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掠奪者攻擊機

掠奪者攻擊機

“掠奪者”攻擊機是英國布萊克本公司(後併入霍克.西德利公司)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應英國皇家海軍的要求而研製的一種高亞音速雙座重型艦載攻擊機。“掠奪者”原型機於1958 年4 月30 日首飛。其早期型號S MK.1 在服役後被認為動力不足,因此佈萊克本公司於1963 年5 月推出了改進型S MK.2。這個型號安裝了推力更大的羅爾斯.羅伊斯“斯貝”MK.101 渦扇發動機,使飛機綜合性能有了大幅度改善,也使“掠奪者”逐漸被公認為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低空攻擊機。

然而,受到當時英國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英國皇家空軍對這型飛機毫無興趣,後來只是由於皇家海軍航空兵裁減兵力才勉強接收了一批“掠奪者”。但正如俗語所云:“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掠奪者”憑藉自身的實力逐漸成為皇家空軍中最優秀的飛機之一,以致於許多年後當“狂風”戰鬥轟炸機開始取代“掠奪者”時,許多“掠奪者”的支持者憤憤不平地質疑:“我們幹嘛要'狂風'?”顯然,在他們的心目中,“掠奪者”是無可替代的。

不過這些都已是後話。皇家空軍最初的冷淡,以及當時英國政府對發展有人駕駛作戰飛機的消極態度,都影響到了“掠​​奪者”出口市場的開拓。所幸的是,“掠奪者”並沒有因此而徹底失去飛出國門的機會,因為在遙遠的南半球,已經有關注的目光落在了這位低空悍將的身上。

飛向南非高原

50 年代中期,英國在蘇伊士運河地區的地位已岌岌可危。英國一方面竭力維持自己在運河區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也開始關注繞道南非的海運航線。1955 年6 月30 日,英國與南非聯邦簽署了西蒙斯敦協議。協議規定,英國海軍將開普敦附近的西蒙斯敦海軍基地移交給南非海軍,同時向南非政府移交南非海軍的指揮權,以換取皇家海軍對基地的使用權,同時允許南非在此後8 年內購買價值1,800 萬英​​鎊的海軍武器裝備。



南非“掠奪者”可在尾部安裝兩具BS605 火箭發動機

通過這個協議,南非此後陸續向英國購買了一批“黃蜂”直升機,3 艘“惠特比”級護衛艦。而在布萊克本公司的活動下,南非空軍對“掠奪者”也表示出了興趣。根據南非空軍的要求,布萊克本在“掠奪者”S MK.2 型的基礎上對飛機進行了一系列針對性改進,如加強起落架,換裝效率更高的剎車,取消機翼液壓折疊機構(可由人工折疊),加裝430 加侖機翼副油箱等。考慮到南非的地理條件,飛機需要具備在高溫條件下的高原起飛能力,工程技術人員在飛機後部安裝了2 台佈里斯托爾.西德利公司的BS605 火箭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工作時間為30 秒,可在飛機起飛時提供額外的1,814 千克的推力。經過改進的“掠奪者”被賦予S MK.50 的編號。1963 年1 月,南非空軍正式訂購了16 架“掠奪者”S MK.50。


在英國接受檢測即將交付的掠奪者

但這個訂單在英國國內引起了爭議。由於南非政府實行的種族隔離政策遭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的抗議和反對,1964 年6 月,聯合國安理會向成員國發出呼籲,對南非實行自願的武器禁運。許多亞非國家也對英國向南非出售武器裝備進行了譴責。在這種環境下,英國政府不得不宣布不再批准向南非出售武器,但強調已簽署的武器銷售合同仍將繼續履行(運動型槍支除外),同時零備件的供應也不會中止。而“掠奪者”飛機訂單正屬於“合同已簽署”的項目,因此英國首相哈羅德.威爾遜在議會面對質詢時,宣布“掠奪者”飛機的合同將繼續得到執行。



