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冬天中風好發季節 補充水分要足夠

冬天中風好發季節 補充水分要足夠

冬天中風好發季節 補充水分要足夠

冬天是中風好發季節,氣溫變冷了,人容易忘記喝水,身體長期水分不足易導致血液變黏稠使血流不通暢發生缺血性中風。早晨起床時間常是中風發作點,可依據「FAST」口訣來做簡單判斷,把握黃金時間送醫急救,降低失能機率。醫師建議勿以喝茶與咖啡補充水分,以免越喝越缺水。

喝水不夠中風

臺灣彰化縣一位從事耕種的72歲林姓婦女,怕喝水到田裡工作要上廁所很不方便,水喝得很少。日前早上起床時突然右側手腳無力,送醫經診察是輕微中風。

臺灣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張詩欣說,補充水分很重要,以免血液內水分不足,血液過於濃稠,血液迴圈差導致缺血中風。即使在晚上睡覺時流汗也會導致身體缺水,因此常在早晨起床時突發中風讓人措手不及。「中風發生3小時內是黃金治療期,民眾要有警覺早些送醫」。

張詩欣還說,腦中風多半發生在冬天寒流來時, 除了本身體質問題之外,飲水習慣也可能造成中風,茶葉、咖啡都有利尿效果,不斷排尿會使身體水分流失更嚴重「最好還是飲用白開水」。

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三高」民眾、菸癮大,抽菸多的人、70歲以上的高年齡層更要注意自己的水分是否有補充足夠。

喝水的方式宜採漸進式,一口氣喝一大杯的水也不切實際,除了喝的痛苦身體也吸收不了,會很快又要上廁所排出體外。

除了喝水外還要控制三高,血壓應少於140/90mmHg,糖化血色素應小於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小於100mg/dl,以免中風上身。

中風判斷與急救

如何判斷是否是中風,可依據世界中風組織(WSO)宣導「FAST」口訣來做簡單判斷,把握黃金時間送醫急救降低因中風導致不能說話、不能行動的失能機率。

F是Face,觀察臉部表情是否對稱;A是Arm,查看雙手抬高平舉後,是否會無力垂下;S 是Speech,講話是否清晰完整。若上述三項有兩項出現問題,有七成二的機率是中風,若三項都有,中風機率達八成五。T是Time,家屬要記下發作時間,送醫後要提供給醫生做治療依據。此時盡快打電話請救護車前來協助送醫。

很多民眾普遍對中風的警覺不足,覺得不舒服、血壓高就吃降血壓藥,以為休息一下就沒事了,延誤了黃金搶救時間。中風治療要跟時間賽跑,就醫愈早,愈有機會清除血栓。若因未能把握中風後三小時治療時間,血栓溶解劑能發揮效用的比率僅剩6%。

台灣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龍表示,並非年輕人就不會中風,門診上曾有3、40歲的病人因壓力過大,出現輕微中風症狀,最近天氣早晚溫差大,門診中風患者已有增加趨勢。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男性平均每六位有一位中風,女性則是每五位就有一位。50歲前中風者以男性為多,50歲以上以女性中風的機率較高。因為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動脈硬化速度加快。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