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大開國君主劉邦與朱元璋如何對待糟糠之妻
君主有糟糠之妻的,此人一般說來是開國皇帝,並且青年時處在困厄微末之中。那些從老爸那裡繼承皇位的人,娶妻時不管身為太子或者是已登九五,天下美女供他一人選擇,何來糟糠之說。而晉、唐這些王朝的開國之君原來就是舊王朝的達官貴人,早有三妻四妾,妻無糟糠之實。那麼縱觀歷史,帝王有糟糠之妻的,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最典型,他們都出身窮困,在亂世中起事,最後得到了天下,他們的正妻呂后和馬皇后是不折不扣的糟糠之妻。而且這兩位糟糠嫁給兩位窮小子,都有相同的原因,是她們父親或養父的一種投資行為。
呂后的父親是位避仇到沛縣的大富豪,《史記》說他「善沛令」,屬於那種與縣長、市長在一起喝酒作樂、稱兄道弟的民營企業家。沛縣的小吏們都去呂公家送錢拍馬屁,按照官場送禮的規則,禮越重在酒席上的坐席越尊。可劉邦在門口謊稱「賀錢萬」,實際上一分錢不拿,坐到上席。如果呂公是個一般的土財主,那麼這劉邦估計會飽受侮辱,弄不好會讓呂家叫來幾個如狼似虎的保安,暴揍他一頓再拖出去。《水滸傳》中的雷橫便吃過這樣的虧,他去看縣令的二奶白秀英的演出時,大咧咧坐在VIP包廂中,卻忘了帶錢,解釋說自己是本縣的捕頭,白秀英的老爸不但不給面子,還諷刺他是個「驢筋頭」,最後惹出風波,雷橫打死白秀英上了梁山。
呂公不像白秀英父親那樣目光短淺,他有著自己同宗呂不韋那種眼光開闊的大手筆。大凡亂世,能成事者一定是天不怕地不怕,有幾分潑皮無賴勁頭,而且能說大話忽悠別人的漢子,老老實實守規矩的人很難有大的出息。劉老三「身無分文,敢坐首席」,這一下就征服了閱世很深的呂公,連後來成為劉邦股肱大臣的蕭何當時都沒看出來劉邦會有多大的出息,他對呂公說「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而呂公不顧自己老伴的反對,堅決把女兒嫁給了這個整天不事產業、游手好閒的無賴。
朱元璋娶馬氏時,情況差不多,他家父母兄弟都死光了,一人投奔郭子興當了名親兵,那樣的大頭兵有今天沒明天的,苟全性命於亂世就不錯了,哪還奢望娶妻生子呀!可這位朱元璋作戰勇敢又有謀略,郭子興覺得他超乎常人,想籠絡他。戰火紛飛中的軍閥,身邊的保鏢絕對要可靠,於是將老朋友臨死前托付給自己的女兒馬氏嫁給了朱元璋。郭子興此時僅僅是希望讓朱元璋死心塌地替自己打仗,肯定沒有呂公對劉邦那種想法。他自己也有女兒,年齡比馬氏小不了多少,只把養女而不把親閨女嫁給朱元璋,看來他是認為這筆投資風險很大,養女是別人的,投資失敗也就認了。誰承想後來真正得天下的是這位大頭兵,朱元璋得勢後收羅了郭子興的部屬,連他的親生女兒也做了妃子。我估計馬氏寄養於郭家時,基本上是郭家小姐丫環的角色。這下丫環成正宮,小姐變妃子,怪只怪她的父親捨不得下注,讓養女佔了大便宜。
呂后和馬后都等到了老公打下江山坐龍廷的那一天,享受了「母儀天下」的無比尊貴。史載馬后和呂后都是不讓鬚眉的奇女子,但馬氏寬厚仁愛,呂后剛毅嚴酷。這大概可以套用一下曾風靡神州的「出身論」,這呂后出身於惡霸地主家庭,從小嬌生慣養,對人頤指氣使慣了;而馬后很小就成了孤兒,寄人籬下,受夠了生活的艱辛,能設身處地替人著想。
呂后在劉邦駕崩後,自己主政多年,讓呂家的子弟裂土封侯,權傾一時,最終招來了滅門之禍。這馬后,就賢德多了,朱元璋要去尋找馬家的後人給高官,據《明史·后妃傳》記載,馬后勸阻道:「爵祿私外家,非福。」朱元璋暴戾無常,好幾次都是馬后救了功臣的命。可惜她在洪武十五年(1382)就死了,否則的話也許能匡正一下朱元璋晚年的殺戮成性。