1965 年5 月1 日,曾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南非空軍第24 中隊在蘇格蘭的羅西茅斯皇家海軍航空站重新成立。中隊指揮官鮑伯.羅格斯中校和他的資深軍官們在這裡用“掠奪者”S MK.1 開始了改裝訓練。同時南非空軍的一支技術勤務分隊也被派往英國接受培訓。5 月27 日,首架南非空軍的“掠奪者”由霍克.西德利工廠飛抵羅西茅斯。此後又有7 架飛機陸續到達。當年10 月27 日,南非空軍的首批8 架“掠奪者”在羅格斯中校和穆勒少校的率領下,分2 個編隊開始向南非轉場。羅格斯中校的編隊一路上平安無事,於11 月3 日15 時抵達沃特克魯夫機場。而穆勒少校的編隊就遇到了麻煩。10 月30 日,417 號“掠奪者”在佛得角群島和阿森松島之間的大西洋上空突然失速,接著雙發熄火,脫離了編隊。穆勒少校命令其他的“掠奪者”就近前往阿森松島著陸,他和兩架運載地勤人員的C-130 運輸機搜尋失踪的“掠奪者”。但很快少校的飛機油量告罄,不得不前往拉斯帕爾馬斯著陸。兩架“大力士”繼續搜索,卻一無所獲。接到消息的南非空軍從開普敦派出第35 中隊的2 架“沙克爾頓”巡邏機加入了搜尋的行列,但受惡劣天氣和低垂的雲底的影響,直到當夜22 時30 分才發現了蜷縮在救生艇內的飛行員朱斯特上尉和導航員安托尼.德克勒克中尉。巡邏機馬上向他們投下了一艘裝有補給品的救生艇。此後,荷蘭貨船“蘭德佛坦”號駛抵現場,在兩名飛行員落水13 個小時後救起了他們。

由於英國已開始執行對南非的武器禁運政策,因此南非空軍追加訂購20 架“掠奪者”的合同被取消,而轉場中損失的一架也得不到補充。為安全起見,剩餘的“掠奪者”以海運的方式,分兩批分別在1966 年8 月5 日和10 月17 日運抵開普敦。讓南非空軍懊悔的是,BS605 火箭發動機在飛機服役過程中並沒有派上大用場,除了在航空展覽上為活躍氣氛用了4 次外,就沒再發揮過作用,“掠奪者”實際上完全能夠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而當初為了加裝這種發動機而在飛機的改進設計上所花費的時間,現在看來純粹是浪費,如果能早點交付飛機的話,南非空軍就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掠奪者”——而不是現在區區的15 架。


1965 年10 月剛交付的掠奪者

“反艦”攻擊

和許多剛裝備新飛機的空軍部隊一樣,第一次擁有“掠奪者”這樣的重型噴氣式攻擊機的南非空軍還必須為真正掌握它而付出“學費”。1966 年8 月,一架“掠奪者”在訓練中墜毀,所幸無人傷亡。而在1969 年10 月16 日的海上夜間飛行訓練中,415 號“掠奪者”的墜毀就使2 名飛行員身亡。1970 年10 月14 日,1 架“掠奪者”在進行低空投放減速炸彈的訓練中不慎與投出的炸彈相撞。飛機受損後機組實施緊急迫降,著陸過程中飛機突然翻轉,在地面上滑行了很長一段距離才停了下來,飛行員因此受重傷,而後座導航員的彈射座椅在飛機翻轉時意外動作,導致導航員直接撞向地面而身亡。

在一系列的挫折和磨難中,24 中隊的“掠奪者”逐步形成了戰鬥力,成為南非空軍中重要的海上反艦和對地攻擊力量,而它們也很快得到了一個特殊的機會,來驗證其反艦戰鬥能力。

1971 年2 月,利比亞籍油輪“沃夫拉”號在開普敦附近的埃爾古拉斯角附近發生​​事故,輪機艙被淹沒。2 月27 日,拖輪開始拖帶這艘六萬噸級的油輪。但拖帶過程中拖索突然斷裂,油輪向埃爾古拉斯礁群漂去,觸礁擱淺後部分原油開始洩漏。直到3 月8 日,受損的油輪才由德國拖輪“海洋”號拖離暗礁區,並被拖帶到遠離海岸的深水區。南非政府決定擊沉這艘油輪,以免船體在風浪作用下解體而造成海岸附近大面積原油污染。接受這項任務後南非空軍決定派遣24 中隊的“掠奪者”前往執行。為避免原油大量洩漏,政府要求在擊沉的同時必須保持船體的完整,同時還要盡量避免船隻起火燃燒和爆炸,因此24 中隊受命必須準確命中船體水線附近充滿壓縮空氣的壓載艙,以及龍骨的指定部分。這對“掠奪者”來說可算是個不小的挑戰,它們的實際目標不是油船,而是油船上的某一小部分區域,為此24 中隊決定使用法國製造的AS.30 無線電指令制導戰術空地導彈來完成任務。不過這種導彈雖然擁有一個重達240 千克的戰鬥部,但實際上並不很適宜對付大型船隻一類的目標。

