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大秦帝國為何只有始皇帝而沒有始皇后?

大秦帝國為何只有始皇帝而沒有始皇后?

  秦始皇的一生,迷霧重重。重重迷霧當中,隱藏得最深的疑案之一,就是他的後宮是誰?中國歷代王朝的皇帝,後宮都有記載,特別是皇后,那是母儀天下的第一夫人,在制度上有專門的規定,是必須大書特書,樹碑立傳的。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皇后也就是始皇后是誰,史書上卻完全沒有記載,兩千年來沒有人知道,這就不能不說是有點奇怪了。
  奇怪的事情還沒有完。如果說秦始皇的皇后,也就是始皇后是誰,史書上忘了記載,或者出於某種原因,沒有寫也就罷了,更奇怪的是,除了始皇后而外,有關秦始皇所有後宮的消息,在史書中也幾乎都沒有記載,兩千年來也沒有人知道。這就不僅僅是奇怪的事情,而是一樁非正常的歷史之謎了,對於歷史偵探來說,也就成為一樁有待破解的歷史疑案了。
  秦始皇的秘密越是深查,疑慮越深。面對疑慮,當事實不清、真相不明的時候,各種猜測遐想,就應運而生。有人猜想說,秦始皇大概是沒有立皇后,之所以沒有立,是因為後宮太多,看花了眼,定不下來。不過動動腦筋就可以知道,後宮多少,秦與歷代一樣,自有制度,自有規定,與立不立皇后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立后是為了王位繼承的秩序,也是為了後宮的秩序與是否花了眼倒是關係不大,這個說法太不專業,拿不上桌面。
  也有人猜想說,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長生不老,這種厚望的特殊要求延遲了他立后的進程云云。不過,查查史書就可以知道,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長生不老,都是統一天下後瀕近晚年的事情,以秦國的傳統和制度而言,秦王正式立后當在親政後不久,大概都在二十多歲的青壯年時代,怎麼也等不到四五十歲。待到年老體衰才來考慮立后的事情,不僅祖宗們不允許,臣下們也怕早就吵翻了天。這種猜想也說不通。
  又有人猜想說,秦始皇的母親私生活不檢點,養面首,生有兩個私生子。這件事對秦始皇影響甚大,他驅逐母親出京,由怨恨母親發展到仇恨女人,成為一種心理障礙,使他遲遲未能立后。不錯,秦始皇的母親確是養了面首嫪毐,養了私生子,秦始皇也確是怨恨過他的母親,將她驅逐出京。不過,嫪毐的事情,直接關係到他的母親與養祖母華陽太后間的###,當他事後聽了策士的勸告後,出於穩定政權和安定繼承關係的考慮,迅速迎回母親,恢復了秦王與太后的正常母子關係。秦始皇是第一流的政治人物,他的為人行事,首先是從政治的角度考慮的。
  況且在秦國歷史上,太后養面首生孩子的事情多的是。他的高祖母宣太后與來秦的外國義渠王生有兩個兒子。宣太后的兒子,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不但知道這件事情,還與母親合謀,利用這樁私情,刺殺義渠王,將義渠王的國土併入秦國,解決了一樁多年威脅秦國西北邊境的心腹大患。秦昭王早早在宣太后的主持下娶妻立后,後宮不少,子女也多,不但沒有看到什麼心理上的障礙,看到的反而是實利人情濃厚、道德約束淡薄的邊風古情。可以說,在太后的私生活與秦王立不立后之間,實在是找不出可信的聯繫。這種猜想,好聽是好聽,也難以說通。
  所以我們說,上述的這些猜想,都只是勉強的臆測,因為找不到破解的門道,只有接受現狀,再做一點粉飾性的塗抹而已,並不能連接到具體的史實,做有理有據的破解。那麼,破解的門道在哪裡呢?破案的關鍵,要有線索。歷史疑案的破解,需要找到能夠作為線索的史料。將史書中所有有關秦始皇后宮的史料都篩選了一遍,結果只找到一條,這條史料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三十七年條:
  九月,葬始皇驪山。... ...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這條史料非常重要,必須做一個詳細的解釋。秦始皇三十七年,就是公元前210年,這一年七月,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天下的旅途中生了病。車駕抵達沙丘宮平台(今河北廣宗西北大平台)時,秦始皇病情急遽惡化,突然不治身亡,享年五十歲。隨後的事情,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沙丘之謀。沙丘之謀的主謀是趙高,他是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的老師,秦始皇的貼身車馬班長中車府令,他引誘胡亥,說動丞相李斯,三人結成政治同盟,偽造遺書,逼迫皇長子扶蘇自殺,擁立胡亥即位,建立起二世政權。
  九月二世新政府在咸陽舉行盛大的葬禮,將秦始皇安葬於驪山,就是現在的秦始皇陵。在安葬秦始皇的時候,二世皇帝下了這道處置秦始皇后宮的命令。這道命令說:「先帝的後宮當中沒有子女的人,不宜外放出宮。」根據這道命令,於是將她們全部殉葬從死,死者的數量相當多。那麼從這條史料當中,我們可以讀取到有關秦始皇后宮的哪些信息呢?
