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過敏體質 先把腸道養好
天氣一變化,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咳嗽或喘鳴,要不就容易皮膚癢、皮膚紅腫,東抓西抓全身抓個不停,過敏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病,但發作起來卻著實要人命,過敏體質到底吃什麼會好?答案可能出乎意料的簡單。中醫師表示,只要把腸道養好,多吃蔬菜、榖類、纖維等非精緻化的粗食,幫助人體排泄、血液循環通暢了,自然沒有過敏困擾。擺脫過敏不用額外的營養補給品,中醫師李深浦以多年的經驗分享,從日常飲食習慣下手,養好腸道,擺脫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或氣喘等過敏症,其實很簡單。
在中醫理論當中,胃屬於「足陽明經」、小腸屬於「手太陽經」、大腸屬於「手陽明經」,三者都是陽性的器官,是推動身體運作的來源,又是最深層、第一個接觸到營養跟食物的器官,所以來自胃腸的能量很大,好比是推動全身的中樞,身體能量的供應中心。若再進一步細分,胃是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道關卡,最主要的功能在於殺菌,去除食物中的異質;食物緊接著進入腸道,也就是人體發酵、分解食物的主戰場。
中醫認為,小腸扮演吸收營養的角色,屬於營養分的「營氣」,與血液互為表裡,彼此關連,而大腸則扮演保護者的角色,屬於營養分「衛氣」,營氣行走於血液當中、衛氣行走於血管外面;簡單來說,大腸的衛氣就是一股保護在外,富有彈性、耐打、耐撞的能量。食物進入人體,當小腸把營養份吸收完畢之後,李深浦說,下一步就慢慢在大腸裡變成熱量,轉化成衛氣,人體的血管、血液循環跟內臟、各身體組織都需要有充足的衛氣來保護,否則一旦遭受外力撞擊,血管就容易破裂,或比較容易傷及內部臟器。
偏偏現代人講求吃的精緻化,攝取過少的蔬菜、粗食、榖類及纖維,糟粕不足,無法提供大腸營造良好的腸道環境,產生足夠的衛氣,便秘、肥胖甚至血濁等問題隨之而生,更容易引發過敏症狀。
中醫極度重視腸道裡的營氣跟衛氣要絕對調和,營養若過剩、衛氣若不足,人就容易肥胖,尤其大腸所產生的水蒸氣無法滲透到血液去平衡血液濃度,血液就會混濁,如同中醫常說的氣行則血行,當行走在血管外面的衛氣不足,便無法順利推動身體的動能,血液循環停滯,自然百病叢生。
大腸健康的人就沒有過敏症,李深浦提醒,人體的胃腸跟益菌是共生體,一定要去養腸道,調整氣化,想要有個健康的胃腸環境,飲食就要稍稍用心控制,多吃蔬菜、粗食、榖類、纖維,同時少用制酸劑等會破壞胃腸自然平衡的藥物,持之以恆,不但胃脹、胃悶等症狀會消失,連過敏症狀也能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