執行任務的當天,南非國防部長和一批高官專門乘坐一架“子爵”運輸機在目標區上空盤旋觀察,另外還有2 架“沙克爾頓”巡邏機搭載著大批記者飛臨現場。眾目睽睽之下,2 架“掠奪者”向“沃夫拉”號俯衝並發射了4 枚AS.30 導彈。導彈準確命中了目標,但油船似乎並無大礙。於是24 中隊的“掠奪者”們不得不繼續“進攻”。它們總共發射了12 枚導彈,但頑強的油船依然漂浮在海面上,看不到絲毫沉沒的跡象。不得已之下,南​​非空軍35 中隊的“沙克爾頓”巡邏機奉命出動,向油輪投擲了兩組深水炸彈。反复折騰後油輪終於開始起火燃燒,並逐漸下沉。


沉沒中的沃夫拉號油船

這個過程對一般公眾來說實在不能令人滿意,噴氣機加導彈的組合居然還不如老式螺旋槳飛機配深水炸彈?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隱藏在表像下的兩個問題。其一是大型油輪超強的抗沉性能。英國空軍的“掠奪者”在4 年前就執行過類似的任務:擊沉11.8 萬噸的油輪“托利谷”號。結果這艘油輪在挨了30 枚454 千克炸彈後依然沒有沉沒!相比之下南非“掠奪者”的“戰果”也不算難看。其二是嚴格限制的命中區域實際上縛住了“掠奪者”的手腳,而且攻擊當天海上還下著雨,能見度受到影響,同時還伴有40 節的大風。“掠奪者”很快就能證明,如果沒有那些束縛條件,它們完全可以乾得很出色。


AS.30 導彈

1972 年4 月21 日,另一艘利比亞籍油輪“銀色城堡”號與南非貨輪“南非先鋒”號在開普敦外海相撞。油輪尾部嚴重受損並起火。在得到英國護衛艦“勞斯托夫特”號的救助後,火勢被控制,並被拖離事發海域。此後油船上的一萬噸原油被轉移到另一艘油船上。由於“銀色城堡”受損嚴重,南非政府決定擊沉該船。在一些常規方法未能奏效後,南非空軍再次受命出動。5 月15 日9 時07 分,5 架“掠奪者”飛抵“銀色城堡”上空進行轟炸,另有一架負責進行空中加油。這一次沒有任何命中區域限制,“掠奪者”們輪番投擲454 千克炸彈,很快油船就被炸成兩段,在6 分鐘內沉入大海。

1973 年1 月,411 號“掠奪者”在空中加油時突然失速進入螺旋,最終因無法改出而墜毀,2 名飛行員跳傘逃生。同年11 月25 日,南非“掠奪者”遭受了其服役史上最慘重的一次損失:419 號和420 號機在空中相撞墜毀,4 名飛行員全部身亡。一年內接連損失了3 架飛機和4 名飛行員,這對機群規模本已不大的24 中隊來說是個極沉重的打擊。但他們並未就此一蹶不振,“掠奪者”依舊頑強地飛行在南非高原的天空中。然而不久,他們開始面對另一個更為嚴峻的考驗——真正的戰爭。

戰爭的考驗

  1975 年,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在經過長期戰鬥後,終於迫使葡萄牙政府承認它們獨立。然而殖民者還沒走完,安哥拉內部幾個武裝派別就開始了爭鬥。和冷戰中許多國家的內戰一樣,安哥拉內戰的背後,也有超級大國的影子。蘇聯通過古巴對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安人運)進行支持。出於遏制蘇聯勢力在西南非洲擴張的考慮,美國支持南非向安人運的對手——安盟(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進行援助。而安人運支持西南非洲人民組織謀求納米比亞(當時尚處於南非統治下)獨立的舉動,也使南非政府認為有必要對其進行打擊。支持和援助很快就演變為古巴和南非部隊的直接參與。24 中隊的“掠奪者”很快也捲入其中。


南非“掠奪者”後期塗裝

但對“掠奪者”們來說,它們的戰爭開篇寫得可不怎麼樣。1975 年5 月15 日,4 架“掠奪者”奉命進入安哥拉南部地區,對西南非洲人民組織部隊進行打擊。機群在150 米左右的低空飛行。當帶隊長機發出變換隊形的命令後,可能由於語言問題(當時南非空軍中同時使用英語和南非荷蘭語)​​,一位飛行員搞錯了自己的位置,匆忙變換時撞到了馬修.莫通上尉的座機的尾部。在那樣的高度上上尉別無選擇,立刻命令他的導航員和他一起跳傘逃生。兩位飛行員後來都被南非空軍的直升機救回。