  一、秦始皇后宮的數量不少,具體的數量不詳。不過秦的後宮,自有嚴格的制度。根據繼承了秦國制度的漢朝初年的情況來看,秦始皇應有正夫人一人,稱號為皇后。側室多人,都稱夫人。夫人們的稱號分別有美人、良人、八子(比如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她是惠文王的側室,稱夫人,正式的稱號是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數種,她們地位的高低,比照政府官員的秩祿,也都有規定。所以我們可以說,真正有名分,可以被稱為秦始皇后宮的人,最多十來人左右。世上盛傳秦始皇的後宮列女在萬人以上,都是後世的傳聞和文學的誇張,是不能作為信史來看的。
  二、這些數量有限的後宮們,分成了兩大類,一類是生有子女的,另一類是沒有生子女的。
  三、凡是沒有子女的後宮,都按照二世皇帝的命令殉葬,被埋在臨潼的秦始皇陵裡面了。
  四、凡是有子女的後宮,免於殉死,在秦始皇死後與他們的子女一道,還繼續活在人世上。
  據知上面這條史料是史書中有關秦始皇后宮的唯一的一條史料,我們從中能夠讀取的信息大概也就是以上四點了。情況介紹到這裡又有一個問題:「現在我們知道秦始皇的後宮有些什麼人,我們知道秦始皇的皇后是誰了嗎?」
  「不知道。」
  可以想像得到,大家肯定會如此異口同聲地回答。
  「為什麼?」
  「從這條史料看不出來。」
  「那怎麼辦?」
  這一來,大家恐怕會為難,不便回答了。不過我想,個別人也許會說:「那就沒有辦法了。沒有證據,總不能瞎猜亂說嘛。」
  說得對,的確是這樣的。歷史學有一個基本的共識,或者說是一種基本的訓練,叫作根據證據說話。能夠尊重證據,根據史實說話,才算是入了歷史學之門。不過入了門還得能出門。你入門經過學習以後還得出門,出門自立門戶,出門博采百家,出門活學活用,也可以出門做歷史偵探。我們今天的課題是破解疑案。現實中破解疑案的專家,當然是刑警偵探了,最有名的文學代言人,當然是福爾摩斯、波羅,還有黑貓警長了。作為破解歷史疑案的歷史偵探,我們也不妨出門向破案的偵探們取經,學習他們破案的方法。那麼,我們究竟應當向刑警偵探們學習些什麼,我們將如何活用他們的方法來破解我們的疑案呢?
