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大元帝國走向衰敗的拐點

大元帝國走向衰敗的拐點

  元朝是有史以來版圖面積最大的帝國,也是當時世界武力最強的帝國。曾幾何時,這個強大帝國的最高權力掌握在兩個年輕人手裏,他們風華正茂,銳意進取,可望大有作為。這兩個年輕人,就是元英宗和他的宰相拜住。
  元英宗(1303~1323),全名為孛兒只斤·碩德八剌,是元朝第五任皇帝,蒙古帝國大汗。他雖然是元仁宗的長子,卻並非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因為元仁宗與兄長元武宗有過「兄終弟及、叔侄相傳」的約定。也就是說,武宗死後傳位於弟弟仁宗,仁宗死後傳位於侄子(武宗的兒子)。然而,仁宗並沒有信守這個約定,於延祐三年(1316)將自己長子立為皇太子。延祐七年正月,元仁宗崩於光天宮,享年36歲。二個月以後,皇太子碩德八剌即位登基,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至少名義上),日後廟號為元英宗。
  元仁宗是一位頗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減裁冗員,整頓朝政,編撰法典,恢復科舉,推行「以儒治國」政策。魏源在《元史新編》中評價他:「仁宗初政,首革尚書省敝政,在位九年,仁心仁聞,恭儉慈厚,有漢文帝之風。」不過仁宗後期梳於治理,朝政漸趨腐敗。
  元英宗接管龐大帝國的時候,只有十八歲,名副其實的少年天子。他自幼受過良好教育,身為蒙古人而熱愛漢文化,精通儒學經史。儘管生長在深宮,但他體察民情,懂得創業不易,守業更難。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元英宗自知,這麼龐大的帝國,憑借一己之力是難以支撐的,至少要有一二個得力助手;若能找到一個誌同道合、德才兼備的大臣輔佐,必將起到如虎添翼、事半功倍的效力。果真天隨人願,當時有一個叫拜住的年輕大臣,正好進入他的法眼。即位不久,元英宗就破格提拔拜住,任命他為左丞相。
  拜住絕非等閑之輩。他於1298年出生蒙古貴族世家,其高祖木華黎,跟隨成吉思汗四處征戰,為統一蒙古諸部並建立蒙古帝國立下汗馬功勞;其祖父安童,兩度出任世祖忽必烈的宰相,治國才能和政績極為突出,被譽為一代賢相。拜住早年喪父,母親悉心呵培養他,讓知名學者教他學習漢文化。他天資穎悟,聞輒領解。稍長,便顯現出宏遠端亮的氣度,頗有祖父的風采。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17歲的拜住出任資善大夫、太常禮儀院使;四年,進榮祿大夫、大司徒;五年,又進金紫光祿大夫;六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參與處理朝政。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已然成為帝國政壇最為璀璨的新星。
  年輕的拜住之所以步步高升,主要取決於他的卓越政治才能,而不是官N代身價。早在東宮當太子的時候,英宗就聽說拜住賢能,很想與他交往;考慮太子私交大臣,會引起皇上猜疑,卻只好作罷。做了皇帝,再沒有這樣的顧慮,英宗便迫不及待地重用拜住,將他視為自己的肱股。兩個年輕人立誌要治理好大元帝國。一次,英宗與拜住談心說:「朕以幼衝,嗣承大業,錦衣玉食,何求不得。惟我祖宗櫛風沐雨,戡定萬方,曾有此樂邪卿元勛之裔,當體朕至懷,毋忝爾祖。」拜住欣慰感嘆:「創業惟艱,守成不易,陛下睿思及此,億兆之福也。」
  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差距的。即位之初,英宗名義上是帝國最高統治者,實際上還不能當家作主。裏裏外外受制於兩個人,一個是太皇太后答己,一個是中書右丞相鐵木疊兒。答己是前兩任皇帝武宗、仁宗的生母,亦即英宗的祖母。她十分聰慧,曾以皇太后身份輔佐武宗、仁宗,經歷過大風大浪,老而彌堅。英宗初出茅廬,不能與祖母抗衡,只好揣著明白裝糊塗,聽任她幹預朝政。
