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達到〝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的最高指標,除了如AutoNet汽車日報上周報導內容中所提必需有著良好的開車習慣與駕駛觀念外,M-BENZ的PRE-SAFE技術導入也大大降低了事故發生機率與傷亡程度,而當然若是事故的發生無可必免,那麼全面性高安全指標的車體結構就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上回內容中曾介紹的PRE-SAFE模擬機。
看完開頭的解說,相信大家一定已經猜到此回篇章內容所要講述的主題就是車身架構;早在1959年8月M-BENZ就將第一個安全車體導入1961年的〝Tailfin〞W110車系,並且搭載於W111/W112車系,更於1959年9月進行首次的實車撞擊測試,連年下來至今已累積了相當豐富的車輛安全資訊庫!
圖為W212撞擊測試車
透過此次活動中展出的W212安全車體,M-BENZ以不同色塊標明不同部位的車體用料選材,其中藍色版件為鋁合金材質、紅色是車身結構之主體、紫色部分為強化鋼材、橘色則是支撐引擎的工字樑設計,每個部份依功能不同而有剛性、強度上的設定差異。
W212安全車體以不同顏色分別車體選材。
車身主體架構為紅色部份。
整個底盤也歸在車身主體架構之中。
紅色部份的車身大樑在撞擊後可吸收能量並潰縮。
A、B、C柱因身挑車室完全之保障所以採高剛性材質設計。
車門處採高剛性用料強化,目的為了保障車室完整。
車頭前架與兩側前葉主要為塑形設計,鋁合金質材的選用具備輕量之效。
車底的工字樑與車體獨立,當車輛受撞時讓引擎有著移動的緩衝空間。
該展示還可洞悉M-BENZ車款的氣囊分佈。
駕駛座氣囊位在方向盤中。
底下還有膝部氣囊的設置。
前客座氣囊置於手套箱之上。
來自豐富經驗累積下獲得的完整設想,才讓M-BENZ車系在撞擊測試中屢屢拿下高分成就,試想光是全新E-Class在研發過程中就進行了超過150次的實車撞擊考驗,姑且不論從中所汲取的經驗多寡,光是如此實車演練的高成本負擔就足以令人咋舌,然而這都是為了能將車輛動態完整呈現,並針對不足之處予以強化、修正!
該測試結果是建構在時速64km/h、1/4偏位的基礎下所作。
除車頭潰縮吸收撞擊力道之外,車門與車身主體皆未有明顯形變,以保障車內乘員安全。
當事故無可避免地發生時,對於車外行人的用路安全,M-BENZ也是極富心思地貼心設想,除了車輛結構的可潰縮機構之外,針對最容易造成傷亡的行人撞擊部份,主動式引擎蓋的設計更會在感應到撞擊時,立即於毫秒內將引擎蓋後緣自動上彈50mm,以額外增加的引擎室空間為撞擊緩衝力道。
W212主動式引擎蓋測試。
引擎蓋在遭遇撞擊時末端會向上抬起50mm以增加緩衝空間。
單單對待行人就有如此細膩思考,想當然爾整體主被動安全設置的完整構建也就更不難想見,下一次內容AutoNet汽車日報將就M-BENZ搭載的智慧型防護系統進行拆解,M-BENZ科技下的智慧結晶,於此才要正式揭開!
ESF2009將是M-BENZ安全科技的最佳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