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分析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明朝小說家馮夢龍的短篇擬話本小說,收錄在小說集《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講述了京城名妓杜十娘與捐粟入監的太學生李甲兩相傾心共謀百年之好,在與鴇母周旋一番後跳出火坑,隨李甲歸鄉,而李甲卻於途中以千金之資將十娘轉賣於新安鹽商之子孫富,最終杜十娘怒沉百寶,痛斥李甲,投河自盡的故事。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由男主人公李甲的視角展開。故事始於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間,日本國關白作亂,侵入朝鮮。明朝朝廷發兵征討,為籌措軍糧,暫開納粟入監之例。這使得大批宦富子弟得以成為國子監生(太學生),「兩京太學生各添至千人之外」。李甲是浙江紹興府人士,家中長子,也靠捐粟入監,成為北雍太學生。
李甲與監學同鄉柳遇春在教坊司院內遊玩時,遇到了名妓杜十娘。杜十娘本名杜媺,因排行第十,故稱「十娘」,時年十九歲,以美色迷人出名。李甲對杜十娘一見傾心。杜十娘久有從良之志,又見到李甲忠厚志誠,於是兩相歡好,朝歡暮樂,終日相守,如夫婦一般。但李甲懼怕家中,不敢為杜十娘落籍贖身。初時李甲手頭寬裕,撒漫用錢,大差大使,老鴇也樂得兩人一起。然而隨著李甲銀錢漸少,老鴇也漸生怠慢之心,與杜十娘商議,要趕李甲出去。杜十娘不願,與老鴇定下約定,只要李甲十日內能拿出三百兩銀子,便可給杜十娘贖身,讓兩人離去。
夜晚杜十娘將贖身之事告訴李甲,但李甲告訴杜十娘:自己因嫖妓之事,家中親友都不相顧,無法籌資,只能藉口回家籌集路費,希望能夠借到銀兩。然而李甲的朋友都不願出錢,李甲無顏見十娘,只好借宿同鄉柳遇春處。柳遇春反而告訴李甲三百兩的約定只怕是老鴇為難他的借口,本意是趕他出門,勸李甲不如早早開交為上。十娘等到第六日,仍不見李甲回來,便叫小廝將李甲尋回。李甲只得向十娘吐露真相。十娘告訴李甲,自己藏有私房錢一百五十兩,希望李甲能籌到另一半。李甲回見柳遇春,後者大為吃驚,稱十娘真有心人也,答應為李甲籌資,但不是為了李甲,實憐杜十娘之情也。
李甲籌足了三百兩銀,到了第十日,老鴇上門來叫,兩人將三百銀交給老鴇。老鴇反悔不得,只得叫兩人立即出門,不得攜帶多餘衣物首飾。十娘和李甲遂往見相熟的院中姐妹。姐妹們得知十娘贖身成功,連忙為其梳洗打扮,又大排筵席,為夫婦兩人祝賀。眾姐妹商議,要為十娘謀籌資金。夜晚夫婦兩人商議日後出路,李甲認為家中父親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歸,必然無法接受。十娘建議先在蘇杭等地暫居,求親友疏通家中關係再說。次日兩人又向柳遇春答謝,準備出行。院坊中姐妹皆來相送,臨別將一個描金文具贈給十娘。十娘與李甲答謝眾人後,踏上回鄉之路。然而李甲路資很快耗盡。十娘遂從匣中取出五十兩銀作為路費。
路至瓜州後,兩人在渡口下了大船,換了民船準備渡江。兩人松得一口氣,便吟唱作樂。十娘的歌聲被另一船上的新安鹽商子弟孫富聽到,後者生性風流輕薄,便伺機窺探,被十娘美色所迷。孫富在船中吟詩,設計引出李甲,邀其到江邊酒肆談天,期間假意詢問十娘情況。李甲將實況和盤托出,並說明無法歸家的苦惱。孫富勸李甲打消尋親戚疏通家中的打算,又說十娘出生妓家,難保不紅杏出牆,敗壞名聲。他為李甲獻計,用千金(一千兩銀子)交換杜十娘,稱這樣既沒有娶妓為妾的煩惱,也能抹消揮霍無度的形象,從此家庭和睦,當無間言。李甲聽信孫富之言,決定用十娘交換千金。
