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
美國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究高續航力無人機,準備通過使用傳統渦輪增壓活塞發動機來降低無人機的油耗。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DARPA)開始了一個代號為“藍雨”(TEAL RAIN)的秘密研究,1984年DARPA授予加州爾灣的領先系統集成公司(LSI)一項4000萬美元的合同,研製一種名為“琥珀”(Amber)的高續航無人機。“琥珀”可用於執行照相偵察、電子情報任務,也能用作巡航導彈。美國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對該項目都有興趣,最後DARPA把項目移交給美國海軍,海軍認為“琥珀”對於艦隊打擊力量的超視距支援來說是一種有用的潛在系統。
LSI的亞伯拉罕•卡里姆領導一個團隊開始了“琥珀”的設計,該機長4.6米,翼展8.54米,重335公斤,尾部安裝一台該公司製造的四缸液冷活塞發動機,最大功率49千瓦,驅動一副推進式螺旋槳。機翼就固定機身上方的一個短支架上,此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使“琥珀”的巡航導彈型能拋掉機翼向目標進行最終俯衝。“琥珀”的倒V形尾翼最後將成為推進式無人機最流行的尾翼佈局,因為能在起降時保護螺旋槳。機身採用塑料和復合材料製造,主要是芳綸,機身下安裝了形似高蹺的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以確保螺旋槳的離地間隙。“琥珀”的續航時間長達38小時以上。
“琥珀I”偵察無人機,機鼻下方有光電傳感器
最初的合同訂購了三架“基本琥珀”A-45巡航飛彈型和三架“琥珀I”B-45偵察型原型機。1986年11月“基本琥珀”原型機開始首飛,來年開始了長航時試飛。“琥珀”當時還是一個保密項目,其具體細節在1987年被公佈。
“基本琥珀”A-45巡航飛彈型,能拋掉機翼向目標進行最終俯衝
“琥珀”只是當時美國眾多無人機項目中的一個,美國國會覺得無人機研究的規劃混亂,導致了很多重複研究,於是在1987年下令合併無人機項目,凍結各項目研發資金,直到1988年6月成立中央聯合項目辦公室集中管理無人機發展。“琥珀”在合併浪潮中存活了下來,1989年10月第一架“琥珀I”偵察無人機首飛。LSI製造了7架“琥珀I”,並與“基本琥珀”一起試飛到1990年。但是此時軍方削減了偵察型“琥珀”的研究資金,該項目在1990年被結束。LSI公司沒有堅強的後台,卡里姆雖說是頂尖聰明,但棱角分明的個性缺對他的事業沒有幫助。LSI面臨破產,最後被通用原子(General Atomics)公司收購。
LSI設計的無人機DGCS87地面控制站
“蚊蚋-750”
“琥珀”雖死,但其遺產對新公司的發展幫助很大。1988年LSI已經開始研製“琥珀”簡化型——用於出口的“蚊蚋-750”(Gnat-750)。“蚊蚋-750”在1989年首飛,除了下單翼外,該機的佈局類似“琥珀”。“蚊蚋-750”比“琥珀”大一點,但重量卻更輕,能裝載較重的載荷。
“蚊蚋-750”安裝一台64千瓦的羅塔克斯(Rotax)912水平對置四缸四衝程發動機,可以飛到2000公里以外的區域巡邏12小時後再返航。
“蚊蚋-750”比“琥珀”大一點,但重量卻更輕,能裝載較重的載荷
通用原子收購LSI時,他們已經製造了8架“蚊蚋-750”。通用原子繼續該計劃,並在1993年獲得了土耳其政府的小批訂單。