  在偵探破案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刑警們追捕犯人,犯人逃脫,不知去向。這時候,刑警們並沒有絕望,他們回到警察局開會,調查和搜尋所有與犯人有關的人,製作出一張關係網表,依據這張表,經過仔細地分析,從中篩選出犯人可能前往投靠的關係人。然後,刑警們轉而跟蹤這個關係人。結果,犯人的身影出現在這個人身邊,刑警們果斷出擊,一舉抓獲了犯人。在偵探學上,這個方法叫作吊線跟蹤。
  今天,我們把這種方法借用到歷史學當中,嘗試能不能用這種吊線跟蹤的方法破解秦始皇后宮的疑案。前面我們已經講過,有關秦始皇后宮的史料只有一條,而解讀這條唯一史料的結果似乎是走入了絕路,追蹤的對象——秦始皇的後宮們的身影消失了。不過,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思路,學習刑警們的做法,將後宮們的關係網作一番整理的話,我們將不難發現,與後宮們關係最為密切的人,除了秦始皇而外,就是她們的子女了。通過調查子女們的行蹤,尋找母親的下落,可以說是一種可行的方案。出於這種思路,我們暫時停止對秦始皇后宮去向的追蹤,轉過頭來考察秦始皇的子女們。
  這樣一來,前景就豁然開闊了。秦始皇有近二十位子女,長子扶蘇,幼子胡亥,中間知道姓名的還有公子將閭和公子高,我們可以對他們逐一吊線跟蹤。為了便於追查,我們先列出一張線索人的名單來。
  第一線索人:公子將閭兄弟
  第二線索人:公子高
  第三線索人:諸公子公主
  第四線索人:幼子胡亥
  第五線索人:長子扶蘇
  按照這個名單,首先追查第一線索人公子將閭兄弟,看看能否找到有關他們母親的線索。公子將閭一共兄弟三人,他們出現在史書上,是在二世即位以後。當時他們共同面臨著被誅殺的危險。前面已經講過,秦始皇死後,即位的二世皇帝胡亥是幼子,他本來不應當繼承皇位,受老師趙高的引誘,得到丞相李斯的協助,偽造遺詔,逼死長兄扶蘇,篡奪了皇位。即位後的胡亥,內心不安,對比他年長的兄弟姐妹們,都心懷猜疑,擔心他們危及自己的地位。在趙高的慫恿下,二世決定將在世的公子公主們都處死,以消除他們對於皇位的潛在威脅。
  史書上說,在這場清洗運動中,公子將閭兄弟三人被軟禁在宮內,最終被定以「不臣」之罪判處死刑。所謂「不臣」,就是失臣下之禮義,引申出去就是對主上的不敬,再引申就是妄圖謀反了。公子將閭最是謹慎重禮的人,他實在是冤屈不服,他對傳達判決的使者申辯道:「朝廷的禮節,我從來不敢不服從;朝廷的序位,我從來不敢不遵守;接受皇上的命令應對回答的時候,我也從來不曾有過失辭欠禮,何以叫作不臣?我只求明自己的罪名而死。」執行命令的使者無情,說自己是奉詔書行事,催促將閭立即服罪自裁。可憐公子將閭兄弟三人呼天不應,被迫含冤引劍自殺。
  在史書有關公子將閭兄弟的簡短記載中,我們沒有發現有關他們母親的直接線索。根據公子將閭的為人,根據他重禮儀,守規矩,行為謹慎,言辭得體的形象,我們推斷他的母親也當是謹慎而對子女管教嚴格的人。此時的她或許已經不在人世了?
  其次,我們來考察第二線索人公子高。在秦二世殺戮兄弟姐妹的恐怖之中,公子高曾經打算逃亡,但他擔心因為自己的逃亡而株連家族,走投無路之下,他上書二世請求讓自己為父親殉葬。二世十分高興,同意了公子高的請求,賜錢十萬築墓,讓他陪葬於始皇帝陵園內,於是就沒有株連公子高的家族。
  史書上記載公子高上二世皇帝書說:「先帝無恙的時候,臣下入內則被賜予飲食,出外則使乘坐車馬;御府的衣物,中廄的寶馬,臣下都有受領。先帝仙逝,臣下應當從死而未能速行,這是身為人子而不孝,身為人臣而不忠。不孝不忠,無以立名於世,臣下請求從死,願意陪葬在驪山腳下。切切懇求,願主上恩幸,哀憐准許。」被送上斷頭台的皇子王孫,那種無辜無奈、日暮途窮的哀鳴,至今讀史尚迴盪在耳邊。
  在對公子高的考察中,我們也沒有發現有關他母親的直接線索。從公子高的上書來看,他深受父親的喜愛,忠孝之心非常濃厚,以此推測,他的母親應當也是重大義的人。公子高有想法有決斷,曾經考慮逃亡,但是為了保護家族,最後決定以身殉葬。想來他的母親,或許還在人世,兒子走後的家族,由她來孤苦支撐?
