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害慘岳飛的張浚與張俊

害慘岳飛的張浚與張俊

  翻開宋史,我們發現害慘岳飛的人還真不少,其中張浚和張俊這對當時名噪一時文官武將都屬此列。需要指出的是,張浚是不折不扣的主戰派,張俊也曾經是岳飛的伯樂與貴人。
  張浚(1097~1164),出身官宦人家,幾度拜相。此君早年雖曾依附主張苟安逃跑的宰相黃潛善,也曾附和黃潛善排擠著名的主戰派宰相李綱,但張浚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大臣,與一味求和的黃潛善並不是一類人。特別是宋高宗趙構遭遇苗劉兵變時,張浚為趙構復位出了大力。此後,張浚很受趙構的重用,成為南宋初年一度「總中外之任」的顯赫人物,吳玠、劉錡、楊沂中、虞允文、楊萬里等名臣良將都得益於張浚的提拔重用,對於岳飛,張浚也非常欣賞器重,稱讚說當時的將帥唯有岳飛、韓世忠可以托付大事。
  不過張浚其人頗有些志大才疏,還喜歡害人,一生無功可紀而罪不勝書,這話說雖有點過,但也真切反映了張浚的諸多失職、失策。
   一是在受命全權指揮著名的宋金富平大戰時,張浚指揮失當,遭致慘敗,將宋軍骨幹西軍的老底賠個精光;同時,由於名將曲端與他不和,張浚即誣告曲端謀逆,在獄中以酷刑害死曲端。正是因為這件事,張浚引咎辭職。
   二是引薦提拔了秦檜,張浚引薦秦檜,目的在於排擠名相趙鼎,這個舉動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對南宋的政局畢竟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
   三是宋孝宗上台後進行隆興北伐,再度啟用張浚,已是太上皇的趙構提醒說:「毋信張浚虛名,將來必誤大計,他專把國家名器財物做人情!」趙構這話出於阻止宋孝宗北伐,但也道出了對張浚的客觀評價,畢竟張浚在趙構手下幹了多年,趙構對他還是瞭解的。
   四是一手釀成淮西兵變,令大好的抗金形勢嚴重受挫,由於這件事關係到岳飛,下文講做詳細分析。
  張俊(1086~1156),行伍出身,號稱南宋中興四將。早年的張俊也曾多次與金軍力戰,但隨著官越做越大、兵越來越多,反而走上了苟安妥協的道路,成了著名的避戰將軍。他雖手握重兵,但每每消極避戰、極力附和秦檜的苟安投降路線。就是被金兵逼得不得不打,張俊也是躲在後方,美其名曰「持重」,部將取得的戰功,則統統算到了他的頭上。
  岳飛早年是受張俊節制的將領,1130年四月,岳飛收復建康,大破金軍。此時的張俊很欣賞岳飛,曾經專門跟岳飛做過一次長談,並且在報功的時候,多次把岳飛報在前面。從這個意義上說,張俊也算得上岳飛的伯樂或貴人。不過岳飛的地位迅速上升到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並稱中興四將時,張俊等人便開始嫉妒了。岳飛當然也不是一點人情世故都不懂,他開始不斷給張俊、韓世忠等人寫信,表示自己對對方的傾慕之情,希望贏得對方的好感。而且,平定楊麼之後,岳飛又專門挑選了兩艘繳獲來的大車船,分贈給張俊和韓世忠。得到禮物後,為人坦蕩的韓世忠非常高興,而且兩個人在抗金主張上志同道合,所以從此就跟岳飛引為莫逆。但張俊卻不像韓世忠那麼高興,他覺得岳飛送車船給他是炫耀戰功。因此他反而對岳飛更加忌恨,由此可見張俊的小人之心。
  此外,張俊還是一個貪財好貨的傢伙,所部是南宋初年縱暴記錄最多的軍隊,號稱「自在軍」。時人謠諷刺張俊工於經商,而拙於用兵。如果說張俊忌恨岳飛是出於同行是冤家,那麼張浚對岳飛看不順眼,則是出於趙宋王朝對武將那種刻骨銘心的猜忌。南宋初年,武將的政治地位急劇上升,這顯然與宋朝崇文抑武的祖宗家法格格不入。於是,升任宰相張浚開始謀劃消弱武將兵權,他首先拿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開刀,由此釀成了著名的淮西兵變。
  劉光世雖也名列中興四將,但其人比張俊還差勁,是個有名的逃跑將軍。不過他的5萬多部眾,多為陝西勁卒,麾下兩個主要將領王德、酈瓊都剽悍善戰。1137年,劉光世首先被罷黜,而宋高宗原已答應將劉光世所部劃歸岳飛,擴充其兵力以恢復中原。但此議遭到時任樞密使的秦檜的反對,張俊出於嫉妒岳飛也極力反對,而時任宰相的張浚出於防範武將勢力做大的目的,也堅決反對將劉光世所部劃歸岳飛統轄。為此,張浚與岳飛發生了激烈爭吵。
  《宋史·岳飛傳》記載了兩人的對話:
  浚謂飛曰:「王德淮西軍所服,浚欲以為都統,而命呂祉以督府參謀領之,如何?」(王德為淮西軍士眾所敬服,我想任用他為都統,而讓呂祉以都督府參謀的身份率領這支部隊,你以為如何?)。
  飛曰:「德與瓊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則必爭。呂尚書不習軍旅,恐不足服眾。」(王德同酈瓊向來不相上下,一旦提拔王德位於酈瓊之上,那麼必然發生爭執。呂祉不熟悉軍隊事務,恐怕不能讓士眾信服)。
  浚曰:「張宣撫(指張俊)如何?」
  飛曰:「暴而寡謀,尤瓊所不服。」(他為人殘暴而缺乏智謀,尤其為酈瓊所不服)。
  浚曰:「然則楊沂中爾?」(那麼楊沂中又怎麼樣?)
