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心房顫動+慢性病 每年腦中風機率達8%

心房顫動+慢性病 每年腦中風機率達8%

藝人庾澄慶去年因心房顫動住院進行手術,讓外界對這病症更加好奇,根據台北榮總最新研究顯示,心房顫動的患者若同時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每年中風的機率達8%,如果是年輕患者,每年的中風率仍有1.15%,比西方國家高出近2倍。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根據統計,全台約有35萬名心房顫動患者,台灣每年新增2萬5000個,而心房顫動最危險之處,就是會引發中風,台灣每6個中風患者,就有1人是心房顫動引起。
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子凡表示,心房顫動的高危險群為肥胖、好菸酒、有家族心臟病史的患者,但由於心房顫動不易

台北榮總內科部主任陳適安表示,心房顫動發生時,因心房無法有效收縮,血液流動狀態不佳,進而凝結成血栓,若血栓再隨著血液流到腦部,便會阻塞住腦血管導致腦中風。

陳適安說,北榮研究團隊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超過18萬名未接受中風預防藥物的心房顫動患者,發現若病患合併多種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每年的中風率可達8%,值得注意的是,若是65歲以下且沒有危險因子的心房顫動病患,每年的中風率仍有1.15%。

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子凡表示,心房顫動的高危險群為肥胖、好菸酒、有家族心臟病史的患者,但由於心房顫動不易發現,較難預防,建議若有心悸、心跳速度不規律等症狀的患者,最好能至醫院請醫師協助做心電圖檢查。

趙子凡說,曾有一名30歲的上班族,家族無心臟病史,自己也不愛菸酒,但卻在這半年內中風2次,之後透過健康檢查才發現,才發現原來自己患有心房顫動,現在只能依靠藥物控制,避免再度中風。

趙子凡表示,過去病患想要預防心房顫動導致的腦中風,醫師都會開立口服抗凝血藥物,但傳統藥物會增加腦出血風險,患者大多不願服用,但現有的新型抗凝血藥物,大幅降低腦出血的風險,目前該藥物也已納入健保給付,醫師使用上更加彈性。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