低空飛行的南非掠奪者

此後的幾年裡由於古巴軍隊的強勢介入,南非的“掠奪者”機群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到1978 年4 月,24 中隊的“掠奪者”在事故中已總共損失了9 架。其時聯合國已開始對南非實行強制武器禁運,但南非空軍依靠自己的地勤人員和本國工業力量,仍能使剩餘的“掠奪者”保持良好狀態。


進行夥伴加油的掠奪者

1978 年5 月4 日,南非國防軍發動“馴鹿”行動,攻擊安哥拉境內的卡辛加,西南非洲人民組織的訓練營地就設在這裡。6 架“掠奪者”輪番出動,共投擲了48 枚454 千克炸彈。攻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阻礙南非傘兵的一些重機槍陣地被徹底消滅了。返回基地的“掠奪者”又接到對恰特誇拉的游擊隊營地進行攻擊的命令。地勤人員開始為飛機掛裝68 毫米高爆火箭彈。但奉命參加這次攻擊的飛行員馬瑞斯上尉出於某種直覺,堅持要求地勤在他的416 號飛機的火箭發射巢內每3 個發射管中裝填一枚穿甲火箭彈。地勤人員雖然不很樂意,但還是照辦了。


馬瑞斯上尉

整備完畢的“掠奪者”機群隨即起飛,以高亞音速飛越邊界,進入安哥拉上空。突然機群接到通報,一支敵方的裝甲部隊正從南面向卡辛加開進。飛行員們在無線電中聽到2 架“幻象”戰鬥機已趕往卡辛加支援,但它們沒有攜帶火箭,航炮也沒有配備穿甲彈。馬瑞斯立刻問他的導航員哈維上尉是否帶著卡辛加的地圖,哈維回答沒有,但萬幸的是哈維還沒有將卡辛加的目標數據從導航計算機中清除,而此時整個“掠奪者”編隊中也只有他們的飛機還保留著導航數據。顧不上請示,馬瑞斯立刻向卡辛加方向飛去,直到距卡辛加僅剩10 分鐘路程時才向指揮官海文加少校報告了自己的行動,並說明自己的飛機配備有穿甲火箭彈,幸運地是少校爽快地同意了他的請求,並對他的行動表示支持。

當馬瑞斯的“掠奪者”飛抵卡辛加時,對手的裝甲部隊已進抵卡辛加外圍。2架“幻象”也剛好趕到,正準備用航炮進行攻擊。馬瑞斯立刻呼叫“幻象”飛行員,讓他們放過坦克,去攻擊敵方人員。在“幻象”做出了肯定的回應後,馬瑞斯駕駛“掠奪者”在超低空向敵方裝甲縱隊的第一輛T-34/85 坦克發射了12 枚火箭。被擊中的坦克立刻發生大爆炸,馬瑞斯迅速拉起飛機,以避免被飛濺的坦克碎片擊中。

第二次進入攻擊時,馬瑞斯混合使用了穿甲火箭和高爆火箭。在“幻象”的配合下,短短數十秒內,已有2 輛坦克和大約16 輛裝甲車被摧毀。此時“幻象”的油量告罄,不得不返航加油,留下“掠奪者”繼續進行攻擊。馬瑞斯決定集中精力攻擊剩餘的坦克,但殘存的BTR-152 裝甲車上的14.5 毫米高射機槍也開始反擊,一輛坦克甚至用主砲向“掠奪者”開火。當“掠奪者”再次進入攻擊時,有2 輛坦克離開了公路,逃到灌木叢中尋求隱蔽。馬瑞斯幹掉了一輛裝甲車,但還是決定節省彈藥用來攻擊坦克。“掠奪者”在戰場上空低飛盤旋尋找坦克,這時一門防空砲不斷地向它發射曳光彈。不勝其煩的馬瑞斯決定幹掉它。當飛機開始俯衝並發射火箭時,那門防空砲仍在不停地射擊,周圍的士兵也用手中的步槍向飛機開火,直到火箭彈在他們中間爆炸為止。這些敵人的頑強讓馬瑞斯也不由得心生敬意。

此時,準備接運地面部隊回撤的南非直升機飛抵戰場。正當它們著陸時,2 輛隱藏起來的坦克突然出現在公路上,並開始向直升機著陸點射擊。幸運的是由於著陸點地勢較低,而蘇制坦克主砲的俯角較小,首輪射擊砲彈都從著陸點上方飛過了。敵方坦克開始調整射擊位置,見此情景的馬瑞斯立刻對坦克發起攻擊。由於坦克必須在靜止狀態下開火,馬瑞斯對命中目標充滿信心,他決定只發射6 枚火箭,剩下最後6 枚來對付第2 輛坦克。但當他進入小角度俯衝並按動發射按鈕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一枚火箭也沒發射出去!

