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當王爺 第227章 請開海禁
楊凌聽罷焦芳的話,默默舉杯呷了口酒,久久不發一語。
焦芳將玉箸橫擱於碟上,靜靜地注視著他,不動聲色地等著楊凌的選擇。房中寂靜,過了許久,楊凌忽然扶杯為他斟滿了酒,輕笑說道:「閣老字字珠璣,聞君一席話,楊凌真是受益匪淺。我不是統領四鎮總兵的帥才,輔佐皇上嘛,呵呵,倒還勉為其難。」
焦芳一聽,心中一塊大石落了地,連忙謙笑接杯,欣然道:「大人身懷濟世之才,乃皇上肱股之臣,大人能這麼想,是社稷之幸,亦是門下之幸,焦芳願追隨大人,建一番功業,共進退、不言離!」
「噹」的一聲清鳴,玉杯輕輕一碰,楊凌和焦芳舉杯一飲而盡,然後想視而笑。焦芳滿臉的褶皺都江堰市暢快地舒展開來,他挽袖持箸為楊凌布著菜,欣欣然笑道:「大人要將稅權交還劉公公麼?」
楊凌佯怒道:「焦閣老剛剛還與楊某推心置腹,現在卻還不肯坦誠相待麼?」
焦芳呵呵一笑,隨即肅容道:「那麼門下就直言了,大人突然晉爵加官,其中必有司禮監劉公推波助瀾,皇上是一番美意,而劉公卻是將大人置於釜上,將爵祿官職做了薪柴,而朝中百官就是那舉火之人,門下說得可對?」
楊凌目光一閃,讚道:「閣老慧眼獨具、一針見血。劉瑾是內相,百官奏折、邊關文書、官吏任免、聖諭下達,全部要經他的手,幾乎當了皇上半個家,如果反天下稅賦再交到他手中,那他的地位豈止是舉足輕重,簡直是呼風喚雨。
可是稅監原本就在司禮監掌握之中,本官要讓出稅權,還於司禮監本是名正言順之事。何況皇上對他的寵信並不下於我,如果把司禮監一腳踢開,沒有能拿到檯面上的理由,就是皇上那一關也過不了。」
「本官曾答應由戶部和司禮監共掌司稅監,當時是為了說服李東陽大學士支持解除海禁。如今看來倒有另一項好處了,那就是讓外廷、內遷都盯著這塊肥肉,有本官在一旁看著,不讓劉瑾獨攬大權,他就騰不出手來對付我。」
焦芳欣然道:「甚好,可是有兩點難做。朝中元老托孤之臣對皇上多有微詞,皇上將諸般權力盡皆付於大人,為得就是擺脫元老掣肘。大人不願專權震主,雖是對皇上的一片忠心,可是這樣做難免辜負了皇上的美意。恐皇上會心中不悅,大人要如何辭去司稅之權,要細細思量,尋個恰當的理由。
還有,大人這『二桃殺三士』之計,未必就能瞞過外廷、內廷,要如何做得不動聲色,免致他們的疑心,更有十分難度,大人可已有了腹案?」
楊凌微微一笑,說道:「說難也難,說易也易。如今積雪消融,陌上花發,可以緩緩醉矣!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便是。」
焦芳一怔,捋鬚沉吟片刻,徐徐說道:「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三變屢考不第,功名求之不得,才作此詩自嘲,從此沉溺酒色風流,大人正是春風得意,何以……?」
焦芳說到這兒,眼中精芒一閃,恍然撫掌道:「門下明白了。晉爵加官,春風得意,得志忘形縱情聲色,原本就是少年人的通病。大人剛及弱冠之年,這麼做最是自然不過,絕不會引人懷疑,反而會叫人看輕了大人的志向,相信此舉定可打消不少人的忌憚之意。
