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芥子毒氣

芥子毒氣

芥子毒氣(英語:Mustard Gas,亦簡稱為芥子氣,學名二氯二乙硫醚)是一種揮發性液體毒劑,屬化學武器中的糜爛性毒劑,中毒後無特效藥可解其毒。

芥子氣主要通過皮膚或呼吸道侵入肌體,潛伏期2-12小時。它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對皮膚、粘膜具有糜爛刺激作用:皮膚燒傷,出現紅腫、水皰、潰爛;呼吸道粘膜發炎壞死,出現劇烈咳嗽和濃痰,甚至阻礙呼吸;眼睛出現眼結膜炎,導致紅腫甚至失明;對造血器官也有損傷;多伴有繼發感染。攝入芥子氣會引起嘔吐和腹瀉。有人認為芥子氣還會導致人體發生癌病變。正常氣候條件下,僅0.2毫克每升的濃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大約有1%的死亡率。由於在戰史上使用量、普遍性和殺傷最大,因此被稱作「毒劑之王」。

芥子氣的含氮類似物稱為氮芥,毒性比芥子氣小,其衍生物被作為腫瘤化療藥物使用。

1822年,德斯普雷茲(Despretz)發現芥子氣。1886年,德國的邁爾(Meyer)首次人工合成純淨的芥子氣;他發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氣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先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地區對英法聯軍使用,並引起交戰各方紛紛效仿。當時身為巴伐利亞步兵班長的希特勒作為參戰士兵曾被英軍的芥子氣炮彈毒傷,眼睛暫時失明。據統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共有12000噸芥子氣被消耗於戰爭用途;因毒氣傷亡的人數達到130萬,其中88.9%是因芥子氣中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侵華日軍曾在中國東北地區秘密駐有負責毒氣研究和試驗的516部隊、731部隊;並在抗戰初期的淞滬戰場、徐州戰場、衡陽保衛戰等大規模戰役中使用過大量芥子氣,造成中國軍民死亡近萬人。兩伊戰爭中,伊拉克也使用過芥子氣對付伊朗軍隊。

芥子氣的凝固點高,作為毒劑,一般不在冬季等氣溫低的情況下使用;比重大、溶解度小,在水中大都沉於水底,少部分呈油狀薄膜漂浮水面,可造成水源長期染毒;容易揮發,毒劑(氣)甚至可以透過棉衣,傷害人體,並且極易擴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