此時由於蘇聯的解體,東歐發生巨變,美國政府希望能獲得獲取東歐熱點地區,特別是南斯拉夫情報的偵察手段,於是通用原子公司成功向美國政府賣出了稍作修改的“蚊蚋-750” 。該機將由中央情報局操作,但計劃遇到了一些困難,其中很多是因為官僚派系主義和爭吵導致的。雪上加霜的是此時一架“蚊蚋-750”在試飛時墜毀,該機在正常飛行中遭遇從後方吹來的陣風襲擊,導致空速管讀數為零,結果無人機的軟體就以為飛機已經降落,就關閉了發動機,導致墜機。
在重重困難之下,“蚊蚋-750”勉強生存了下來。1994年年初,中情局開始在阿爾巴尼亞使用“蚊蚋-750”監視南斯拉夫。儘管此次行動最後獲得了正面評價,但無人機暴露了一些遙控操縱上的問題,“蚊蚋-750”的軟體存在缺陷並易受惡劣天氣和複雜地形的影響。
繼“蚊蚋-750”之後通用原子又研製了改進型“蚊蚋”(也被稱為“I-蚊蚋”),換裝了渦輪增壓發動機並進行了整體優化以提高可靠性、減少維護量和提高性能。中情局的“蚊蚋-750”在該機停產後仍繼續使用了很久。
這架“I-蚊蚋”在機鼻安裝了“山貓”合成孔徑雷達
美國太空總署(NASA)使用兩架名為“阿爾特斯”的“蚊蚋-750”衍生型進行高空研究,該機看著很像“蚊蚋-750”,但機身不同,機翼也更長。“阿爾特斯”長7.2米,翼展16.9米,起飛重量725公斤,可以載重150公斤在以13700米飛行24小時。“阿爾特斯”I安裝的是配備單級渦輪增壓器的羅塔克斯912發動機。
NASA的“阿爾特斯”UAV
1996年“阿爾特斯”I在6100米高度持續飛行26小時。1999年配備兩級渦輪增壓系統的“阿爾特斯”II在16800米高空飛了4小時。
通用原子公司還以“蚊蚋-750”基礎研製了一種被稱為“徘徊者”(Prowler)的戰術無人機,該機就是“蚊蚋-750”的縮小型,翼展7.31米,長4.24米,有16小時以上的續航能力,與“蚊蚋-750”共用一些子系統。最後該機由於無人問津而被放棄。
“徘徊者”戰術無人機
“蚊蚋-750”規格表:
翼展10.75米
長5米
高0.75米
空重25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520公斤
最大速度212公里/時
升限7620米
續航48小時
RQ-1“捕食者”
“蚊蚋-750”的成功最終導致了RQ-1“捕食者”的誕生,而後者先正廣泛服役中。“捕食者”繼承了“蚊蚋-750”的總體佈局,當然也具有明顯的不同,其中最顯著的就是“捕食者”的尺寸更大,空重大約是“蚊蚋-750”的兩倍。“蚊蚋-750”的機身呈直線形,比較流線,而“捕食者”的機身看起來像一個倒扣著的湯勺,機鼻正前方有一個前視攝像機觀察孔,下巴上有一個光電傳感器轉塔。最初傳感器轉塔內只有一套光電/紅外成像系統,後來又加入了雷射目標指示器。該機每側機翼下方都佈置有一個外掛硬點。
“捕食者”繼承了“蚊蚋-750”的總體佈局,尺寸更大,空重大約是“蚊蚋-750”的兩倍
“捕食者”增加了數字數據鏈天線,可通過直接射頻或衛星鏈路進行遙控和數據下載。其他平台也可以共享無人機的實時數據,如J-STARS戰場監視機或潛艇。“飛行員”通過機鼻攝像機遠程遙控“捕食者”起降,其他時間則可以通過GPS-慣導系統按預設航線自動飛行。“捕食者”與“蚊蚋-750”一樣大量採用複合材料製造,並安裝一台羅塔克斯912活塞發動機,有效載荷225公斤。
“蚊蚋-750”為“捕食者”測試了ku波段的衛星通訊天線
一開始“捕食者”的編號是RQ-1A,不過這個編號代表的是包括地面基站在內的整套系統,無人機的單獨編號是RQ-1K。這造成了很多混淆,所以最後無人機的編號還是改成了RQ-1A。
“捕食者”被設計用於在戰區長時間保持監視,如果“捕食者”從舊金山起飛的話,就能飛到內華達、俄勒岡南部或墨西哥西北部監視一片185x185公里的區域。“捕食者”幾乎完全靜音,人們在4公里之外用肉眼就看不到該機了。
在運輸時,RQ-1還有專門的包裝箱