再者,風流韻事算不得大過,有人彈劾也傷不了大人的根本,而且這種事不會引起皇上猜忌,從而失去了皇上的寵信,大人又可藉這借口『不情不願』地交也司稅監,既然這稅監是他們自己『奪』回去的,還有何人懷疑?哈哈!劉公是將欲取之,大人是將計就計,妙極!」
楊凌笑道:「嗯,本官委委曲曲被迫交出稅賦之權,皇上過意不去,必然予以慰勉,那時我若建議由戶部與司禮監共掌稅賦,如何?」
焦芳也露出一臉奸笑,應道:「皇上自然無不應承,就是戶部和司禮監知道了大人主意,也只會以為大人是心有不甘,還想伺機奪回,怎會想到這是大人心甘情願拱手送出的一枚桃子?」
兩個人哈哈大笑,然後又就其中細節仔細推敲了一番,直至確定再無紕漏,楊凌道:「開海通商迫在眉睫,我還要去李大學士府上拜望,與他商榷些事情。這裡有份名單,閣老拿去好好參詳一番,務必要在半個月內辦妥。」
他說著從袖中摸出一張紙條,輕輕推到焦芳面前。
焦芳接過一看,赫然見到一排排全是朝中大臣的名字,不禁詫然抬頭,疑惑地看著楊凌。
楊凌俯身相就,指著上邊名字,與焦芳又仔細研究一番,焦芳一邊聽著一邊暗暗記在心頭。兩人又商量良久,楊凌才起身道:「我
現在便去李大學士府上,此事我會提點李大人,請他協助,閣老儘管放手去做!」
『翔雲樓』今日被新晉威武侯、龍虎上將軍楊凌楊大人包了。尚未落暮,酒樓便清理一空,『翔雲樓』幾位平素只是在後廚指點幾句的大師傅今日都紮起圍裙親自操刀上陣,楊凌家人又請來京師青樓中色藝雙絕的紅倌人們獻藝陪酒,主角們還沒到,已是鶯鶯歌歌滿樓,絲竹之聲不斷。
這些紅姑娘清一色都是年方二八的俏佳人,一個個肌膚晰嫩,霧鬢雲鬟,淡妝麗雅,楚楚動人。
這些姑娘隨便請出一位來,都是身份最高,尋芳客們輕易難得一見的美人。以她們的身份,就算是王孫公子,輕易也請不動她們出台。尤其是這樣群雌粥粥,簡直把她們當成了尋常的丫頭。
可是楊凌如今的地住實在是非同小可,年少英俊、少年得志的威武侯爺,這樣的條件,就是這些平素目高於頂的姑娘也不禁芳心可可。要知道楊侯爺兩個愛妾可都是出自『蒔花館』,自己的名氣、身份不比那兩個黃毛丫頭出色?要是能被侯爺相中,那可是一步登天,魚躍龍門了。
所以姑娘們早早就悉心打扮,趕來酒樓,一時滿樓穿梭儘是香風陣陣的絕代佳人。若不是翔雲樓早早清了場,哪個酒懵子乍一看了,必會以為到了九天仙境。
楊凌請的客人大多官階不低,所以他來的甚早。早已趕來的姑娘們見這位侯爺一身小藍緞的大袖袍服,身材修長,唇紅齒白、英俊儒雅,再加上他慣於發號施令養成的氣質,實是叫人心折。
姑娘們瞧得雙目焰焰,正想各自施展手段引起侯爺注意,不想就像是他的影子似的,楊凌剛一現身,就有一頂轎子到了,一個年約五旬、三綹短髯的男子陰沉著臉進了翔雲樓,把那俊俊俏俏的小侯爺扯進了雅間,就此閉門不出,直恨碎了姑娘們的銀牙。
楊凌坐在雅間內,翹著二郎腿好整以暇地喝口香茗,瞧瞧牟斌,微笑道:「牟大人,昔日鎮靜自若,談笑間便將張繡提督下了大獄,那時成敗關乎生死尚且從容鎮定,如今劉公公不過是尋釁將邵鎮撫使下獄,給大人一個顏色罷了,何必如此焦慮?」
牟斌苦笑道:「大人此刻春風得意,怎能理解我的心靜?」
他幽幽歎息一聲,道:「若是只關乎我個人生死,牟某眉頭都不會皺上一皺。唉!牟某與劉瑾的事,想必大人早已知道了。錦衣衛是皇上的詔獄。偵緝刑司大案,便凡人犯供詞不得更改一字,必須照實逞頭皇上,可恨劉瑾憎恨戴銑供詞中責罵他為『權閹』,竟倚仗權勢,逼迫我篡改供詞!
