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深秋養生 平補為原則

深秋養生 平補為原則


明(廿四)天為傳統節氣之「霜降」,此時應如何養生才能順應自然節氣?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張盈瀅表示,「霜降」來臨時,天氣漸漸變冷、葉子也將蒙上一層薄霜,表示深秋已到,飲食以平補為原則。

張盈瀅指出,古代曾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而且應先補重陽後補霜降,食補可採薑、棗為佐料來「煲羊肉」,男女老幼均能食用,也有人在霜降時多吃紅柿的作法,因秋季乃上呼吸道好發的季節,而柿子有清熱潤肺、去痰鎮咳的作用,常吃可預防咳嗽等疾病。

不過,張醫師強調,霜降為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傳統中醫認為,由於寒冷的刺激,人體神經功能發生紊亂,胃腸的正常蠕動規律被擾亂,此時有可能會因此而產生胃病,這段時間也常為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復發的高峰期。

此外,深秋外出時容易吸入冷空氣,可以會誘發胃腸粘膜血管收縮,致使胃腸粘膜缺血、缺氧,進而減少人體的養份供應,也可能因此傷害到胃腸粘膜原有的保護功能,潰瘍修復能力變差,如發生新的潰瘍也不無可能。

因此,罹患潰瘍疾病的民眾應在寒冷的深秋時特別注意自我保養,多關心自己的身體,譬如吃火鍋、喝熱粥就應盡量避免刺激到胃粘膜,以免潰瘍面積擴大加深,若潰瘍損傷血管就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總之,有潰瘍疾病的患者應於節氣「霜降」時做好養護身體的工作,才能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

傳統節氣「霜降」即將到來,此時養生食補應注意什麼?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張盈瀅表示,秋季首重平補,可多吃梨子、蘋果、橄欖等水果,藉此作好節氣「霜降」的養生之道。

張盈瀅指出,傳統中醫認為,春要升補、夏要清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因此秋季以平補為主,而梨子味甘微酸,入肺、胃經,可生津、潤燥、化痰,如果在口渴時吃梨子會帶給人們清涼除燥的感受;蘋果性涼,味甘,有生津、潤肺、止渴的作用;橄欖性平,味酸甘,可清肺、解毒,所以,多吃適宜水果有助於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