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無家、無助、無希望 災民:再好的秩序也有極限

無家、無助、無希望 災民:再好的秩序也有極限

日本大地震發生迄今整整一星期,日本政府幾乎將所有精力放在福島核危機上,忽略了賑災基本工作,造成大量援助物資囤積,災民卻饑寒交迫,1片麵包要3人分,甚至有人在避難所喪生。加上日本政府公布的災情訊息少之又少,民眾對菅直人政府的不滿逐漸升溫。有英國媒體更形容日本災民已是「無家、無助、無希望」的「三無」災民。

香港《文匯報》報導,岩手縣大槌漁港上周遭海嘯摧毀,逾千名生還者擠在高中體育館改成的緊急避難所,斷水斷電,且有寒流來襲。當地配給的糧食僅勉強夠吃,有半個飯團和1小碗味噌湯已算奢侈。

同樣位於岩手的陸前高田市,日前更傳出有災民在避難所不幸去世的消息。據傳死者可能由於災後受驚和壓力、疲勞等病倒。此外,各地避難所亦傳出長者身心不適個案,醫生和藥物嚴重不足。

地震發生後,擔任政府發言人的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每天舉行多次記者會,但絕大部分都只說明核電站廠問題,很少提及災民的事。有媒體指出,當局雖然擁有豐富救災物資,但因交通問題加上未能充分聯絡和掌握救濟對象,令很多物資囤積在倉庫內,未能及時送出。

▼由英美兩國組成的救難團隊在釜石市出動220人員搜救,日本民眾看著搜救團隊在岩手縣釜石市搜尋失蹤人士。(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韋克福德博士表示,「大家只顧著擔心目前還算相當少的輻射量,但真正問題是著手處理地震和海嘯帶來的災害。」災民起初期盼日本政府能迅速救災,沒想到汽油持續短缺,停電問題也沒得到解決。一名25歲的災民岩澤豐說,「沒想過這些事會發生在現代的日本。」

《紐約時報》認為,日本正值戰後最需要強勢領導的時刻,但這次災難完全暴露日本政府的弱勢、群龍無首的狀態,從菅直人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就核危機的溝通問題即可見一斑。

有災民說,即使再好的秩序也是有極限的,「當食物越來越少,壓力越來越大時,大家會失去耐性,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