錦衣衛是獨立法司,直接奏達於天子,我怎能受他挾制?劉瑾挾私怨報復,牟某準備向皇上告他一狀!」
楊凌瞥了他一眼,搖頭道:「要邵鎮撫出獄,容易!堂堂錦衣衛北鎮撫使,劉公公能把他下獄,卻不敢把他怎麼樣,本官送個台階,邵大人也就出來了。要參劉公公,難!逼牟大人刪去權閹二字,篡改供詞之罪,皇上聽了只會置之一笑,不會動劉公公一根毫毛!」
牟斌聽了目光不住閃動,似乎有什麼話要講。過了半晌,他才忍不住道:「聽說谷大用得罪皇上,被免去東廠廠公之職,大人向皇上舉薦的繼任之人是發配金陵的原司禮監首領太監戴義?」
楊凌頷首道:「正是,戴義並未參於王岳等人奸行,本就是無辜受累,他在司禮監多年,熟悉東廠事務,現在皇上正著東廠全力緝捕彌勒邪教,需要有個得力的首領,戴義實是合適人選。」
牟斌嘿嘿一笑,頓了一頓才道:「戴公公在帝陵風水案時,曾與大人同時下獄,可謂患難之交。如今大人舉薦戴公公,又有雪中送炭、臨危扶助的恩義,戴公公繼任東廠廠公,一定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東廠原在司禮監管轄之下,以劉瑾的氣量,對這種情形,很難不會心存介蒂。」
楊凌心中暗笑,牟斌拉不下臉來直接求助,這是旁敲側擊分化自己和劉瑾的關係了,此時把錦衣衛徹底拉到自己一邊,對自己大是有利,可是代價是什麼呢?協助他們彈劾劉瑾?
不可能的,這個罪名根本扳不倒劉瑾,如果現在自己就親自出馬,和劉瑾公開爭權,就會破壞了自己韜光養晦之計,把自己放到了明處。
現在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開海通商,皇上熱衷於此,劉瑾是不敢冒著失去皇上歡心的危險公開反對的。但他若暗中作梗,動些手腳讓設立市舶司通商口岸的地方出些紕漏,原本不滿解除海禁的官員勢必趁機反撲,大事就會夭折。
可是今後自己需要仰仗錦衣衛的地方還很多,錦衣衛遍佈全國的十餘余部屬。可是一支極強大的力量,牟斌今日走投無路不得已向自己求助,能把他們一把推開麼?用什麼理由把他安撫下來呢?
楊凌微微蹙起了眉,忽然直截了當地道:「牟大人,楊某和牟大人、邵大人以及江南錢兄,一向相交莫逆,彼此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牟兄胸懷坦蕩,是條光明磊落的漢子,咱們之間打交道,就不必拐彎抹角了。你想要兄弟做些什麼,儘管開口便是。」
牟斌臉色微赧,澀聲道:「既如此,那
牟某便直言了。」
他咳了一聲清清嗓子,說道:「戴銑供詞我是絕不會改的,此事鬧得風風雨雨。已是滿城皆知,這一詞塗改,錦衣衛將聲名掃地,從此再也抬不起頭來。司禮監既然將案卷打回,牟某決定繞過司禮監,親自將案卷逞送皇上。」
楊凌不以為然地搖頭道:「這一句『權閹』不會對劉瑾有任何影響,說不定皇上還覺得劉公公忠誠可信,才會遭人詬罵。這麼做值得嗎?」
牟斌臉容肅然,目光凜凜地道:「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此案早有定論,那案捲上寫些什麼已經根本不重要了。劉瑾現在要爭的是他的權威,牟某要保復明錦衣衛的尊嚴!若我現在放手,自可保住個人前程,但是我何以向十萬弟兄交待,還有什麼臉做他們的提督?」
楊凌默然,牟斌的堅持有點傻,可是傻得可愛,傻得可敬。
有所為,有所不為,說來容易,要做到將付出什麼?自己不也曾為了心中最有價值的人、為了最有價值的事,以一條螳臂悲壯地去抵擋泰山?