  跟蹤追查第一和第二線索人到這裡,對於他們母親的情況,除了一點似是而非的推測外,我們難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看來,由公子將閭兄弟和公子高的線索去追蹤秦始皇后宮的線路,走不通。走不通的原因,是實有其人其事而可以取證的文獻史料不足。文獻史料,是從古代輾轉流傳至今的文字信息,是我們破解古代疑案的重要證據。文獻史料不足,我們就束手無策,打退堂鼓了嗎?不,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證據來源,這就是考古發掘。考古發掘,是直接到古代遺留中尋找第一手信息,最為可靠。於是我們將視線投向考古,看能不能找到新的線索。
  自從兵馬俑陪葬坑在1974年被發現以來,始皇帝陵園的發掘和研究有了很大的進展,秦始皇一生的種種疑案,由此獲得了文獻上得不到的種種寶貴線索。在始皇陵園,考古學者曾經發掘過一座甲字形陪葬大墓,規模等同王侯級別,地點靠近始皇帝陵封土。考古學者以為墓主當是皇室宗親,可能就是公子高的墓。前面我們已經談過,他自願殉葬,得賜錢十萬,以公子之禮埋葬於始皇陵旁。
  在始皇帝陵封土東邊大概一里遠的地方,有一村落叫作上焦村,在村外的樹叢間,有十七座甲字形陪葬墓,坐東向西,南北縱列,面向始皇帝陵展開。其中有八座墓葬已經發掘,在陪藏品中,考古學者發現了秦少府工官製作的御物。少府是專門管理王室宮廷的機構,相當於皇室內務部。一般來說,少府製作的物品,屬於皇室用品。這些墓藏中出土的皇室用品,自然使人聯想到這些墓主與皇室宮廷之間,可能會有某種關聯。那麼這種關聯會是什麼呢?
  為了追查這種關聯,根據考古發掘的報告書,著名考古學家發掘者,聯想到秦二世誅殺諸位公子公主的事情,推斷十七座墓葬可能是被秦二世所誅殺的公子公主們的墳墓。
  根據史書的記載,二世即位以後,命令趙高網羅罪名,將秦公子十二人戮死於咸陽,公主十人矺死於杜縣,財產一律沒收,親近多被株連。戮死,就是殺死後陳屍受辱。矺死,就是分裂肢體而殺之。諸位公子公主非正常死亡的慘狀,與十七座墓葬主人們的零亂遺體情況相當。
  根據史書的記載,諸公子和公主被殺的時令,是在二世元年春天,秦歷當在一至三月的寒冷時候,發掘中發現有修墓人烤火的炭跡,文獻和實物互相得到了印證。
  根據史書的記載,長子扶蘇接受偽造的遺詔,被賜劍自殺於上郡。第十八號墓只有銅劍一把,未見人骨,可能是他的衣冠塚。文獻和實物不僅有相互的印證,更令人感到神奇而有無窮的回味。
  考古發掘,為秦二世屠殺兄弟姐妹的歷史慘案提供了實物的證據。這些實物的證據,似乎在向我們訴說,秦始皇的諸位公子公主,都死於骨肉相殘,他們都是在非正常死亡後單獨埋葬的。由此看來他們死亡的時候,他們的母親,也就是秦始皇的有子女的後宮們或許已經過世,或許還在人世間孤獨而悲哀地生活著。至於更詳細的情況,我們無法得到更多的線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