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宋太祖趙匡胤欲遷都洛陽未成功

宋太祖趙匡胤欲遷都洛陽未成功

  宋初的對手是已經立國近百年、處於巔峰時期的遼帝國,已經是按照中原王朝制度建立的王朝,有自己的農耕地點有固定種植地的收入,而不是歷史上那些純遊牧的部落,那些純遊牧部落雖然單兵軍力較強、但整體實力弱,一場大雪災就能讓其實力大損,如唐初李靖就是利用大雪災極大削弱突厥後,千里突進突襲抓住突厥可汗。國力是否強弱,從物資補給就可以看出來,北宋伐北漢,遼一次性支援給北漢的物資就非常巨大,遠超過突厥在唐初對唐的每一次搶劫所得。
  也就是說像遼這樣半遊牧半農耕,又有著按照中原王朝制度建立的相對較嚴密管轄管理的對手,遠比純粹的遊牧部落耐力強得多。這也正是北宋初期名將李繼隆等人雖然多次消滅不少遼兵,每次都打死好幾千人,其中跟耶律休哥的兩次交手,更是打死很多遼國精銳力量,但遼依然消耗得起,而那些匈奴突厥只要精銳被打死幾千,就得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力量。
  趙匡胤北伐最起碼比趙光義強得多,至少不會將精銳損失殆盡,最起碼即使敗也會把主力帶回來,積極練兵,準備下次再次北伐。其實趙匡胤比趙光義最明智和強的地方是看到開封無險可守,而準備積極遷都洛陽——那個地方可是易守難攻,然後準備積極先穩固西北的夏州(當時還是名義上屬於宋的夏州,還不是西夏,但宋也就佔據幾個據點進行羈縻),將其變成郡縣制或者進一步實際控制,然後變成能為自己源源不斷提供戰馬的地方,如此之後,步兵+騎兵,又沒兩線作戰,才是對抗正北遼帝國的王道。
  這需要耐心、智慧、能力和機會。後來宋的皇帝意識到這點,並積極努力,到北宋中後期,名將王韶建立隴右都護府,不僅打通和西域的商貿往來,而且在地緣上等於是把西夏給三面包抄起來,但已經錯過最佳時機,因為西夏滅西北的幾個小國建國以後勢力大,又外聯遼國,宋更難滅掉他。如果趙光義即位後即使在北伐失利後,能遷都洛陽,積極準備,那麼即使到後來北宋末期,面臨首都洛陽被金兵圍困的局面,也會好的多,至少西軍精銳來勤王的距離短不少,善於山地戰的西軍在山地的洛陽對陣金兵,也總比在開封的平原對陣金兵要強得多。
  看宋史,除趙匡胤,宋的歷代皇帝,往往都是急功近利者居多,一時佔上風,馬上不切實際的搞大突進,而突進後失敗,馬上有膽小怕事,希望講和。殊不知即使要講和,也得等打幾個勝仗後才能主動些。膽小怕事的原因,一部分其實就是都城開封的不宜防守,因為打敗仗,軍隊有損失,防守本來就難以防守的開封都城就難度加大,而如果定都易守難攻的洛陽,也許會底氣足些,那麼就能等等,消耗一陣子,等打幾場勝仗後再根據情況是講和還是反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