他放下茶杯,收斂了笑容,正色道:「你是錦衣衛提督,要直接面呈皇上並不難,難的是劉公公隨之而來的打壓,你需要我做什麼?」
牟斌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說道:「牟某也知道憑我的實力,這次得罪了他,明刀暗槍的早晚會毀在他手中,可是我也不想坐以待斃。我想求大人出面,將邵鎮撫使保出來。他是我的多年好友,此事是我一力堅持,老邵不過
是代我受過罷了。」
楊凌點頭道:「這個簡單,劉公公赴宴時我就會提出來,他的目標不在邵大人,我想他會答應的。」
牟斌眼圈兒微紅,抱拳說道:「如此,牟某多謝楊大人了。第二件事,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劉瑾拿了邵鎮撫下獄,罪名是他遷來京師後強征民地,以權勢低價購宅。
這些日子牟某也派人查了劉瑾,他負責監造豹房,派出大批採辦赴各地購買材料、飾品,均利用官府身份賒購,將內廠撥會的銀子揣進了自己的腰包。
以山東青州為例,幾大石廠運來京師四十船大方石料,石匠、船工均未獲一厘一毫,他派去的人懸賞捕拿猛獸,當地獵戶捕得猛虎三隻運入豹房,捕獵者被猛虎噬殺四人,未獲銀子的撫恤,當地民怨沸騰,死者親眷抬屍遊街鳴冤,被他們欽派採辦打散了事,這樁罪名……」
楊凌斷然道:「他建豹房是為了皇上,聽說豹房甚合皇上的心意,皇上聽了此事把他責斥一番,命他償付銀子是可能的,但是不會因此辦他。」
牟斌聽了目光不由一黯,他們查出的另有一樁事,只是若舉參此事,勢必還要再得罪一個大人物,可是若不說,眼前的危機便沒有有力的證據解決,這可如何是好?
牟斌沉吟半晌,一咬牙道:「還有一事,江西匪患嚴重,寧王府屢有鼠竊之徒出沒,當地官府卻捕賊不力,寧王大怒,派人攜了大筆金銀進京活動,請求恢復王府三衛兵馬,劉瑾收受了寧王府的重禮,聽說正在皇上面前為他進言。收受港藩王賄賂,例來是帝王大忌,你看這樁罪名……」
「什麼?寧王府請求恢復三衛兵馬?」楊凌大奇,連忙追問道:「劉瑾在為寧王進言?」
寧王因為盜賊橫行請復三衛,牟斌對這件事並沒放在心上,他在意的是劉瑾收受了藩王的好處,為藩王進言。
帝王沒有不忌憚身邊臣子結交外藩的。即便以弘治帝的寬厚,若是聽說了這種事,也必定以雷霆手段果斷處理,以儆束群臣。事情的緊要不在藩王所提的要求是否合理,天子近臣結交藩王就是大忌,正德皇帝哪怕稍有幾分帝王權術,對這件事就不會含糊過去。
一見楊凌如此慎重,牟斌微有得色,頷首道:「正是,大人以為,這件事能不能參得倒他?」
楊凌暗暗思忖道:寧王恢復三衛,並起兵造反,這事確有其事,看來在他造反之前,正德皇帝對他是極為信任的。現在無憑無據的,如果以此捕風捉影去告訴皇上寧王將來會造反,他一定不信,反正寧王造反是一定不會成功的。這倒不必忙著去說。
劉瑾在歷史上是未得善終的,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難道和寧王有關?
