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藥物引起姿勢性低血壓
在睡醒、久坐、久蹲後猛然起身站立時,很多人都會有「暈一下」的經驗。專家指出,冬天天氣冷,血管收縮,血壓不易控制,某些藥物還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老年人須特別提防服藥後天旋地轉的副作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主任李佳利表示,一般人的眩暈,狀況輕微者可能只短暫暈個幾秒就恢復了,但嚴重者則可能會嚴重暈眩而失去知覺導致跌倒,造成骨折、頭部外傷等嚴重問題。
很多民眾誤以為暈一下是貧血造成,其實可能是「姿勢性低血壓」惹的禍。李佳利說,從平躺到坐姿或站姿的血壓,會出現相當大的差異,收縮壓降低30毫米汞柱以上、舒張壓降低15毫米汞柱以上,就符合「姿勢性低血壓」,此時特別容易出現暈眩無力、神志不清、視力模糊等現象。
年紀大、缺乏運動、長期臥床、行動不便、喝酒、藥物,以及其他造成血液量不足的因素,例如外傷性失血、缺水、脫水等,都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
老年人因為退化,自律神經功能變遲鈍,當姿勢改變時,自律神經無法如年輕人很快反應,一時腦部血液流量不足,加上老年人常有慢性病,需長期服藥控制,有些藥物也容易引發姿勢性低血壓。
較常見的包括降血壓藥(如甲型阻斷劑)、血管擴張劑(如硝酸鹽類)、抗憂鬱藥(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抗帕金森氏症藥、利尿劑、勃起功能障礙藥物等,都容易造成姿勢性低血壓,讓人產生頭暈目眩情況而失去平衡。
家有老年人、糖尿病人、帕金森氏症病人這些較常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族群,在就診時要完整告知醫生,近期服用的藥物、保健品,以及不同醫師所開的藥物,以避免發生用藥問題。
建議老人家,服藥後多休息,並放慢腳步,不要突然站立,平躺要起身時,最好放慢動作,先在床沿坐2、3分鐘,讓腦部血液供應充足後,再下床走動。
來源: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