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仁宗皇帝與嘉佑禪院

仁宗皇帝與嘉佑禪院

  嘉佑院,又名開化寺,原為都梁寺,又稱大寺,位於招信城北,女山湖南。始建於宋嘉佑年間,後被洪水淹沒,洪武十三年重建,又毀於清代早期,清代中後期又重建,現殘存大殿三間。1982年8月被嘉山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佑院在宋代時期最為壯觀。傳說中每到夕陽西下護院僧人需騎馬巡查寺院,關閉寺門。在這裡有過很多故事,流傳最廣的是宋仁宗皇帝在這裡主持超度亡魂的水陸道場那一段。
  相傳宋代,淮河兩崦為宋、金爭存的要地,招信城(今明光市女山湖鎮)更是兵家必爭的要塞,這一帶成了拉大鋸的戰場。由於戰爭烽火連年不斷,無數將士陣亡於此,每逢天陰下雨,尤其是夜間,門戶緊閉,驚恐萬狀。眾多百姓紛紛上表,請求州府為無數陣亡游鬼飄魂超度,讓百姓早日安寧。當時據守淮南的封疆大臣,一連上了三本,奏請超度陣亡將士的冤魂,仁宗一生好佛,准了奏本。仁宗對招信縣都染寺規模宏偉壯觀,高僧如雲久有耳聞,早有親臨一觀的想法,但都未得其便。此次淮南封疆大臣的奏本,正好是仁宗前往的絕好機會。宋仁宗決定親自前往為死難將士超度亡魂,同時又能安撫活著的人。臨行前,仁宗從宮內攜帶了一套宋本藏經和吳道子所作的《水陸神卷圖》一百零八軸。
  仁宗於五月中旬帶文武大臣及宮廷侍從200多人,沿途各府另加派衛隊護送,一路浩浩蕩蕩前往招信縣。所到州府,百姓聽說仁宗親自帶人前往招信縣為陣亡將士做道場超度亡魂,無不讚歎。仁宗轎子一到,百姓紛紛跪地三呼"萬歲",仁宗龍顏大悅,頻頻掀起轎簾向子民揮手。
六月初五,仁宗到達都梁寺。都梁寺果然名不虛傳,那高大的殿宇,寬闊的院落,堅實的圍牆,平坦的道路,眾多的僧人,均是沿途眾多寺廟所不能比的。雄偉的大雄寶殿開間近10米,通長近20米,底部用青石砌成的一米多高的台基。進殿正門為五層花崗石台階,殿內金身佛像近百尊,幾十僧侶撞鐘的、續香火的、誦經念佛的,真是鐘聲悠揚,香火繚繞。
  六月初六,仁宗趕在太陽出山前,安排人把一百零八軸《水陸神卷圖》小心取出懸掛在道場周圍,把宋本藏經文交給都染寺方丈,命方丈帶領全寺僧人,按宋本藏經經文吟唱,日夜焚香念佛。開始州府的官員為保道場清淨和仁宗的安全,派重兵把守,把香客和前來看熱鬧的百姓遠隔在寺院50米開外。仁宗知道後,將陪同的地方官員狠狠訓斥一通:"自古只有百姓怕見皇帝的,哪有皇帝怕見百姓的?"後來撤了重兵衛士,所有香客和看熱鬧的百姓均可自由出入。老百姓都誇仁宗是個好皇帝。消息傳開了,就連周圍泗洪、揚州滁陽(滁州)、金陵(南京)等地的百姓也有前往看熱鬧的。一段時間弄得招信縣所有的客棧、酒館都住滿了人。道場做了七七四十九天,方告結束。
  在做道場的早晚空隙時間,仁宗和方丈偶有交談,雙方都覺得對方博學精深。道場作罷正值酷暑,仁宗有心多住些日子,方丈也有心多留些日子。一日方丈親自給仁宗送了一盤淮河岸邊懷遠早熟的石榴,並說:"萬歲!這是老僧特意派人從200里之外的懷遠挑選的上品,是老僧的一片心意。"仁宗會意方丈是實心實意要留我一些日子。見方丈將石榴從盤中一一拿起放在仁宗書桌的另一個盤裡,仁宗忽然起身將方丈手中的盤子接過來放在書桌上。方丈會意這是仁宗借"盤留"表明同意多住些日子。
  仁宗留在都梁寺避暑。他整日與方丈參禪悟道,談經論佛,品茶布棋,舞墨習字。不知不覺中已過盛暑,湖面漸漸多了些涼意。一日宰相文彥福弼帶領一支人馬來到招信縣,請駕回宮,原來遼國趁守疆主力被西夏牽制,揚言南侵,攻打幽州(今北京)。富弼親往遼和談了還提出要求割地。當時京中執政的是王安石,王主張"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同意割讓河東七百里地(今山西北境及迤東一帶),京中主戰派堅決反對,朝中亂作一團。仁宗只好起駕回宮,臨走時將所帶全部藏經和一百零八軸《水陸神卷圖》贈與都梁寺。
  仁宗走後,方丈在整理仁宗留下的墨寶時發現有"開化寺"三個大字剛勁挺拔,筆法非凡,於是方丈請人做了匾掛在寺的門額上。一段時間人們把都梁寺叫著"開化寺"。仁宗留下的一百零八軸《水陸神卷圖》也成了開化寺的寺寶。每年六月初六這天,寺裡 就將北圖懸掛起來慶祝,周圍百姓也都紛紛趕來燒香拜佛,觀賞神畫。後來方丈為紀念仁宗皇帝,又把開化寺改名為"嘉佑禪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