地面控制站可裝進長10米的獨立拖車內,內有遙控操作的飛行員、監視偵察操作手的座席和控制台,三個波音公司的任務計劃開發控制台、兩個合成孔徑雷達控制台,以及衛星通信、視距通信數據終端。
“捕食者”是為無人機聯合項目辦公室開發的,第一架“捕食者”在1994年年中首飛,1995年春美國空軍在新墨西哥州的演習中對該機進行了評估。同年夏天三架“捕食者”被部署到阿爾巴尼亞,用於對波士尼亞的偵察。其中一架在任務中因發動機故障而自毀,另一架被擊落,損失的飛機都得到了補充。一開始這些“捕食者”只裝備了光電/紅外轉塔,撤回美國增加合成孔徑雷達後於1996年春重新回到戰場。波士尼亞的行動結束後“捕食者”項目被美國空軍接管,很快該機就進入空軍服役,並參加了1999年北約對南斯拉夫的空襲行動
維護中的RQ-1,下巴增加了合成孔徑雷達
RQ-1的控制台
“捕食者”在科索沃戰爭中的表現並不理想,因為該機沒有裝備武器,再說操作員的訓練和裝備不足,也無法操縱無人機直接攻擊目標。一位參戰的軍官說“捕獵者”在發現目標後呼叫打擊,而打擊飛機一般要在45分鐘後才能趕來。雖然後期“捕獵者”升級了帶雷射目標指示器的新轉塔,但直到2001年才投入使用,沒有趕上戰爭。
美國海軍曾對兩架“捕食者”進行了測試,但沒有批量採購。通用原子與意大利阿萊尼亞公司合作以“捕食者”參加意大利陸軍高續航無人機競爭,獲得了6架訂單和更多架的意向選擇。2004年底“捕食者”進入意大利陸軍服役,2005年意大利在伊拉克使用了該機。
2013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訂購了一批“捕食者”XP的無人機,沿用了RQ-1的機身,改進了發動機和航電,增加了海上搜索雷達。
“捕食者”XP還增加翼梢小翼以降低阻力
RQ-1“捕食者”規格表:
翼展14.8米
翼面積22.5平方米
長8.22米
高2.1米
空重512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1020公斤
最大速度215公里/時
升限7620米
續航24小時
MQ-1“捕食者”武裝型
“捕食者”在科索沃戰爭中表現出的局限性也驅動了為該機加裝“地獄火”反坦克飛彈的研究,這樣在打擊飛機無法及時趕到的情況下“捕食者”也能自行攻擊目標。2001年初通用原子公司進行了“地獄火”飛彈的試射,參與實驗的“捕食者”在每側機翼下方的掛架上掛載了一枚“地獄火”。測試很成功,讓人們鬆了一口氣,因為當時沒人能保證“捕食者”在發射飛彈時不會被撕裂機翼。武裝型“捕食者”很快就開始服役,編號MQ-1A,“M”代表多用途。
MQ-1A三面圖
由於“捕食者”非常不引人注目,再加上超音速的“地獄火”飛彈,在發動襲擊時可以出其不意。專為無人機研製的“地獄火”的新改型——AGM-114P採用了偏軸導引頭,引導頭就安裝在一個萬向支架上,無需把“捕食者”對準目標就能鎖定,這擴大了飛彈的發射包線並能更快鎖定目標。美國空軍也在考慮讓“捕食者”掛載其他小型彈藥。
MQ-1開創了無人機戰爭的先河
AGM-114P採用了偏軸導引頭,引導頭就安裝在一個萬向支架上,無需把“捕食者”對準目標就能鎖定,這擴大了飛彈的發射包線並能更快鎖定目標
有人擔心武裝“捕食者”會因被視為巡航飛彈而受限制軍備條約的約束,不過“捕食者”作為打擊平台的效用是非常吸引人的,並且需求也擺在那裡。2001年9月11日本拉登對美國發動了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十月初,美軍開始對阿富汗發動剷除賓拉登和基地組織的反恐戰爭。
