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東方的安東尼

東方的安東尼

  讓我們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時代,在中國西部的西涼高地上,正活躍著一支剽悍的軍團,他的首領就是後來蜀國的五虎上將馬超。他的軍隊戰法與中原軍隊迥然不同,甚至與同為西涼軍系的董卓也頗有差異。董卓軍重騎兵,而馬超軍以步兵居多,但是它的戰鬥力卻往往在剽悍的西涼騎兵之上,這和他的獨特作戰方法有很大關係。而這種獨特的作戰方法,又彷彿昭示著馬超軍團和同一時代稱霸歐洲的羅馬軍隊,存在一種潛在的關係。且看馬超軍團的獨特之處!
  第一,魚鱺軍陣。馬超的軍陣與眾不同,衝擊前要用巨大櫓盾做簡易城池,前軍是密集的盾牌兵,其盾牌(稱為「櫓盾」)的強度和重量都遠超一般軍隊,對弓箭防護極佳。其部隊作戰隊形是擺成一個個方陣,擺成陣型以後可以互相掩護,錯落有致。使曹軍賴以取勝的騎兵只能在邊緣掠殺,目標很大的騎兵還要隨時遭到標槍的襲擊。馬超的騎兵全是輕騎,配置與步兵分開,不作為主力,而是作為奇襲隊使用,從步兵陣中突然殺出,才能有一舉突襲曹軍指揮部的精彩戰例。這樣的軍陣,正類似於古羅馬前期使用極為廣泛的希臘密集軍陣。
  第二。標槍長弓。漢法嚴格禁止十石以上弩出關,馬超軍團不尚弩而尚弓,對抗曹軍要倚仗長標鐵槊,且以脫手長標為特色,多用鐵槊,注意是鐵槊而不是中原慣用的馬戟,他們放棄了戟的啄鉤砍三種功能而單取其強大穿透力,正是利於投擲。儘管西涼冶煉業不發達,但是羌人有用銅的習慣,含鉛量高的青銅(漸漸淘汰但是高產量的兵器材料)正是製作標槍頭的材料。對於密集的曹軍往往產生一標連傷數人的殺傷效果。這種脫手飛標頗為類似古羅馬的投槍,確切的說,就是斯巴達克斯和羅馬軍團在台斯拉河畔死戰時使用的兵器。它的自重大,殺傷力強,對於當時甲冑簡陋的輕裝軍隊(對於弓箭有一定防禦性)攻擊力遠勝弓弩。當時的戰鬥,連中數箭死戰不退的場面時有所見,中標槍者則立即失去戰鬥力。比之現代,就是槍榴彈與步槍子彈的區別。難怪曹軍望風披靡。
  其他,馬超軍隊帶有古羅馬軍隊影子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瑕萌關之戰的主將壓陣徐徐退去,正是古羅馬軍隊交錯掩護撤退的絕技,廣撫西涼時期,馬超的軍隊以此不止挫敗過多少次蠻族的襲擊,連見多識廣的劉備也不免讚不絕口;西涼軍隊的編制為部,比如韓遂部下為八部,一部約5000名戰士,正是和古羅馬軍團的編制相符。以此計算,渭南之戰馬韓聯軍總人數在7~8萬之間,也與歷史比較相符。
  那麼,馬超的軍隊怎麼會出現古羅馬軍團的影子呢?談到馬超軍團的古羅馬化,要從斯巴達克斯大起義開始了。這起波瀾壯闊的大起義以軍事天才斯巴達克斯的戰死失敗而告終。鎮壓斯巴達克斯的就是以富有和貪婪而著稱的古羅馬前三雄之一的西西里總督克拉蘇。前三雄的時代,安東尼和龐培虎視眈眈,老謀深算的克拉蘇深知漁翁得利的三味,所以沒有捲入權力鬥爭的漩渦,而是率軍出征東方,準備通過征服所謂的蠻族獲得威望,兵源並等待安,龐兩敗俱傷的機會。
  克拉蘇可算機智,唯一沒有想到的是身經百戰的羅馬軍團卻在和東方遊牧民族的作戰中大敗虧輸。這是一場羅馬軍隊所完全不熟悉的戰爭,和飄忽剽悍的東方騎兵相比,羅馬軍團更需要依賴大量的專業的物資實施作戰,例如甲冑,武器,糧草等等,深入中亞草原的羅馬軍團顯得脆弱而遲鈍,儘管如此,自負的克拉蘇認為羅馬軍團依靠堅毅的精神和紀律性必將取勝。他顯然低估了東方遊牧民族視死如歸又熟悉武器的特點(中國對匈奴也是一樣)。結果,在帕提亞草原的混戰中,克拉蘇和波斯的名王居魯士一樣慘敗身死。
  但克拉蘇的部下並沒有全軍覆滅,他部下的第二軍,第三軍殘部(羅馬軍制軍團組成軍),敗回羅馬,而第一軍的部隊被割斷,只好向東方前進,它的統帥是克拉蘇的兒子浦克琉。這支沒有祖國的軍隊流浪東方,輾轉之後一度成為匈奴的僱傭軍,人數大6000。在漢征匈奴的戰役中,匈奴軍戰敗,這支善於擺魚鱗陣的軍隊也被切斷,浦克琉看到北方草原不適合羅馬人的生活,有意向南方靠近向漢朝的西域都護請求保護。
  當時的漢政府相當開明,在西域都護陳湯和甘延壽的要求下,對這支文化迥異的軍隊給予了極為寬大的處理。漢政府允許該軍自行築城駐紮,並為大漢保衛邊防,相當於西方保護國的地位。羅馬人在河西走廊西端建立的自己的城市,名叫犁軒。這裡,正是後來馬超屬地的中心地帶。八十年代曾經在犁軒舊城出土了若干與羅馬駐軍有關的文物,包括將軍法場的高大立柱,青銅的短劍等。當時的河西走廊水草豐美,羅馬人能夠很好的生息,犁軒曾經參加過班超征西域的多次戰役,可以想像其嚴謹的戰鬥風格和獨特的戰法與散漫的其他半開化民族形成了鮮明的照。並且將其軍事風格逐步滲透到了以西域都護府為主的漢軍之中。
  隨著氣候變遷,民族融合和漢末邊防制度的崩壞,犁軒大約在公元2世紀廢城,其人民星散,不過根據後來十六國的歷史來看,可能還有一部分西遷孓遺下來不要小看這6000人,徐福的三千人登陸日本,就使日本近畿地區人口在神武時代(日本人稱徐福年號)身高驟增20厘米。這樣一個種族集團在局部讓對於人種也可以產生影響,更無論軍事思想了。馬超軍隊和董卓軍隊的區別,在於董卓軍隊實際以涼州東部的東漢正規邊防軍為主,加上少數民族的騎兵,所以受到匈奴等遊牧民族軍隊的影響較大,注重騎兵和機動,這在當時極為出眾,並且發展成了中原(後來的魏國)軍隊的主要風格。
  而馬超的軍隊則不然,他依靠的主要是涼州西部的世襲土豪,與西域等靠近西方文化的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經過了董卓和李郭之亂,西涼的漢族軍事人才大部東遷,內地的影響減弱,已經不存在建立一支傳統東方軍隊的指導力量。所以在馬超建立軍隊的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當地化的西方軍人後裔--「超軍中多高鼻深目者」恐怕不只是西域少數民族,--也吸收了他們的作戰方法,而古羅馬的軍事思想,也是這支武裝最可仰賴的正規軍隊作戰方法。可以說從建軍思想上,董卓軍隊是一枝重視力量型的軍隊,而馬超的軍隊,是一支重視技術型的軍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