  飛曰:「沂中視德等爾,豈能馭此軍?」(楊沂中與王德差不多,又怎能統馭這支軍隊?)
  浚艴然(極不高興的樣子)曰:「浚固知非太尉不可。」(我知道非你不可)
  飛曰:「都督以正問飛,不敢不盡其愚,豈以得兵為念耶?」(都督鄭重其事地徵求我的意見,我不敢不全部說出我的愚見,哪裡是想得到這支兵馬的指揮權呢?)。
  這次爭吵的結果是岳飛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終喪服,給母親守孝去了。而張浚也十分震怒,奏以張宗元為宣撫判官,監其軍。此前,張浚與岳飛毫無矛盾,這次激烈爭吵令這兩位主戰派的骨幹人物產生了很深的芥蒂。張浚對岳飛的意見置若罔聞,將劉光世所部收歸自己兼任的都督府直接管轄,並以劉光世部將王德任左護軍都統制、酈瓊任副都統制,以兵部尚書、都督府參謀軍事呂祉節制。此後的事態發展完全不出岳飛預料,酈瓊不服王德居其上,多次申述不被重視。同年八月,酈瓊殺呂祉等,裹脅4萬人叛變投向偽齊。九月,張浚以處置不當而罷相,宋高宗趙構氣急敗壞地說:「張浚措置三年,竭民力,耗國用,何嘗得尺寸之地,而壞事多矣」,將張浚貶居永州(今屬湖南)。
  淮西兵變帶來的惡果並不僅僅在於4萬多精兵投降敵國及江淮防線的嚴重削弱,更嚴重的後果則在於南宋朝堂主戰派力量的失勢。由於張浚的失策,主戰派被排擠出中樞,秦檜等主和派逐步開始把持了朝堂大政方針。對於岳飛而言,此次與張浚鬧情緒離開軍隊去守孝,客觀上給宋高宗趙構留下了極壞的印象。後來岳飛雖然上表認錯,暫時得到了趙構的諒解,但趙構也殺機重重地對岳飛說:「卿前日奏陳輕率,朕實不怒卿,若怒卿則必有行遣。太祖所謂『犯吾法者,惟有劍耳』」。當然,岳飛在此次事件中的做法也並不高明,與當權者搞鬧情緒、撂挑子之類的舉動無異於招惹更大的猜忌。總之,淮西兵變令抗金大好形勢嚴重受挫,降金求和勢力甚囂塵上,遏制武將的論調再度成為國策,從而埋下岳飛最後慘遭毒手的種子。
  淮西兵變之後,秦檜等主和派得勢,張浚等主戰派被排擠,張俊則完全倒向秦檜。1141年,岳飛被誣「謀反」遭下獄。張俊積極配合秦檜參與了謀害岳飛的行動。此時,宋金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和議,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朮甚至凶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岳飛而後可和。」在內外勢力夾擊下,宋高宗趙構下令賜岳飛死於臨安大理寺內。而張俊協助秦檜推行乞和政策,又與秦檜合謀製造岳飛謀反的冤獄,宋高宗給予他諸將都不能比的榮華富貴,最後壽終正寢。
  岳飛最後之所以被害,根本原因在於他永遠都沒有放棄北上抗金的志向,而沒有像張俊之流那樣揣摩聖意、曲意逢迎。南宋統治集團從骨子裡就不想抗金,他們甘心情願地在江南的安樂窩裡慢性自殺。加之趙宋王朝對武將刻骨銘心的猜忌,使得他們在殺害岳飛時毫不手軟。岳飛的被害,令南宋軍人倍感心寒、膽寒。此後的南宋再也沒有出現過能夠力挽狂瀾的武將。完顏亮南侵,是文臣虞允文拯救了大局。到南宋唯一有志於北伐的宋孝宗時,已無人可用,不得不再度啟用志大才疏的張浚,終令這次北伐歸於失敗。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