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五虎將-徐達
徐達(1332~1385)是明代開國功臣第一人。至正十二年(1352)徐達在家鄉務農,朱元璋到濠州召兵買馬,與徐達一見語合,從此一生追隨朱元璋,開基創業。這次朱元璋募集了700人,留下了徐達等24人,其他人都上交郭子興。徐達等24人跟隨朱元璋南略定遠,謀求獨立發展。徐達剛毅武勇,胸懷大志,以王佐自命,時常密勸朱元璋成就大業。在滁州,徐達甘為人質,換出了被孫德崖部囚禁的朱元璋。渡江前,徐達受命招徠水軍俞通海部,為大軍準備船隻。渡江取採石後,諸將多欲飽掠而歸,徐達獻計破釜沉舟,使將士無退路,遂奪取太平,進佔南京。江南政權草創後,徐達率軍克南京門戶鎮江,徐達號令嚴肅,城中安然。至正十六年(1356),攻常州,與張士誠之弟張士德所率萬餘援兵接戰,一戰成擒。朱元璋大喜過望,得是可以無周,百士誠不以易也。張士德善戰有謀,能得士心,浙西地皆其所略定,到應天後自殺。張士誠失去倚靠,由其三弟任丞相,貪污無能,政事日非。
為粉碎陳、吳聯盟,徐達與常遇春設伏九華山,邀擊陳友諒,斬首萬人,生擒3000人。常遇春認為俘獲的這些人都是陳友諒的勁卒,不殺掉將留下後患,徐達不同意,上報朱元璋。常遇春堅持己見,當夜坑殺了九成步卒,朱元璋得知,很不高興,放走了餘下的300人。稱這是自己用將不當之過,從此,專以徐達為主將,約束諸將。
陳友諒大軍圍困洪都,徐達前往救援,在鄱陽湖接戰,陳友諒兵多船大,氣勢很盛,徐達身先諸將,破其前鋒,斬殺1500人,獲一巨舟,朱元璋舉兵來援,知敵可破,密令徐達連夜趕回南京坐鎮,以防張士誠軍偷襲。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登吳王位,以徐達為左相國,居右相李善長之下。率大軍平定淮南淮北。還師後,建議滅吳,李善長認為應稍緩,徐達不同意,陳述己見,認為張氏慮短深居,諸將只貪子女玉帛,寵信黃、蔡、葉三個書生,不懂軍國大計,大軍一出,可計日而定。朱元璋壯其議,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率師20萬,自太湖趨吳興,鏖戰皂村舊館,自八月到十一月,大小數十戰,吳兵力屈援絕,守將呂珍以6萬人降。徐達率大軍圍平江10個月,城破吳亡。班師後,以功封信國公。
朱元璋決定北伐中原後,在主將入選問題上,認為徐達指揮軍隊持重,軍紀嚴明,是最合適的人選。遂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率兵25萬,北伐中原。山東平定後,徐達大軍進至汴梁城外,元守將李克彝對素稱勇將的左君弼說:「公曾戰勝南師,現在我將手中兵士盡付與公,能決戰嗎?」左君弼說:「徐達善於用兵,很難取勝。」遂不戰而降。朱元璋親來汴梁,商議取元都之計。徐達稱不難將元主趕出塞外,應窮追不捨,以免遺患,朱元璋以為不然,元運已盡,但固北門,不必窮兵。
事實上,徐達若以得勝之兵,長驅漠北,或可取勝。戰機一失,失不再來。徐達取大都,元主北走上都,仍保存著一定的軍事實力。洪武初年徐達曾數次北征沙漠,但終未能徹底解決北邊問題,洪武五年(1372)的大規模出征,徐達喪師數萬,朱元璋亦不治罪,恐怕是悔當初未聽徐達窮追之計吧。終明之世,北邊始終是明帝國的主要威脅。
徐達平定元大都後,進爵魏國公,食祿5000石,子孫世襲。此後徐達每年春出鎮北平,在北平開墾屯田千餘頃,移民19萬屯種。冬季召還,賜休沐,宴見歡飲,朱元璋常稱之為布衣兄弟。一天,朱元璋想起徐達功高,在南京還沒有居所,就將自己為吳王時所居的舊邸賜與徐達,徐達堅決不接受,朱元璋命人將徐達灌醉,抬入邸中安寢。次日酒醒,徐達惶恐萬分,連稱死罪。朱元璋很高興,令其另治府第,題賜其坊名大功。當時天下已定,昔日功臣未免恃功跋扈,朱元璋已有厭倦之心,徐達開國功稱第一,自然最受猜忌,徐達追隨朱元璋數十年,早已摸清朱元璋的心思,他處處恭謹,以求免禍。舊邸之賜,未始不是試探。洪武十七年(1384),星相學家聲稱:「太陰數犯上將」,應在徐達功高幹主。朱元璋明顯地疏遠了他。是年冬,徐達即積鬱成疾,疽發背,不久病死。年54歲,賜中山王。
史稱徐達慮精言簡,令出不二,諸將奉之若神明。他不僅是一員良將,更是輔國之器。與之相比,同為開國名將常遇春則以勇著稱,用兵十數年,從未敗北,為常勝將軍,他也頗為自負,自言能將10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其“常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