  仁宗死後第四天,答己就讓時為太子的英宗罷免中書右丞相伯答沙,以鐵木疊兒為中書右丞相。鐵木疊兒歷事五位君主,是一個老奸巨滑的權臣。重新出任宰相,他就急於打擊報復政敵,「恃其權寵,乘間肆毒,睚眥之私,無有不報」(《元史·鐵木疊兒傳》)。先是誣諂中書省參議韓若愚有罪,請求處以極刑。太子知道韓若寓冤枉,拒絕了這一請求,但迫於太皇太后與鐵木疊兒的壓力,不得不將韓若愚革職。稍後,鐵木疊兒又提拔親信爪牙黑驢、木八剌、趙世榮等人,從外省調入中書任職,並對仁宗時常與自己相對抗的臺諫進行報復。他派人逮捕了曾奏劾他十三條罪狀的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趙世延,剝奪前中書平章政事李孟的爵位,枉殺曾彈劾過他的楊朵兒只、蕭拜住等人。
  鐵木疊兒專橫跋扈,讓太子非常窩火,卻又拿他無可奈何。從太子到皇帝,英宗依舊韜光養晦,隱忍不發。為了麻痺對手,英宗加封鐵木疊兒為上柱國、太師,並且下詔禁止官員非議鐵木疊兒。與此同時,英宗任命拜住為中書左丞相,「委以心腹」,並著手培植自己的人馬,以積聚力量。於是朝中形成新舊兩大陣營,一方以太皇太后、鐵木疊兒為代表,一方以英宗、拜住為核心。
  在拜住的策劃下,英宗開始打擊鐵木疊兒的爪牙,以陰謀廢立皇帝的罪名將阿散、哈律、脫忒脫、失列門等人處死並抄家。鐵木疊兒也不示弱,他「廣樹朋黨,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他多次在太皇太后面前誣告拜住,欲置之死地而後快。英宗非但不予理睬,而且對拜住信任有加。鐵木疊兒陰謀未得逞,故而稱病家居,英宗提醒他:「卿年老,宜自愛。」
  鐵木疊兒雖家居,其黨布列朝中,事必稟於其家。太皇太后答己還在宮裏,她與鐵木疊兒猶如兩隻猛虎盤桓在路上,迫使英宗、拜住只能與之巧妙周旋,而不能放手施展其政治主張。怎麼辦?等待,等待。時間是最厲害的武器,誰也無法戰勝時間。答己、鐵木疊兒雖然威勢依舊,但年事已高,日薄西山。而英宗、拜住是那麼年輕,恰似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活力與希望。他倆有時間等待,終究會成為帝國的主宰。至治二年(1322)秋,右丞相鐵木疊兒、太皇太后答己相繼病逝。
  兩隻攔路虎去世,英宗任命拜住為中書右丞相,不再設左丞相。這表明英宗對拜住無比信賴,讓他作為唯一的宰相,與自己一起分享最高權力。從此,世上最龐大的帝國就掌控在這兩個年輕人。他們可以放開手腳,銳意改革,全面整頓。他們尊重人才,先從人事改革入手,大規模起用漢族儒臣。《元史·拜住傳》記載,拜住「首薦張珪,復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優其祿秩,議事中書。」緊接著,漢人吳元珪、王約、韓從益、趙居信、吳澄、王結等,陸續被擢拔到集賢院、翰林院和中書省任職。對於拜住所薦的人才,英宗全部照單接收,委以重任;並囑咐拜住搜訪山林隱逸之士,吸納他們進入體制內任職。還發佈《振舉臺綱制》,要求推舉賢能,選拔人才。與此同時,罷汰冗員,精簡機構。從至治二年十一月起,罷世祖以後設置的冗官,「銳然減罷崇祥、福壽院之屬十有三署,徽政院斷事官、江淮財賦之屬六十餘署」。
  得民心為本,失其心則失天下。錢谷,民之膏血,多取則民困而國危,薄斂則民足而國安。」英宗深以為然,旋即下詔「行助役法,遣使考視稅籍高下,出田若幹畝,使應役之人更掌之,收其歲入以助役費,官不得與」。所謂助役法,亦即「凡民田百畝,令以三畝入官,為受役者之助。」這樣將農民的徭役負擔控制在3%以內,無疑是一項很惠民的好政策,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
