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白內障與水晶體

認識白內障與水晶體

從前認為白內障是老年性疾病,但現在臨床門診中也有很多年輕人有此症狀,尤其是高度近視的人。若眼睛是相機,白內障就是髒掉的鏡頭,本來透明的水晶體是正常、好的鏡頭,當水晶體變渾濁模糊時,視力就會受到影響,就稱為白內障。一般說的黑眼球應該叫做眼角膜,近看有點咖啡色的,只是有的較淡有的較深,外國人則是淡綠色、淡藍色、淡黃色,有顏色的部位叫虹膜,而虹膜的後面就是水晶體。

水晶體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質和水分,蛋白質分成α、 β、γ三種,都有其一定功能,而致癌物質就是透過自由基的作用而來,自由基會到處亂跑,若跑到水晶體就會攻擊正常的蛋白質,蛋白質就會出現denature,也就是非自然、退化、渾濁,當變性時光線的投射就會有問題,看東西會變模糊、眼睛度數改變。


若原本是400–500度近視,一邊眼睛度數突然增加,有可能會增加到1000多度,增加的部分並不是眼睛拉長所造成,與近視的成因不太一樣,這時水晶體會變大,水晶體有分三個部分,前面為前囊、中間是核、後面為後囊,中間都隔著皮質,當核變厚時就會明顯產生近視的效果,就像很厚的放大鏡一樣,使折射變的很厲害。

初期的症狀是看東西不清楚,對色彩敏感度降低,尤其對綠色和藍色會特別不敏感,但對一般的光線是敏感的,在陽光下會很不舒服,一般對光線會產生敏感的人,就是產生的白內障是不均勻的,光線投射到水晶體後會散射,散射後就會覺得看東西不舒服,晚上看光源會有光暈的感覺;另外度數會忽然增加,早期換鏡片也許還可以,最後眼鏡度數增加視力也沒進步時,就是嚴重到一定程度了,若不開刀會對日常生活有影響。

以前的白內障手術需切開一個大範圍的角膜,切開的目的是要將水晶體擠出,當水晶體愈熟愈硬就愈好被擠出,早期會希望等水晶體熟了之後再開刀,但熟的結果有時會來不及開刀而變急性青光眼,甚至造成視力喪失。現在的手術有較新的超音波乳化術,當水晶體愈熟時,超音波乳化手術的能量就要愈高,產生角膜水腫、視網膜水腫的機會就更高,當視力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剩下4–5分的視力時,就要準備開白內障,而不是等到非常熟,剩1分不到才開刀,不僅傷口不好處理,也可能造成超音波灼傷,雖術後會慢慢恢復,但恢復時間會改變。若太熟使超音波吃不動,需用傳統的方式把傷口打開,將水晶體擠出再縫線,縫線就有可能造成術後的閃光較明顯,傷口愈大癒合也會愈不好,對於糖尿病的病人要開白內障時,因傷口癒合會不好,就會優先考慮血糖的控制,以防傷口感染。

新手術的傷口變小,復原的時間就不需那麼久,理論上,血糖沒有每次都高到300 ~400以上,傷口的癒合都還好,若擔心小傷口仍有發炎感染的危險,就會縫1–2針,所以,白內障在一定的熟度就應該要開刀了。

黑眼球叫角膜,而黑眼球與白眼球交界的地方叫輪部,一般會在輪部附近做一個小小的切口,現在的微創手術可以使切口很小,約只有0.2㎝–0.3㎝,傷口小的術後復原較快,但傷口太小植入水晶體較困難,有時還是會稍微讓切口大一些些。手術過程中唯一會聽到就是茲茲聲,較新型的機器聲音會比較不明顯,力道較均勻,破壞力也比以前傳統手術還大,乳化效果會比較明顯。更新的機械,將超音波的探針放在固定的位置,若變的太窄角膜就有可能接觸到探針,角膜內面有內壁細胞,若被超音波傷害到就容易水腫,水腫愈明顯回復就愈慢,若傷害很小,角膜約經過一個晚上水腫就可消一大部分,術後隔天視力就可以恢復的不錯,再修養2~3天視力就可以恢復很好。

既然水晶體變的不好就要把他拿出,也有人問說需不需要放入水晶體,甚至有人會覺得放入水晶體會使視力不良,這是不正確的觀念,每個人都要放水晶體,每個人水晶體都有一定的度數,很接近但不完全一樣,人工水晶體的計算是依照角膜的弧度、眼睛的長度來模擬出新型的水晶體度數,使開完刀後度數可以逼近正常,也就是0度,無論原先是遠視或近視,做完手術後度數就不明顯了。

以前的水晶體都是球面鏡片,球面的缺點就是會產生球面像差,就像從前中間凸起的電視,看得到但不清晰、中間清楚但旁邊較不清晰;而非球面設計有點類似廣腳的概念,看東西較清楚,整個視覺品質也比較好,有一定的計算公式可算出眼睛的球面與非球面。做人工水晶體置換時,除了有不同的度數外,還有不同設計的非球面設計,理論上,非球面設計的人工水晶體可幫助視覺提升,但現在技術還無法客制化到每個人都不一樣,目前仍是固定的,所以一家的非球面大多為相同的數值,但目的都是讓視覺品質更好。

全能型人工水晶體有可能將1000多度甚至2000度的近視歸0,也可將300多度甚至500多度的遠視歸0,但閃光的改變不明顯,仍會影響日常生活,閃光造成的視力不平整可利用閃光眼鏡做矯正。在沒有新型的全能型或三合一的人工水晶體時,會用雷射作微調修正,微調是在角膜上做手術,可以修的比較精準,現在已有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在開完白內障的刀時將近視、遠視或老花一併改善,若閃光度數在200度以內,目前的人工水晶體也可以大幅改善閃光,目前水晶體最高的閃光約在200–250度,若閃光度數太重,經水晶體的改善後剩下的度數可再用雷射的方式微調,或以戴眼鏡的方式矯正。

目前最好的人工水晶體是生物相容性很高、軟性壓克力的材質,若度數沒有什麼問題,是終身受用的,目前唯一的缺點是晚上會有光暈的感覺,因為水晶體是一圈一圈的設計,一圈一圈間有一定的差別,若往後能做的像眼鏡平滑式的鏡面,圈與圈不明顯後,大部分的人就不會再有光暈的感覺。

現在已很少人會有光暈的感覺,也有些人剛開始會看到光暈,久了以後就沒了,也可能是大腦重新學習且習慣了,若選擇了多焦點,不管有無閃光,二眼開刀的時間不要差太遠,讓二眼的視差減少,大腦在學習上也比較沒有困難,回復也會比較好,二眼同時看時立體感也會增加。台灣目前可看的到是黃色與白色,若白天在外時間長,黃色就可濾掉較多的強光外,濾藍光的效果也較好;有些視網膜較不好的會建議用白色,晚上若燈沒有開很亮時較不會不小心跌倒,否則會偏暗。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