大學士:楊嗣昌
幼時潛心讀書,好騎射,雖是文人,皮膚白晢,但天賦異稟,「白皙而臞,膊獨骨,負殊力。」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十七歲「補博士弟子員」,天啟二年(1622年)舉進士,授戶部主事。象昇能與士共甘苦,善於馭下,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史載「(象昇)居官勤勞倍下吏,夜刻燭,雞鳴盥櫛,得一機要,披衣起,立行之。」
到崇禎二年,皇太極繞過關錦防線,沿喜峰口入襲京畿,時任知府的盧象升率萬人勤王,未與戰。崇禎三年,提任參政,負責練兵,於北直隸以關係網組建「天雄軍」。崇禎四年(1631年),因治績優良升任按察使。
崇禎六年(1633年),象昇率所練「天雄軍」,鎮壓由山西入河北之民變。後任五省總督,管江北、河南、湖廣、四川、山東剿匪事,與將領祖寬、左良玉擊敗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部。象升軍到汝陽時,軍中斷糧三日,象升以身隨之斷糧,軍無怨言,無人逃亡。汝陽之戰,盧象升自城西攻,高迎祥幾十萬大軍崩潰。高迎祥聚合部眾二十萬之眾,繼續逃亡,在確山再敗於盧象升。自崇禎八年五月至十一月,象升以率絕對劣勢兵力,先後十餘戰皆勝,斬殺民軍三萬餘人,徹底扭轉了戰略局勢。崇禎九年正月,高迎祥會合張獻忠,三十萬之眾攻擊南京,不利,退攻滁州。盧象升率軍趕到,以兩萬之眾再次擊敗高迎祥,並以各將領圍堵,高迎祥人馬散盡,退入湖廣鄖陽。盧象升手下祖寬所部以不熟山勢為由,拒絕入山作戰,象升無計可施。
崇禎九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建國,六月,阿濟格率清軍攻入喜峰口,縱意搶掠而去。象昇調任宣大總督,率師進駐京畿,嚴明軍紀,操練兵馬,清軍不敢進犯。
崇禎十一年(1638年)冬,清軍三路大舉南侵,北京戒嚴,崇禎帝和戰不定,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嗣昌主張議和;但盧象昇主張堅決抵抗,遂率諸將分道出擊,與清軍戰於慶都、真定等地。然楊嗣昌手握兵權,事事掣肘,切斷象升糧餉,屢屢調走象升部生力軍,致使號稱「總督天下援兵」的象升部只剩區區五千老弱殘卒。是年十二月十一日(1639年1月),盧象昇移兵巨鹿賈莊,已斷糧七日,全憑百姓自願捐糧摻雜冰雪為食,然無一人叛。
宦官高起潛統兵數萬在雞澤,距離賈莊不到五十里,象昇派遣楊廷麟去求援,高起潛置之不理。盧象昇知事不免,軍中大哭,誓與清軍決一死戰。隨拔寨而出,於蒿水橋決戰清軍。史載「...騎數萬環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戰,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砲盡矢窮。奮身鬥,後騎皆進,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僕。掌牧楊陸凱,懼眾之殘其屍,而伏其上,背負二十四矢以死。」戰後,楊廷麟及部下在戰場上尋獲盧象升遺體,甲下尚著麻衣白網(服父喪)。三郡之民聞之,痛哭失聲,聲震天地。
大學士楊嗣昌卻一意誣陷象升臨陣脫逃,派士卒俞振龍等三人前往查看。俞振龍不畏淫威,堅持指認象升遺體,「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張目曰:『天道神明,無枉忠臣。』」 千總楊國棟因為不肯順從楊嗣昌意思修改塘報,堅持象升已戰死,而被處極刑。象升遺體停屍八十多日後方為家人收殮,「至明年二月二十八日始大殮,神色如生」。
後追贈兵部尚書,南明福王時追諡「忠烈」,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諡忠肅。黃道讓作輓聯有「數三十九歲名將,岳家哀,盧家尤哀」之語。著作有《盧忠肅集》、《盧象昇疏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