  他們重視法制,加強法律條文彙編整理,審定頒行《大元通制》。至治二年正月,英宗下令啟動仁宗時尚未完畢的法令編纂工作,召集有關大臣彙編審定,最終完成了共八十八卷《大元通制》,並頒布實施;從而革除以往的政令不一、罪同異罰的混亂現象,使元朝法制建設邁出新步伐。他們懲治腐敗,展開一場打老虎行動。毫無疑問,大老虎無便是鐵木疊兒,他專權驕橫,貪贓枉法,為害日久。仁宗當年知曉其罪行,曾下令逮捕審訊,由於太后答己庇護,事情不了了之;鐵木疊兒毫髮無傷,只是丟了相位。雖然他已經成為死老虎,但那些與他狼狽為奸的黨羽還在,依然是窮兇極惡的活老虎。至治二年十二月,英宗下令處死鐵木疊兒之子、宣徽院使八思吉思;翌年六月,下詔追奪鐵木疊兒一切官爵,抄沒其家產,將其罪行公佈於大下;接著,又以貪贓罪罷免其子旺丹官職。對追隨鐵木疊兒的黨羽予以清理,凡是貪贓枉法的堅決法辦。
  英宗、拜住年富力強,意氣風發,通過銳意改革和懲治腐敗,政風煥然一新,帝國逐漸恢復元氣。但是,改革與反腐觸犯了一些蒙古貴族的利益,他們視英宗、拜住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一個罪惡的陰謀在行動,其策劃者叫鐵失。這個鐵失,是鐵木疊兒的義子兼死黨。他當過宣徽院使(負責皇室生活供給的官職),利用這一職務之便,獲得太后答己的寵信,後來又兼任皇室侍衛親軍的都指揮使,最後官至禦史大夫(相當於中紀委書記)。英宗曾寄希望於他反腐倡廉,語重心長對他說:「朕住在深宮,不能深入瞭解臣子的行為和百姓的疾苦,要靠你們這些人當耳目。過去,鐵木疊兒貪得無厭,你們都不敢揭發。現在,他雖然死了,朕也要抄沒他的家產,以對後來的人有所警誡。」鐵失與鐵木疊兒本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也是大老虎級的腐敗分子,聽了英宗這備話,十分焦慮不安,心想皇上這樣動真格反腐敗,自己的劣跡遲早會露餡;與其日後被查辦,不如先下手為強。
  於是,鐵失與一些蒙古王公大臣密謀,侍機對英宗、拜住下手。為了尋找新的靠山,鐵失特意聯絡晉王也孫鐵木兒的心腹、王府內史倒剌沙,希望獲得晉王的支持。至治三年八月三日,鐵失派使者告知晉王的內史,即將發動政變,事成之後,推立也晉王為皇帝。晉王得悉政變密謀,下令囚禁鐵失的使者,並派人奔赴上都,向英宗稟報。
  鐵失感到事情將要敗露,於是率領自己所統轄的阿速衛兵快馬加鞭,飛速向漠北進發。八月五日,英宗、拜住一行從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出發,準備返回大都(今北京),傍晚來到距上都三十裏的南坡店宿營。夜色蒼茫,英宗、拜住卻不知大禍即將來臨。晉王的使者尚未趕到,而鐵失率領的敢死隊已經逼近。隨行的蒙古諸王大臣共十六人事先已與鐵失串通,等到鐵失的衛兵趕來,便裏應外合,大開殺戒。宰相拜住來不及反應,就被亂兵殺死。鐵失闖進英宗皇帝的禁幄,親手將英宗殺害。英宗時年21歲,拜住時年25歲,大元帝國兩位最高領導人就這樣喋血喪命,史稱「南坡之變」。
  南坡之變,使得剛剛啟動的「至治新政」嘎然而止,由此對元朝乃至中國歷史都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從此以後,大元帝國再沒有出現有所作為的君主,更沒有出現像英宗、拜住這樣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的君臣。假如英宗、拜住手段更加老辣,對保守的政敵嚴加打擊與防範,恐怕不至於釀成「南坡之變」。他們那麼年輕,天資聰慧,雄才大略,思想開明,體恤人民;如若假以天年,或者再活二三十年,勢必為大元帝國創造一個「至治盛世」,使它成為真正強大而文明的國家。
  可惜,歷史是不能假設的。造化往往會捉弄人,甚至捉弄一個國家和時代。元英宗和拜住喋血南坡,註定是一場遺恨千古的悲慘,永遠令人扼腕、悲嘆...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