“捕食者”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美國空軍用於高優先級目標的空襲。“捕食者”裝備的“地獄火”飛彈可以確保該機在發現拉登和基地組織頭目後立即實施攻擊。2001年11月18日,一架“捕食者”在支援美軍攻擊一處塔利班基地的行動中發現敵人正逃離現場,於是立即發射“地獄火”,擊斃數十名恐怖分子,其中包括了幾名塔利班領導人。
2002年11月3日一架MQ-1L在葉門發現一輛乘坐著基地組織高級官員和五名手下的汽車,“捕食者”直接攻擊,全殲恐怖分子。這架無人機由中情局指揮,在美國空軍的操作下從法國在吉布提的基地起飛,得到地面線報後成功發動了襲擊。
“捕食者”還能掛載“毒刺”空對空飛彈,儘管美國軍方對此保持緘默,但一架“捕食者”已經在實戰中使用過“毒刺”。2002年12月23日,一架“捕食者”遭遇伊拉克米格-25的攔截,在米格-25發射空對空飛彈時該機也發射了一枚“毒刺”。這成為史上無人機的首次空戰,不過最終“捕食者”被擊落。
MQ-1的地面控制站
“捕食者”也參加了伊拉克戰爭。2003年春,一架“捕食者”使用“地獄火”炸掉了巴格達伊拉克宣傳部大樓頂部的天線,使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的宣傳中斷。這位伊拉克宣傳部長以他豐富多彩的言論獲得了國際聲譽,被稱為“巴格達鮑勃”,美軍最終決定讓他閉嘴。因為伊拉克宣傳部靠近一座大清真寺,所以使用“捕食者”進行定點攻擊不會造成太大的附帶損傷。
有趣的是,在戰爭中美軍使用了一些老舊“捕食者”、“蚊蚋-750”、“先鋒”和“獵人”無人機作為誘餌挑起伊拉克的攻擊。佔領伊拉克後,中情局操作“捕食者”和“I-蚊蚋”從阿富汗和伊拉克起飛對伊朗核計劃進行偵察,其中一架於2005年墜毀在伊朗。“捕食者”正繼續活躍在中東、南亞和非洲,成為美國隱形戰爭的得力工具並引發了持續爭論。
實際上美國空軍的所有“捕食者”都是由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和克里奇空軍基地遙控操作的,有一個規模相對較小的服務和處理小組專門負責戰場上的無人機。一名參加了戰鬥的無人機飛行員說:“我們身在拉斯維加斯(內利斯基地旁邊),心在伊拉克,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戰爭中美國空軍忙於培訓“捕食者”飛行員,現有飛行員因數量不足已嚴重超負荷,很難維持機隊的出動規模,於是引入了多機控制系統,一名飛行員可以同時控制多達四架“捕食者”,其中三架出於自動飛行搜索模式,一架由飛行員直接控制。由於“捕食者”的任務非常繁重,所以沒有辦法滿足美軍本土訓練和演習的需求,為此美國空軍在2009年找到承包商用兩架賽斯納182輕型飛機作為“捕食者”訓練機,該機安裝了“捕食者”的光電轉塔,在演習和訓練中由民間飛行員駕駛。轉塔獲得的視頻圖像能讓部隊充分了解“捕食者”的能力。
賽斯納182“捕食者”訓練機
美國空軍也有一條痛苦的“捕食者”學習曲線,在裝備之初損失了相當數量的無人機。原因有數據鏈因遭受干擾而失去連接,還有在寒冷的天氣飛行時結冰,“捕食者”的升限不足以飛越積雨雲。現在美國空軍獲得的最新“捕食者”Block1安裝除冰系統和大功率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翼展也增加到16.84米。這種改進型“捕食者”編號為RQ-1L或MQ-1L,也裝備了新的傳感器和信號情報系統。
RQ-1L和MQ-1L是“捕食者”的最新改型
MQ-1C“灰鷹”
由於“捕食者”證明了自身的價值,所以美國陸軍在2004年發布了一個“增程/多用途(ER / MP)”無人機需求,並在2005年夏正式決定投身無人機大潮,授予通用原子公司一份MQ-1C“灰鷹”的採購合同。該機一開始綽號“天空勇士”,使用重型燃料(柴油/噴氣燃料)發動機,翼展略有增加,並增加了系統冗餘。實際上美國陸軍從2003就開始了操作小批“I-蚊蚋”。
