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歷史上李鴻章後代的幸與不幸揭秘

歷史上李鴻章後代的幸與不幸揭秘

  李鴻章晚清時期名臣,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被世人多尊稱為李中堂。李鴻章還是晚清時期淮軍與北洋水師的創建者和統治者。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探秘下李鴻章的兒子。
  李鴻章兒子共有六人,原配夫人周氏生子經毓,早夭;長子李經方(1855.7.19~1934.9.28),字伯行,號端甫,是由六弟李昭慶過繼的,所以又稱嗣子。次子李經述(1864.12.24~1902.4.6),字仲彭,號澹園,是由繼室夫人趙小蓮所生,因系嫡出,所以李鴻章逝世後由他承襲肅毅侯的爵位,《合肥李氏三世遺集》裡的《李襲侯遺集》就是他的作品。三子李經邁(1877.1.23~1938),字季高,號又蘇,別號澄園,是妾莫氏所生;在經邁前後,莫氏還各生有一子:譜名經遠、經進,譜上記載均作「觴」,也就是出生後不久即早夭。除此之外,並無李經儒的記載。可以旁證的是當時人所寫的《清史稿》李鴻章傳,以及李鴻章逝世時清王朝最高當局頒下的諭旨和禦賜碑祭文,其中對李鴻章之子,明確記載隻有李經方、李經述、李經邁三人。再遍查李鴻章兄弟六人「經」字輩的所有子侄中,也均無李經儒其人。李鴻章與曾國藩不一樣,他竭力培養自己的兒子從政,在危機四伏的晚清駭浪中奔突。曾國藩為自己子孫福壽,堅決不讓他們帶兵打仗。但從最後的結果看,不同的願望走向同一個現實,曾李兩家的後人都走專業人才道路。
  李鴻章是曾國藩之後,清朝政府數得著的人物。曾國藩的哥哥之前,家族沒有過進士,李鴻章要好些,但也強不多少。李鴻章的父親叫李文安,這是李鴻章之前七代人中第一個進士。李文安考進士不容易,父兄在科舉路上都名落孫山,對他寄予厚望。李文安35歲中舉,40歲才中進士,時間是晚點,但總算光宗耀祖,帶領一家飛黃騰達,更重要的是,他的「同年」有曾國藩。
  李文安性格內向,資性中下,在刑部做執法官的工作很踏實,但他並不愚笨。李文安和曾國藩一直都走得很近,早早地就安排兩個兒子李瀚章和李鴻章拜曾國藩為師,學習「經世之學」。李鴻章對曾國藩十分敬重,甚至對人說:「我辦一輩子外交,沒有鬧出亂子,都是我老師一言指示之力。」在李鴻章接替曾國藩做直隸總督,將要參與外交時,他曾向曾國藩請教。曾國藩問他有什麼主意,他回答說:「門生也沒有什麼主意,我想與洋人交涉,不管什麼,我只同他打痞子腔。」曾國藩沉默良久,才盯著李鴻章教訓他說就是一個「誠」字。李鴻章接著坦率地對人說:「我碰這釘子,受這一番教訓,臉上著實下不去,然回心想想,我老師的話,實在有理,是顛撲不破的,我心中有把握,急忙應曰:『是!是!門生準奉老師訓示辦理。』」
  李瀚章雖然不比李鴻章,但也是一位封疆大吏,而且很有經濟頭腦。他在曾國藩的幕下主管軍隊後勤,很受曾國藩的賞識。連年的戰爭,軍費開支不斷增加,清廷拿不出多少錢來,全靠部隊就地籌餉。戰線不斷擴大,籌集軍餉的活兒就是個無底洞,李瀚章肩頭的份量可想而知。他在江西主持過報銷局,後來去廣東專辦牙厘(設卡收稅),都是專為湘軍籌集軍餉的。李瀚章在廣東設厘卡八處,每月可得釐金數萬兩,大大地充實曾國藩的「錢袋」。難怪曾國藩一再表揚他:「精細圓適,其從國藩也久,其為國藩謀也極忠... ...」.李瀚章活兒幹得不錯,官運就來,此後三四年間,從廣東按察使、廣東佈政使(相當於主管財政的副省長),一路當上湖南巡撫,從此名列封疆大吏之列。
  在晚清的時局,搞外交不會有什麼好名聲,李鴻章也不例外地擔上賣國的罵名。所以幹什麼也別幹外交,是時人共識。但李鴻章偏要讓他的子孫們撿酸果子吃,從小就讓他們在科舉之外兼學西語,他的3個兒子都從事外交。過繼來的長子李經方是職業外交官;次子李經述韜光養晦準備接李鴻章的班;庶出的三子李經邁曾任欽差出使奧國。子孫中還有駐日、駐英、駐美、駐奧、駐比、駐秘魯、駐墨西哥、駐緬甸的公使一大堆。
  李經方聰明能幹,精通五國語言,寫一手漂亮的隸書和行草,長得身材高大,一表人才。但他跟著父親李鴻章,並沒有多少施展個人才華的機會。馬關議和時面對伊籐博文的咄咄之勢,李經方幾次想據理力爭,都被李鴻章給制止。他心裡著急,於是變著法干擾其父的思路,叫其他隨員把各自的見解簡略地寫成字條,遞到李鴻章面前,供他決策參考,但也未見被採用。李經方在甲午之前曾幹過三年(1890~1892)駐日公使,對日方上下的情況如指掌,應當如何與日方周旋,他有自己的想法,但胳膊擰不過大腿,都被其老爸「消滅」,最後,他就隻有乖乖地去畫押「割臺」的份兒。他被世人號為「割臺大臣」。有心無力的李經方,不僅對仕途,而且對整個晚清政治都失去信心。終其一生,他隻是充當老爸的辦事工具而已。
  自李文安起,李家以「文章經國,家道永昌」排輩。到「道」字輩,幾乎是一長串卓有貢獻的專家名錄:李家鹹,橋樑專家;李道稜,高級工程師;李道秉秉,鐵路專家;李道稔,著名醫生... ...以李道增為例,李道增是李家老三房李鶴章的後代,是梁思成的弟子,曾長期任職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工程院院士,是李氏家族中學術地位最高的人物。李道增一生有個最大的遺憾。1958年,國家大劇院的計劃一經提出,他就是這個項目設計的主持人,當時正是新中國成立10週年前夕,周恩來總理親自提出國家大劇院的計劃。清華大學調動全校300名精兵強將投入這個國慶獻禮的大項目,設計方案及圖紙全部如期完成。到破土動工的時候,中央發話:國家經費有限,目前工程不能上馬。這一放就是近40年,十年浩劫中,300人配合完成的、堆得像小山一樣的設計圖紙,被造反派一把火燒得精光。
  到1990年國家大劇院的項目又被提出來,李道增代表清華參與其中一個方案的設計,然而這次又讓他失望。1997年國家大劇院要動真格的,李道增在原先1991年方案的基礎上,兩個月就拿出模型。李道增的建築理念跟梁思成一致,欣賞北京的故城之美。他認為中國大型公共建築都講究對稱,而且故宮、天安門是存留在世界人民心中的「中國標誌」,在它們旁邊建大劇院,就要與這些古建築協調,避免喧賓奪主。經過漫長的論證與等待,李道增40年來的國家大劇院設計之夢破滅,最終入選的是造價幾十億的法國設計師安德魯的「水泡」方案把劇場全部沉入地下,上建一個圓形拱頂——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中國大劇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