李甲回到船上,將打算告訴了杜十娘。杜十娘冷笑置之,贊孫富為大英雄也,並同意交換。次日早上,孫富攜千金前來,十娘盛裝打扮,走出船艙,將描金文具取出,逐一開箱。第一個箱子中翠羽明彆,瑤簪寶珥,充牣於中,約值數百金,第二箱乃玉簫金管;又抽一箱,盡古玉紫金玩器,約值數千金,十娘開箱後即將其中寶物投入江中。最後一箱之匣中夜明之珠約有盈把。其他祖母綠、貓兒眼,諸般異寶,目所未睹,莫能定其價之多少,李甲見後後悔,抱著杜十娘痛哭。而十娘則斥責孫富巧言讒說,破人姻緣,斷人恩愛,又譴責李甲有眼無珠,情意不深,惑於浮議,中道見棄,負妾一片真心。最後十娘抱匣投入江中,眾人都罵李甲負心薄倖,欲毆打李甲和孫富。最終李甲終日愧悔,郁成狂疾,終身不痊,孫富受驚成病,終日見杜十娘在傍詬罵,奄奄而逝。而柳遇春坐監完後,偶臨江淨臉,失墜銅盆於水,命人打撈時得到一個小匣,匣內皆明珠異寶,無價之珍。晚上夢見杜十娘入夢,告之後事,並稱匣中寶物是為報答當初贈一百五十兩銀之情。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馮夢龍之小說集《警世通言》中的一篇擬話本小說,是四十卷中的第三十二卷]。《警世通言》和馮夢龍的另兩部小說集《醒世恆言》、《喻世明言》並稱為《三言》,其中收錄了不少以妓女為主角或題材的故事,例如《賣油郎獨佔花魁》、《玉堂春落難逢夫》、《單符郎全州擇偶》等等。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到晚明時代市民意識和儒家理學教條的衝突。明代中晚期,王陽明的心學打破了存天理,滅人慾的桎梏,開啟了個性解放的風潮。商業社會的萌芽使得固有的道德禮教和風俗理念受到衝擊。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門第觀念為主的婚嫁觀開始淡化,不以良賤為嫌的觀念逐漸得到許可,出現了禮順人情的價值觀。《三言》中對各個社會階層人物的愛情描寫也反映了這種社會價值觀和愛情觀念的轉變。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刻畫的杜十娘是晚明妓女之形象典型之一。作為教坊司有名的妓女,她仍然久有從良之志,希望擺脫不受尊重,以肉體換取金錢的生活。她尋找能夠託付從良的對象是典型的世家子弟,父親是布政使,家中富裕,對她也十分愛慕。杜十娘的性格是剛烈內斂的,對理想有執著的追求,並且願意主動行動而不願意被動妥協放棄。而她看上的對象李甲作為世家子弟的典型,也表現出當時社會上層家族對妓女階層和門第觀念的態度。李甲知道娶妓為妾並帶回家裡,是難以讓家長接受的。孫富對李甲的勸說更說明了,比起與杜十娘的愛情,得到家族的諒解並維持自己的社會地位更吸引李甲。而李甲的懦弱性格使他沒有勇氣嘗試衝破社會觀念的阻力,他自私的性格讓他選擇了自保的方法。李甲在看到杜十娘的萬金財富後,發現其實能夠有兩全其美的可能,卻因為自己的選擇而破滅,才感到後悔。然而如果杜十娘沒有百寶箱,那麼李甲仍然會選擇以千金交換杜十娘。
杜十娘這一人物形象常常被拿來和《賣油郎獨佔花魁》中的花魁娘子莘瑤琴做比較。莘瑤琴和杜十娘背景相似,都是出名的妓女。兩人同樣通過自身努力儲得贖金脫籍,但莘瑤琴得到了美滿的婚姻,而杜十娘以悲劇結局。從兩人選擇的對象來看,杜十娘選擇的是女性婚嫁的理想階層:官家子弟,身世清白,走讀書取功名的士族傳統道路;莘瑤琴則不願選擇富家子弟,而選擇了在油店裡作工的秦重。從比較中可以看出馮夢龍表現的是底層商人秦重對莘瑤琴的人格尊重和官家士族子弟李甲對杜十娘潛意識中的輕視。
對故事主角杜十娘和李甲的道德觀比較,則可以看出馮夢龍是將杜十娘置於道德高點上。馮夢龍在小說末尾借後人之口評價杜十娘為千古女俠,而稱李甲為碌碌蠢才,無足道者,而沒有站在社會階層的角度,為社會地位較高的李甲辯解,說明了馮夢龍對真正愛情的支持和對門第觀念的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