MQ-1C“灰鷹”
MQ-1C可掛載監視、通信中繼和打擊載荷,其安裝的蒂勒特(Thielert)重油發動機功率更大(120千瓦),耗油率更低,可靠性也高於羅塔克斯912汽油發動機。但顯然美國陸軍採用新發動機的主要原因是讓MQ-1C的柴油和軍車通用,減少使用汽油發動機帶來的後勤麻煩。“灰鷹”具有一個戰術數據鍊和衛星天線,可掛載四枚“地獄火”飛彈,兩倍於“捕食者”,續航力長達30小時。
“灰鷹”具有一個戰術數據鍊和衛星天線,可掛載四枚“地獄火”飛彈,兩倍於“捕食者”
MQ-1C在2008年春首飛,一個月後Block0批次就在伊拉克展開了作戰評估。其最新批次換裝了萊康明DEL-120發動機,增加了一個可掛副油箱或其他在和的機腹中線掛架,並有其他方面的細微改進。
雖然美國空軍一直把持著近距離支援任務,並且A-10幹得不錯,但美國陸軍總是試圖擁有自己的空中支援攻擊機。陸軍和空軍之間已經就MQ-1C無人機發生了爭執,美國空軍試圖接管陸軍的無人機資產,當然遭到了陸軍的堅決抵制。
MQ-9“死神”(“捕食者-B”)
在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後,“捕食者”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有用的系統並受到了公眾的大量關注。通用原子公司持續改進“捕食者”,推出了大幅改進的“捕食者-B”(RQ-1/MQ-1相應地被稱為“捕食者-A”)系列,其概念原型機“捕食者-B”-001於2001年2月2日首飛。B-001安裝一台霍尼韋爾/聯信公司的TPE-331-10T渦槳發動機,最大功率712千瓦,該機沿用了標準的“捕食者”機身,翼展從14.6米增加到19.5米。
通用原子最初想為“捕食者-B”安裝一台渦扇發動機,不過渦槳發動機能提供更多的優點,於是生產“捕食者-B”就保留了TP-331-10T發動機。生產型的升限達到了15800米,續航時間36小時。較高的升限使得“捕食者-B”能在積雨雲上方飛行,從而避開惡劣天氣。渦槳發動機不僅功率高於羅塔克斯活塞發動機,而且有更長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捕食者-B”繼續沿用了“捕食者-A”的地面系統,單機成本約500萬美元,大大高於“捕食者”,不過與有人駕駛戰機相比已經是費用低廉了。
MQ-9機頭的衛星通訊天線
通用原子公司最初是自籌資金發展“捕食者-B”的,他們希望該機能引起政府的興趣並帶來訂單,結果沒有讓他們失望。2001年10月,美國空軍與該公司簽訂了一份合同,購買兩架“捕食者-B”用於評估。2004年美國空軍發布了“獵-殺”無人機招標,軍方對高性能作戰無人機有著迫切的需要,而“捕食者-B”完全滿足需要而且唾手可得,所以該機輕易就贏得了大單,堪稱獨孤求敗。“捕食者-B”的軍用編號是MQ-9B“死神”,該機很快就開始服役,2007年底在阿富汗展開作戰評估。
MQ-9B的翼下可安裝六個掛架,最大外掛重量1360公斤。每個內側掛架最大外掛重量為680公斤,並且可以掛副油箱的濕掛架。每個中間掛架最大外掛重量為270公斤,每個外側掛架最大外掛重量90公斤。一架MQ-9B在掛兩個450公斤副油箱和450公斤彈藥時能持續飛行42小時。MQ-9B裝備了改進型瞄準系統,具有更大的探測距離和分辨率。
MQ-9的外掛能力大大提高
“死神”為軍方提供了增強的“致命的持久性”作戰能力,能在戰區晝夜飛行等待目標的出現。武裝無人機是有人駕駛攻擊機的有效補充,後者能向一個已經被發現的目標傾瀉大量彈藥,而更便宜的無人機幾乎可以持續運轉,通過地面控制人員的換班,掛載輕型彈藥的無人機可以有效打擊隨機出現的目標。