馬瑞斯只得拉起飛機,哈維檢查了所有開關,確認武器處於正常狀態,但再次進入時情形依舊:還是沒有火箭發射出去!

直到這時他們才意識到,火箭彈已經用光了。戰場態勢已容不得馬瑞斯多想,他駕駛飛機保持俯衝狀態,同時將發動機功率全開,“掠奪者”咆哮著以接近音速的高速從坦克上方掠過,接著掉過頭再重複同樣的動作。滾雷般的轟鳴不斷地震撼著對方的坦克,禁不住這種神經威懾的對手再次躲進了灌木叢,南非的直升機終於得以安全返回。

回到基地後馬瑞斯發現他的“掠奪者”被擊中多達17 處,其中一發57 毫米砲彈擊穿了一側機翼,一發37 毫米砲彈打穿了左側襟翼,兩台發動機都被14.5 毫米槍彈命中,幸好都不致命。而座艙蓋中部也被一發14.5 毫米槍彈擊中。“掠奪者”的堅固和可靠這次可算得到了充分地驗證。


返航後的馬瑞斯機組

後來馬瑞斯才知道,當直升機在接運部隊時,南非陸軍司令維爾喬恩中將就在現場。馬瑞斯和哈維的果敢行動救了包括陸軍司令在內的許多南非士兵的生命。為此,馬瑞斯獲得了銀質榮譽勳章,而哈維獲得了國防軍總司令榮譽獎章。

在安哥拉內戰期間,“掠奪者”執行了多種攻擊任務,包括夜間攻擊、遠程遮斷等,此外也被用於執行戰術偵察。進行偵察時飛機通常攜帶南非自行研製的偵察吊艙。在戰爭後期,“掠奪者”的一個主要任務是攻擊敵方雷達和防空導彈陣地。在這種任務中,AS.30 空地導彈是一種不錯的武器。在衝突最激烈的1987 年下半年,“掠奪者”還使用過激光制導炸彈。此外常規的454 千克炸彈也會用於此類作戰。隨著對手逐步裝備了大量的蘇制雷達、防空火砲和導彈,地面防空火力的威脅越來越嚴重,24 中隊的飛行員們開始摒棄俯衝攻擊戰術,轉而採用中空或低空上仰投彈方法。1979 年7 月5 日,“掠奪者”在作戰中首次採用上仰甩投方式投彈,結果發現投彈精度相當理想,這種戰術遂很快得到推廣。上仰投彈在夜間作戰中也得到運用。在夜間攻擊中,由第一架飛機甩投出一枚高功率照明彈,完成投彈後飛機翻轉進入整個編隊的尾部,而其他飛機則在此期間完成投彈。

不過在進入八十年代後,由於“掠奪者”機群的損耗,其在安哥拉天空已退居次要地位,南非空軍主要依靠“幻象”III 和新銳的“幻象”F.1 來執行各種任務。八十年代中期南非的“掠奪者”曾一度引起世人關注,因為美國宣稱南非可能進行了核試驗,而“掠奪者”被認為是當時南非空軍中唯一能執行核打擊任務的戰機。但因為可疑的核試驗一直沒有下文,對南非“掠奪者”的關注也很快就煙消雲散了。

1988 年2 月6 日,“掠奪者”在安哥拉上空執行了最後一次任務,此後就沒有再投入作戰。整個戰爭期間“掠奪者”機群沒有戰損。



尾聲

隨著時間的推移,“掠奪者”機群的備件供應問題越來越嚴重。到1991 年初,24 中隊只保有5 架“掠奪者”,其中4 架處於堪用狀態。很明顯,這些老邁的“掠奪者”已經很難再發揮什麼作用了。退出安哥拉內戰後南非開始大幅度削減軍費,於是這些“掠奪者”毫無懸念地進入了退役名冊。1991 年3 月28 日,“掠奪者”在做過最後一次編隊飛行後,全部從南非空軍中退役了。不過退役後的5 架飛機在飛行員的強烈要求下都被保留了下來,並送到南非各地的博物館保存,使今天的人們還有機會瞻仰這些當年叱吒南非高原天空的“掠奪者”的風采。


南非自行研製的偵察吊艙


成為紀念標誌的掠奪者


南非空軍部分掠奪者側視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