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報導
有時身體感到莫名疼痛未必是「真的」,很可能是神經細胞「騙了」大腦。美國沙克生物研究中心與哈佛大學團隊發表於頂尖期刊《細胞》的研究指出,全身多處異常疼痛的「纖維肌痛」、「輕輕碰1下也喊痛」的「觸摸痛」,或截肢部位竟會感到疼痛的「鬼腳痛」,可能是患者脊髓部位的神經細胞受損,而將「失真」的觸覺、痛覺訊號傳入大腦,使大腦「誤判」所致。
【慢性怪痛擾人】
一般感到疼痛,都是皮膚受到滾燙或尖銳的物品刺激,但部分慢性「觸摸痛」患者,即便輕柔碰觸,也可能引發劇痛。「纖維肌痛」患者則是全身多處莫名痠痛、抽痛或僵硬,發生率約為3至5%,常被誤以為是關節、免疫或神經系統病變,卻找不出病因,僅知部分患者的疼痛程度會受憂鬱、焦慮等心理狀態影響。
至於俗稱「鬼腳痛」的「幻肢痛」,是截肢者常見的異常痛覺;研究顯示,有8成截肢者曾感到鬼腳痛,也就是感覺到已切除的部位傳來的疼痛感。一般在截肢手術數個月後,鬼腳痛就會逐漸消失,但也有部分患者演變為長期如影隨形的慢性疼痛。
沙克中心分子神經生物學教授馬丁高汀指出,纖維肌痛、觸摸痛及鬼腳痛患者的共通點,是對疼痛異常敏感,能「感覺到常人感受不到的疼痛」;部分糖尿病、癌症或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因神經細胞遭破壞,會出現異常痛覺,因此鬼腳痛等症狀可能也是神經細胞受損所引發。
【脊髓神經出錯】
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馬求富表示,位在皮膚、負責傳遞痛覺的感覺神經細胞,會將撞擊、針刺、滾燙等訊號送往脊髓的神經細胞,脊髓神經細胞群經過複雜的運作,會具有類似「判斷」的功能,也就是決定哪些感覺較「重要」,需「向上」傳入大腦,以便做出逃跑、縮手等回應,因此皮膚輸入的訊號強度在脊髓部位會被放大、縮小、甚至阻隔,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會感覺不到較輕微的疼痛。
馬求富分析,纖維肌痛等異常痛覺患者的問題,可能是出在「背根神經」的部位,也就是較靠近背部的1叢脊髓神經細胞。這群會分泌「體抑素」、並將痛覺傳入大腦的脊髓神經細胞,會受到另1種負責分泌天然麻醉物質「强啡肽」的神經細胞抑制,避免太細微的感覺傳入大腦,而當分泌强啡肽的神經細胞失去功能時,分泌體抑素的脊髓神經細胞就會「來者不拒」,將大大小小的訊號一股腦地傳入大腦,導致痛覺混雜,而產生全身痠痛或「輕撫變痛毆」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