對於“死神”來說“地獄火”並不是首選彈藥,因為該彈不適於在高空寒冷的氣溫中操作,從高空發射的話也沒有足夠的射程來擊中目標。為此專門為MQ-9研製了改進型AGM-114P+飛彈,此外該機還能發射GBU-44/B“蝰蛇打擊”炸彈和112公斤的小直徑炸彈(SDB),甚至是225公斤的GBU -12炸雷射導引炸彈,當然也能發射GPS導引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
在對空方面,MQ-9除了較小了“毒刺”外,還能掛載較大的AIM-9“響尾蛇”,甚至是中距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不過在使用AIM -120時需要掛載相應的雷達吊艙來為飛彈提供導引和控制。通用原子公司公佈了一張宣傳畫,顯示一架“死神”掛載兩枚225公斤導引炸彈、8枚“地獄火”和2枚“響尾蛇”,展示了該機的外掛能力。“死神”是更小更便宜的“捕食者-A”的補充而不是後繼機,在作戰中“死神”的主要任務是巡弋攻擊,“捕食者”的主要任務是監視和偵察。
MQ-9的最大掛載能力驚人
當然“捕食者-B”在執行監視任務時由於增加的外掛能力使其能夠掛載較重的監視系統,“死神”現在配備有“戈爾岡凝視”監視吊艙,內置多台攝像機,可以維持拍攝一個城市大小的區域的恆定視圖,並能同時向多個用戶傳送該目標區域的多個場景。通用原子公司還提供一個“死神”升級包,包括一副可以把翼展增加到26.8米的機翼延長段和翼尖小翼,一副V尾延長段,每側機翼下的外掛副油箱,加強主起落架以應對更高的起飛重量,續航時間增加到42小時。
“戈爾岡凝視”監視吊艙
加裝副油箱和增程翼尖的MQ-9
英國因阿富汗作戰的急迫需求購買了3架“死神”用於監視任務,意大利也購買了6架“死神”用於阿富汗戰場,補充原先的“捕食者”機隊。荷蘭空軍在2013年底訂購了4架“死神”,預計在2016年交付,這批飛機將不會被武裝但保留了作戰能力。法國也想購買多達18架的“死神”,但最後沒有敲定。
美國林務局(USFS)、太空總署(NAS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聯合評估了“死神”。2006年林務局和NASA租來一架“捕食者-B”進行了測試,2007年又直接從美國空軍獲得了一架“死神”。該機更名為“伊哈納”(Ikhana), 印第安喬克托語“智能”或“知道”之意,這是因為“死神”這個綽號對於民用來說過於軍事化了。“伊哈納”掛載一個NASA設計的紅外傳感器吊艙進行火災偵察,儘管標準型“死神”帶一個光電轉塔,但過於敏感不適用於觀察熱度極高的森林大火。“伊哈納”可以把吊艙的影像實時傳回地面站供消防員分析。
“伊哈納”掛載一個NASA設計的紅外傳感器吊艙進行火災偵察
NASA不出意外地也考慮用“伊哈納”執行一系列其他任務。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正計劃與NASA合作使用無人機進行天氣和氣候研究,這兩個機構在氣象衛星領域一直有長期合作,無人機只是現行做法的延伸。
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本土部(DHS)是“捕食者-B”的另一個用戶,在邊境巡邏和災害響應方面投入了幾架無人機。2010年美國國土安全部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對使用“捕食者-B”打擊毒品走私進行了評估,參加測試的飛機在機腹增加了的雷神AN/APS-134“海視圖”( SeaVue)雷達的鼓包,翼尖增加超高頻/甚高頻無線電天線,被稱為“衛士”(Guardian)。CBP計劃至少採購兩架“衛士”,該機的機腹整流罩在設計時對氣動特性進行了優化,並能容納其他製造商的海上監視雷達。
