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1-2-7 23:48 只看該作者
宅男腐女:我們孤單,但不孤獨
“宅男腐女”是新興的網路語言,指“癡迷于某事物,依賴電腦與網路,足不出戶,厭惡上班或上學”的新新人類,多為80後。
他們過分沉迷于某種事物,例如動漫、遊戲、影碟等。他們完全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與陌生人接觸,不愛結識新朋友。
他們是自由思想的產物,是網路技術的衍生品。他們高舉“自由”與“新人類”大旗,卻終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深居簡出。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甚至不可思議,但宅男宅女們從不覺得自己是矛盾體,他們說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孤單,但並不孤獨。
我們都是宅人族
網友“居室俠”自稱是環保型宅男,因為他足不出戶,所以不必為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標埋單,也不必對全球氣候變暖負責。
居室俠最擅長的是在自己的房間裡旅行,因為他有互聯網。
他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Goggle Reader,把他訂閱的全世界的報紙、博客都讀一遍。想看電影,就上“土豆”網,連買盜版片的錢都省下了。而他的人際交往全仰仗MSN,固定電話都不用裝了。
居室俠說,他把客廳想像成歐洲;陽臺上的巴西木代表了熱帶雨林;浴室的水龍頭一開,就想像自己置身于瀑布底下戲水;冰箱裡只有速凍餃子,沒關係,舉起刀叉把餃子想像成帶血的上等牛排。
外面的繁華我從不羡慕
如果你以為像“居室俠”這樣的人畢竟少見,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宅男宅女這個族群的規模絕對超乎你預料。
你可能會奇怪,風華正茂的青年男女最不缺的就是社交生活,他們肯定有無數的酒肉朋友和精神良伴,有無數精彩的或刺激的“腐敗”活動,怎麼可能甘心在家窩坐一天,守著電腦、漫畫、電視,甚至只是發呆。但事實上,在你我周圍,有大量自知或不自知的“宅人族”,年輕的他們氣定神閑地過著年邁的生活。
用他們的話說,旅遊逛街太累,唱歌泡吧太吵,戀愛聊天傷神且費錢,通宵派對傷害身體和皮膚,是小孩子才做的事。簡單生活,回歸平實——“家裡蹲”怎麼看都是個再適合不過的狀態。外人覺得這樣的生活像苦行僧,但他們卻樂在其中,因為他們享受孤單,卻並不孤獨。
就這樣,無數“宅人”的青春倩影和華彩,在電視電腦前稍縱即逝。
“宅人”的幾個標籤
如果要列舉宅男宅女們的特點,最先想到就是“懶”字!用“宅人”自己的話講,“我才懶得出去呢”。是的,他們懶得出門,卻有幸趕上高速發展的科技時代,在網路技術的支援下,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瞭解世界萬象,懶人的美夢一睡不醒。
此外,經濟問題也讓“宅人”們願意窩在家裡。畢竟,對於80後居多的“宅人族”來說,財富的積累還未達到一定高度,而消費卻如流水般處處顯見。想來想去,還是不出門最省錢。
而“宅人族”裡也有一部分人被稱為“啃老族”。這些人一直生活在快樂享受和懶散的環境中,“等、靠、要”成了他們生活的常態。他們習慣接受來自父母、親戚的照顧與安排,欣然享受由父輩創造的安穩,而全然不理會自己對家庭和社會應承擔的責任。他們總盤算著,與其在外面獨自拼搏並要付出代價,還不如就滿足于目前的這種生活。所以,還是“宅”著吧。
把壓力關在“宅”外
有不少社會學專家都對“宅人族”進行過研究,在專家們看來,俊男美女們都成了“宅人”,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壓力太大。
在網路發達的年代,人的交際圈子看似變大,但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多數人根本沒有機會認識新朋友。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衷、沉迷或寄情于各種事物,開始變得理想缺失。
這些年輕白領在白天或工作日裡,或精明能幹或絞盡腦汁或疲於奔命。但在夜晚或節假日裡,則足不出戶,懶得像貓,獨享一方“宅人”天地。這是現代人應對壓力的一種表現,也不失為自我調節的一種手段。
對“宅人族”來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這句話早已過時,在網路、動漫的虛擬世界中,就可以滿足自己諸多的現實和夢想,比如,愛情,房子,工作。而那些現實中令人頭疼的問題,還是放放再說吧。
不過,雖然“宅人族”們怡然自得,但社會學專家指出,長期缺乏與人交往,會導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因此,宅男宅女們還是要多出去走走,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在不斷地與人交往過程中提升自信,認識到自我存在的地位和價值。
“宅人”關鍵字
1、癡迷某事物
2、依賴電腦
3、依賴網路
4、不想上班/上學
5、作息時間不穩定
6、極少出門
7、不喜歡接觸陌生人
8、性格多少有兩面性
9、收藏癖
10、體型偏胖
11、一般是獨身
12、喜歡或有寫日誌的習慣
13、喜歡上虛擬的人物
如果你符合以上多個,那恭喜你,你是宅男腐女!
如果你全部符合並有更多症狀,那恭喜你,你是高級宅男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