楊凌苦思半天不得其解,見牟斌一直眼巴巴地看著他,不由苦笑一聲,說道:「當今皇上所思所想,不可以常人之理忖度,皇上會不會因此制裁劉瑾,說實話,我也捉磨不透。
不過此事不應瞞著皇上,牟大人先別急,待我瞭解了詳情之後再和你議定是否進言。如今麼,我先保下邵大人,至於呈送案卷的事……劉公公那邊若有舉動我先替你擋下便是。」
牟斌知道沒有人比楊凌更瞭解當今皇上,如果他說沒有把握,那麼這事就一定真的沒有把握,劉瑾如此受皇上寵信麼?連他結交藩王這樣的大禁忌,都扳不倒他?這一來,他也沒了主意,只好默默地點了點頭。
外邊人聲嘈雜,幾位大人彼此談笑著走上樓來,楊凌聽到聲音,向牟斌一笑道:「牟大人,請嗎,今日且把酒言歡,至於你我所議之事,須謀而後動,現在可急不得。一會兒見了劉公公……」
牟斌一笑道:「無需大人提點,當面談笑背後刀,這
點城府牟某還是有的。」
兩人相視一笑,舉步走了出去。
*******************************
內廠提督楊凌新晉威武侯、龍虎上將軍,是以在『翔雲樓』宴請宮中八虎、錦衣衛提督、右都御使劉宇、兵部侍郎曹元、吏部張彩等一從官員和內廠三大檔頭,並將京師歲月場中翹楚全部請支助興的消息一經傳來,頓時整個京師盡人皆知。
楊凌醉酒指貶朝中百官,並迷戀上了『淺紅樓』的名妓花為肚和『鳳仙閣』的頭牌紅姑娘素月,以致連著幾日前去捧場的消息,讓劉大仙、馬文升等人大為輕視。少年書生得志狷狂,如此明目張膽有失風化,早已引起御使台言百官們的不滿,開始有人搜羅罪證,要進言彈劾。
這幾日繼續苦諫皇上應反省微服出宮、厚利結盟朵顏三衛、濫賞寵信之臣的奏折仍然如雪片一般呈進宮去。不過,正德皇帝正忙著搬家,這些奏折如石沉大海,始終不見回復。言官們受此一激,愈挫愈勇,奏折上的言辭越發激烈起來,簡直把正德罵成了古往今來天上地下第一昏君。
後來六部給事中傳出消息,劉瑾在司禮監備了幾口大箱子,呈進去的奏折但凡涉及這些方面的,立即就丟進了箱子,裝滿一箱就派人運走,根本不曾呈給皇帝,百官大怒,彈劾劉瑾的奏章又接踵不斷地遞進宮去。
就在這樣的混亂局面下,李東陽默許,焦芳主持,朝廷上悄然發生著變化。
戶部尚書韓文和禮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奉了聖旨,啟程赴邊關操辦與朵顏三衛和女真諸部互市通商去了,這事兒沒有兩三個月休想能辦妥了回來。
都察院左都御使鄭大人政績出從,為官清廉,遷任貴州布政使,翰林院學士黃維外放陝西承宣佈政司參政……幾位在都察院、翰林院聲譽卓著的大人均外放為有實權的地方官員,以他們的才能、聲望,自然是實至名歸,所以沒有絲毫阻力和置疑,這些大人一一走馬上任了。
還有幾們年老德昭的翰林泰斗、言官領袖,因其勞苦功高,新帝市恩,正德下旨嘉獎,賜予財帛綾羅,著驛丞團護送回鄉省親。前後不過十餘日的功夫,或公幹、或遷官、或賜假,朝中二十多名重臣離開了京師。
正德皇帝搬到豹房的第一天,一封毫不起眼的奏折擺上了他的案頭,放在高高一摞奏折的最上面。
上奏的人官職不高,只是一個小小的戶部主事,名叫嚴嵩,奏折洋洋灑灑不下萬言,開宗名義四個大家:請開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