CBP的“衛士”,安裝了雷神AN/APS-134“海視圖”(SeaVue)雷達吊艙
美國飛彈防禦局(MDA)自2009年開始對一組配有機載紅外(ABIR)系統的“捕食者-B”進行了測試,無人機被用於在反飛彈防禦系統測試時跟踪目標飛彈的發射。
通用原子公司還設計了“死神”海軍型——“水手”(Mariner),可艦載操作,並已製造出一架原型機。生產型水手“水手”也安裝渦槳發動機,機翼可折疊,起落架更短更堅固,增加了攔阻鉤,腹鰭會縮短高度或者乾脆被取消,該機同樣具有6個掛架,最大外掛重量1360公斤。
“水手”無人機
“捕食者”和“死神”在服役中的事故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起降事故。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現在為軍方提供一種名為“沙塵暴”的無人機教練機,該機由一個名為無人系統的小公司製造,佈局類似“死神”,也是推進式螺旋槳和Y形尾翼,但只有約“死神”的四分之一大,翼展4.6米,長2.4米。“沙塵暴”的成本很低,可以大量購買用於訓練,諾•格為這種教練機提供了一個低成本的基於互聯網的無人機控制和培訓系統。
“沙塵暴”無人機教練機
MQ-9B“死神”規格表:
翼展20米
長11米
高3.6米
空重2225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4760公斤
最大速度260公里/時
升限15000米
續航24小時
“復仇者”(“捕食者-C”)
通用原子公司一直沒有放棄發展渦扇動力“捕食者”改型的想法,暗自努力,並在2009年春宣布“捕食者-C”也叫“復仇者”的原型機已經在2009年4月4日成功首飛。
“捕食者-C”繼承了“捕食者”家族的外形,但卻是具有平滑輪廓的隱形設計。該機在背部安裝一台普惠加拿大公司(PWC)的PW545B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2175公斤。扁平的尾噴管兩側全動V尾。“捕食者-C”具有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全部為單機輪,前起落架向後縮回,主起落架向內側收入機翼。“捕食者-C”的彈艙可以掛載彈藥、油箱或是保形傳感器,當然也保留了機翼掛架,在非隱形作戰時可以外掛彈藥,內部彈艙有效載荷1350公斤,並能外掛相同重量的彈藥。
“復仇者”無人機
“捕食者-C”長13.4米,翼展20.1米,前緣後掠角17度,機翼可以折疊以節省儲存空間,內部油箱分佈在機身和內翼段。第二架“復仇者”原型機尺寸更大,掛載能力增加了約10%。生產型的續航時間20小時,最大速度超過740公里/時,升限18300米。
通用原子自籌資金研製“捕食者-C”並引起了軍方的興趣,2010年公司宣佈為美國海軍研製“海復仇者”艦載無人機,增加了彈射前輪和攔阻鉤。美國海軍比較喜歡渦扇發動機,因為螺旋槳在航母甲板上有較大的安全隱患。
“海復仇者”艦載無人機
2011年底美國空軍在阿富汗對“捕食者-C”原型機進行了作戰評估,隨後要求通用原子研製“捕食者-C”+加長型以裝載更多的燃油。通用原子迅速製造了一架新的原型機,機身加長1.2米。美國空軍和海軍都對“捕食者-C”+感興趣,該機可以用監視、防區外攻擊、電子對抗任務,甚至可以掛載兩枚反輻射飛彈和一個MALD干擾無人機。
第三架“捕食者-C”+機身加長了1.2米
結語
作為無人機領域的領先企業,通用原子公司將繼續發展“捕食者”無人機系列。“捕食者”已經掀起的無人機革命將繼續對未來戰場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