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揭秘曾國藩的讀書之法

揭秘曾國藩的讀書之法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立功」、「立德」、「立言」並臻的重要人物,在當時乃至後世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他之所以能夠由一介書生而登侯秩,成為中國近代的近聖偉人,除了他認為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的天命因素外,其人力因素可能要得益於他與眾不同的讀書之法。他在咸豐八年七月二十一日的家書中是這樣告諭兒子曾紀澤的:「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爾去年看《史記》、《漢書》、韓文、《近思錄》,今年看《周易折中》之類是也。讀者,如《四書》、《詩》、《書》、《易經》、《左傳》諸經、《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譬之富家居積,看書則在外貿易,獲利三倍者也;讀書則在家慎守,不輕花費者也。譬之兵家戰爭,看書則攻城略地,開拓土宇者也;讀書則深溝堅壘,得地能守者也。看書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讀書與『無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廢。至於寫字,真、行、篆、隸,爾頗好之,切不可間斷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餘生平因作字遲鈍吃虧不少,爾須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書一萬則幾矣。至於作諸文,亦宜在二三十歲立定規模,過三十後則長進極難。作四書文,作試帖詩,作律賦,作古今體詩,作古文,作駢體文,數者不可不一一講求,一一試為之。少年不可怕醜,須有狂者進取之趣,過時不試為之,則後此彌不肯為矣。」
  曾國藩一生都是奉行這樣的讀書之法的,他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21歲中秀才,27歲中進士,29歲入翰林,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他在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寫給兒子紀澤、紀鴻的信中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他認為讀書不僅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而且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骨相,繼而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曾國藩一生不僅恪守勤奮的學風,而且一生篤定明確的治學誌向。他早年在《國朝先正事略》序一文中寫道:「學貴初有決定不移之誌,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末有堅貞永固之力。」為了明確矢誌不移的治學誌向,他甚至在一篇日記中發下毒誓:「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而他留下的《曾文正公家訓》,比美國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的勵誌故事更加振奮人心。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