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 147其實是由一個螺旋星系撞擊到一個橢圓星系的結果,這場撞擊引發大量恆星形成,許多新生的大質量恆星快速的演化完它的一生後發生超新星爆炸,有些甚至爆炸形成成黑洞。錢卓X射線觀測衛星(Chandra X-ray Observatory)在螺旋星系中發現大量這類黑洞,以及恆星大量誕生的環狀構造。
Arp 147位在鯨魚座方向,距離地球約4億3000萬光年,由於其特殊的外觀,因此又有「環狀星系(Ring Galaxy)」之稱。圖中,粉紅色部分為錢卓的X射線資料,紅色、綠色與藍色則為哈柏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可見光資料。
螺旋星系和橢圓星系碰撞後所引發的恆星誕生區,如同漣漪般不斷向外擴張,新誕生的大質量恆星在圖中呈現為一個藍色圈圈。有些大質量恆星的壽命僅僅數百萬年,甚至更短,在生命終點時發生超新星爆炸,大量外層物質向外拋射,原本恆星核心部分則形成中子星或黑洞。其中一部份中子星和黑洞有伴星,當它們掠奪伴星物質過程中,可形成明亮的X射線源。
在這個藍色圈圈中有9個非常明亮的X射線源,天文學家認為按其X射線亮度來看,這9個X射線源可能是質量高達10~2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此外,在左側紅色的橢圓星系中心處也偵測到一個活力不強的超大質量黑洞,這個黑洞在這幅合成影像中不明顯,但在X射線影像中則清晰可見。影像中也可見到其他與Arp 147無關的天體,例如畫面左下角有顆前景星,紅色星系左上角另有一個呈現粉紅色的遙遠類星體(quasar)。
利用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進行紅外波段觀測,並利用星系演化探測衛星(Galaxy Evolution Explorer,GALEX)進行紫外波段觀測後,天文學家可估計這個環狀結構中的恆星形成速率。將這些估算結果與雙星演化理論比對,天文學家發現絕大部分的強烈恆星形成,大都已經在1500萬年前結束。相關論文發表在2010年10月1日出版的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