劉邦對呂后的感情如何,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從一些事例中可看出他倆更像一對利益搭配。有一次劉邦被人追殺時,嫌馬車載人太多,行走太慢,將自己和呂后生的孝惠帝、魯元公主推到車下,幸虧當司機兼保鏢的夏侯嬰伸出援手。對自己的親生兒女都這樣,那麼對兒女的媽媽可想而知。因此劉邦富貴以後不喜歡這個黃臉婆是自然的事情,他寵愛和戚夫人所生的兒子趙王如意,常常說如意像自己,和呂后所生的孝惠太懦弱,不像自己,幾次想廢嫡立庶,多虧留侯張良等人力爭,惠帝才能順利繼位。劉邦先呂后而去,呂后當然會瘋狂報復,把戚夫人挖掉眼睛,砍斷手足,灌下啞藥,放到廁所裡,命之為「人彘」。仇恨會使人失去理智,甚至有幾分滑稽,就如清代雍正皇帝登基後,把當年和自己爭皇位的兄弟賜名為滿語的「豬」、「狗」,試想想,和自己同是一個爸爸所生的人是「豬」,那麼自己是什麼?劉邦得志後,對呂后情感應當是很淡了。呂后的仇恨難以罷休,自己的兒子孝惠帝先自己而死,又沒有留下孫子,所以她想盡辦法將劉家天下變成呂家,後來呂后一死,就引起了血雨腥風不是沒有緣由的。
而朱元璋和馬后,在患難中結下的夫妻之情沒有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這和馬后的為人很有關係。《明史·后妃傳》中記載,朱元璋當年在郭子興麾下,羽翼漸豐後,被郭子興猜忌,馬皇后拍郭子興老婆的馬屁,朱元璋才能免禍。有一年軍中糧食不足,老朱打仗回來又沒飯吃,馬皇后從養父那裡偷來剛出鍋的炊餅,藏在懷裡給朱元璋吃,熱餅將自己的肉都燒焦了。這是一位聰明女人的正確選擇,女嫁從夫她必須如此。尤其這個仰人鼻息多少年的孤女,被養父送給一個志向遠大勇謀兼備的男人做老婆,當然是她一生的依靠,要想方設法維護老公。
老朱對大臣子女都很橫,而對馬皇后非常尊重,馬皇后死後,「帝慟哭,遂不復立後」。在皇位繼承上,可看出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情分。他和皇后所生的太子朱標,也很仁厚,像劉邦和呂后所生的孝惠帝一樣,子不類父,但朱元璋從來沒想過找一個性格像自己的兒子接班(朱棣性格最像朱元璋)。當太子先自己而死後,太子還有一大串同父異母的弟弟,而且已成年,完全可以按長幼再選一個人做皇位繼承人。而朱元璋偏不這樣,立太子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死後把皇位隔代傳給孫子,而且怕那些如狼似虎的叔叔造反,遺詔他們留在封地別動,不要進京奔喪。朱元璋這樣做,一個最合乎邏輯的解釋就是:他一定要把皇位傳給自己和馬皇后所生的後裔。奪了侄兒皇位的燕王朱棣,也稱自己是老爸和馬皇后所生的兒子,《明史》中也是如此記載。而後來的史家經過詳細的考證,這朱棣是朱元璋和其他妃子所生,甚至有人考證為俘虜來的高麗妃,朱棣得天下後,篡改了皇家檔案。朱棣這樣做正是因為心虛,從另一個角度證明馬皇后的地位。
劉邦和朱元璋,都能讓糟糠之妻享受到男人成功帶來的富貴,不是因為他們兩人品德多高尚,而是當時納妾的制度和文化能給這些成功男人在情慾方面得到公開的補償,如此反而保護了糟糠之妻的利益不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