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灘與牛頭拐
抹山腳下有一條清澈透底、終年潺潺流淌的山溪,人稱是“香筆澗”。澗邊有一塊不大的灘頭,比周圍高出不少,灘上生長許多酸棗樹。相傳,朱元璋出世後,其母陳氏每日到這裡洗涮尿布,洗後順手晾在酸棗樹上曬乾。這酸棗樹的枝上長滿了許多尖尖棗刺,收尿布時常常不是劃破了尿布,就是刺破了手,為此陳氏很生氣。這日傍晚,陳氏在收尿布時一不小心手指又被刺出了血,她一邊將出血的手指放在嘴裡吮吸著,一邊歎著氣說:「棗刺呀,棗刺,你怎麼也欺負人呢?整天不是撕破了我的尿布,就是扎破我的手,你要是尖刺朝下長就好了。」說來也真神奇,經她這麼一說,第二天陳氏再來曬尿布時,這裡的酸棗樹全部彎下來一齊朝下長了,從此陳氏再也不愁棗刺撕破尿布刺破手了。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人們傳說草木有靈性,為順應真龍天子,這兒的棗刺尖便向下長。不管是傳說也好、神話也好,這兒的棗刺往下長確實是獨一無二的,“尿布灘”的名字也就從那傳開了。後期一些地方官吏為討好皇家,認為“尿布灘”名字不雅,幾經改名。明萬曆三十年,盱眙知縣在抹山腳下立了一面“躍龍崗”的石碑,明萬曆四十一年又有人立“聖祖靈跡”碑一面,還有叫“孕龍基”、“龍泉寺”的,但由於那酸棗刺的特有長像,“尿布灘”這個名字在民間叫得更響,傳得更廣。
再講“牛頭拐”的傳說。相傳,朱元璋11歲時,因家貧寄居在離家30多里外的舅舅家放牛。這裡有一座不太大的山,山雖不高,但牧場廣闊,周邊村莊的牧童常在此相聚玩耍。朱元璋因個大、力大,聰明勇敢,逐漸成了孩子頭。一天,孩子們又聚在了一塊,大家琢磨著玩個什麼遊戲。朱元璋提議操戈練兵,大伙都很贊成。於是,牧童們用放牛棍和樹枝當刀槍,在山上操練起來。一連玩了幾天,朱元璋覺得亂糟糟的,便又提議立皇封臣,那樣操練起來更好玩也不會顯得亂糟糟的。孩子們又一致贊同。他們選了一塊平地,搬來石頭壘起一個高台,孩子們輪流坐上檯子稱皇做帝,奇怪的是別的孩子坐上檯子朱元璋跪地叩拜,石台上的孩子不是從石上跌下來,就是檯子塌了,可輪到朱元璋坐上石台其他孩子們跪拜叩頭,他卻安然不動,孩子們高呼“吾皇萬歲”,朱元璋得意地粗著嗓子答“眾卿家請起”。就這樣,朱元璋成了這批孩子的“皇上”,有模有樣地給他們一一封臣。
一連幾天,牧童們早早地把牛趕上山,然後集中到石台前三叩九拜後開始了練兵。一日,一個被封為“兵馬大將軍”的孩子在操練後向朱元璋叩頭稟報操練情況,朱元璋聽後非常高興,一揚手:「大家辛苦了,今天要犒勞三軍。」兵馬大將軍笑著說:「皇上,您拿什麼犒勞三軍呀?」君口無戲言呀!正兒子愁呢,忽然,身邊有條小花牛“哞哞”叫了兩聲。朱元璋一拍大腿說:「有了!」他亮起嗓門喊道:「兵馬大將軍,把那頭小牛牽過來,我要殺牛,煮牛肉犒勞三軍。」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瞅瞅你,無人敢去牽牛。朱元璋看無人敢動,噌地站起身從石台上跳下,順手摘了一片茅草葉走到小花牛前。朱元璋的手一抬一落,小花牛倒下了,孩子們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朱元璋指揮孩子們支灶、偷鍋、拾柴、剝牛。
乾柴烈火,沒一會兒,一鍋香噴噴的牛肉煮熟了。朱元璋一面吃,一面問:「諸位愛卿,牛肉好吃嗎?」窮人家的孩子飯都吃不飽哪能吃到肉?便一面吃著,一面回答:「好吃、好香,吾皇萬歲、萬萬歲!」三下五除二牛肉吃光了,這時膽小的孩子擔心起來。朱元璋抹抹嘴說:「大家別擔心,你們回去後就說牛鑽進石縫裡去了,別的什麼也別說。」然後,指揮孩子們埋了牛骨頭和牛皮,把牛尾巴塞進了一條石縫。
傍晚回家後,朱元璋不等舅舅問就主動說小花牛鑽石縫裡去了,舅舅哪會相信,連忙帶上幾個人點著火把上山找牛。朱元璋指著塞牛尾巴處說:「不相信,你看,牛尾巴還在外邊呢。」朱元璋的舅舅仔細看,果真是自家的小花牛牛尾巴。他忙伸手去拽,太怪了,還發出“哞哞”的叫聲,你拽得緊,它叫得凶,不一會連尾巴也鑽進了石縫。朱元璋的舅舅沒辦法,只好悻悻而去。以後,人們在傳說這段故事時都把朱元璋和小夥伴們當年放牛的地方叫“牛頭拐”。說來也真怪,那牛頭拐上長的茅草葉每到夏秋背面都有一片片紅色,人們說那是當年朱元璋殺牛時染上的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