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秦朝治國無方全因始皇不懂逆取順守之道

秦朝治國無方全因始皇不懂逆取順守之道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帝國。他自稱「始皇帝」,廢除了自西周以來分封諸侯的制度,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餘郡),這些郡完全聽命於中央和皇帝。他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使全國「書同文,車同軌」。他把六國王室和貴族遷到咸陽、巴蜀、南陽等地,使他們脫離鄉土,以便監視。他把繳獲的六國兵器和沒收的民間武器加以銷毀,鑄成十二個巨大的「金人」,放置在咸陽的皇宮之前,宣示中國從此將永不見兵革。他征發無數人力修築萬里長城,以防止北方匈奴的侵擾。秦始皇以為,他設計的江山有如銅牆鐵壁,將使他們家的帝王之業世代相傳直至萬代。
  秦朝修建的直道南起咸陽,北至九原郡,長700多公里。然而,秦始皇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死了之後,秦二世剛繼位不久,秦朝就土崩瓦解,僅幾年時間,這個強大的帝國就滅亡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秦朝只延續了15年。為什麼這個空前強大的國家如此短命呢?西漢的政論家賈誼認為,自古「取與守不同術」,「夫並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奪取天下的時候往往靠軍事實力和陰謀詭詐,但到治理國家的時候就要順應民心)。」秦始皇的先祖秦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等勵精圖治,為秦國最終統一天下打下了牢固的基礎,秦始皇「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並沒有學習古人「逆取順守」的經驗,而是「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成為自古以來用暴力統治國家的第一人。
  秦二世繼位後,不僅沒有改革秦始皇的暴政,反而變本加厲,重用酷吏,賦斂無度,賞罰不當,導致人人自危,天下大亂。到了秦王子嬰的時候,天下已經分崩離析,秦朝滅亡的命運已不可改變了。
  秦始皇剛統一中國的時候,天下百姓都希望從此過上安定的生活。因為自周朝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先後去世後,天下再沒有統一的號令,諸侯各自為政,「強侵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敝」。秦始皇稱帝后,天下才重新有了主宰。假如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取法古聖王之道施行仁政,休養生息,一定會得到天下人民的擁戴。但秦始皇自以為是,不肯學習前人的經驗。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綰請封皇子為燕、齊、楚王,得到群臣的贊同,廷尉李斯力排眾議,他認為西周分封制導致分裂割據,出現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少恩寡義的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意見,廢除分封制度。這一措施固然可以防止諸侯割據,但後來的實踐證明存在很大的弊端,由於皇子都沒有土地和實權,天下大亂後秦朝王室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漢朝建立後,劉邦及時吸收了「秦孤立而亡」的教訓,「大封同姓以填撫天下」。
  秦始皇「不信功臣,不親士民」,他迷信法家思想,制定了殘酷的刑法,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李斯投其所好,上書稱:「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建議燒燬除了《秦記》、醫藥、卜筮和種樹之書外所有其他書籍,這樣就發生了焚書事件。後來,侯生和盧生不願為秦始皇尋找仙人和不死之藥,又發生了坑儒事件,秦始皇的這些舉措,令天下人不寒而慄。
  經過多年的戰亂,天下百姓已疲憊不堪,亟待休養生息。但秦始皇並不體恤民情,珍惜民力,而是忙於建立一支龐大的軍隊和建造宮殿陵墓。早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每滅一國,他就派人在咸陽建造該國的宮殿。統一後,又興建離宮別館達七百餘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房宮。按照規劃,這座宮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容萬人,下面可豎五丈旗。
  為了動員人力和籌集費用,秦始皇大大增加了租賦力役的征發,達到「力役三十倍於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的程度。據估計,當時當兵服役的人超過二百萬,占當時全國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秦始皇的陵寢建造了36年,役用工匠達70萬人。到秦始皇晚年時,出現了「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局面,大大動搖了秦朝的統治基礎。「百姓怨望,群盜滿山。」公元前211年,有流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成為隕石,一些痛恨秦始皇的人便偷偷在上面刻上幾個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天下大亂的跡像已出現,正如漢代學者賈山所說的:「秦皇帝身在之時天下已壞矣,而弗自知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遊,返回時死於沙丘平台。秦始皇臨終前寫信給公子扶蘇,叫他速來咸陽參加葬禮,接替王位。公子扶蘇是秦始皇長子,由於不同意秦始皇坑殺儒生,被秦始皇派往邊地監督將軍蒙恬抵禦匈奴。秦始皇死後,趙高串通丞相李斯,把秦始皇的遺詔改了,另立公子胡亥為太子,當年,太子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
  秦二世即位後,「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盼望他的治國方略有所改變,但秦朝的第二任統治者再次令人失望。他偏信趙高,為鞏固自己的權力誅殺朝中大臣和皇室的兄弟,而對百姓更加殘酷無情。由於秦朝的法令越來越嚴酷,大臣們人人自危,想造反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秦二世又繼續修建阿房宮,大肆修築直道與馳道,賦稅越來越重,徭役沒完沒了,於是楚人陳勝、吳廣等率先造反,各地人民紛紛響應。這時丞相李斯想給秦二世提意見,勸他不要偏信趙高,告訴他天下已有很多人造反,但秦二世不見李斯,反而責怪李斯身為丞相沒有治理好天下。李斯怕被貶官,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他為了迎合秦二世的心意,上書勸秦二世「行督責之術」,實行個人獨裁,用法制控制臣民。秦二世看了很高興,於是推行「督責之術」,誰對百姓整得狠,就說誰是好官,誰殺人多,就說誰是忠臣。
  秦二世僅當了三年皇帝,就被他最信任的趙高殺死了,他死後一年,秦朝就滅亡了。賈誼在總結秦朝覆滅的教訓時說:「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見始終之變,知存亡之機,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天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矣。故曰『安民可與行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陳勝不必具有商湯、周武王那樣的賢德,不需憑借公侯的身份,而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就得到天下人民的響應,其原因就在於人民正處於危難之中。古代聖王能洞察事物變化的規律,知道什麼是國家存亡的關鍵,所以懂得治民之道的關鍵是讓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只要做到這一點,即使有人圖謀叛亂,也得不到人民的響應。俗話說:「生活安定的民眾,可以引導他們行仁義,生活不安定的民眾,容易跟著人為非作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