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大地靈氣的探尋應用

大地靈氣的探尋應用

大地靈氣的探尋應用

  "體賦於人者,有百骸九竅;形著於地,有萬水千山。"在"天人合一"的思維定勢下,人不僅與天具有相似對應的關係,與地也有同樣的關係,正是由於相信人與地之間的溝通與感應,風水術才得以生成和發展。所謂風水,又有形法、堪輿、相宅、青鳥術、青橐術等多種名稱,實際上就是根據山形、山位元、河流方位、流向以判斷地相、家相、墓相吉凶的一種學說。

    正如所指出的,"中國風水建立在以下三個前提的基礎上:

    ①某個地點比其他地點更有利於建造宅第或墳墓;

    ②吉祥地點只能按照風水的原則通過對這個地點的考察而獲得;

    ③一旦獲得和佔有了這個地點,生活在這個地點的人或埋葬在這個地點的祖先和子孫後代,都會受到這個地點的影響。"

      風水術的源頭

    具有系統的理論和完整的技術形式的風水術出現稍晚,但其源頭卻可追溯到遙遠的原始社會。一方面,當時人們沉浸在萬物有靈的觀念中,對地形也感到驚奇,認為地形為某種神靈化身或具有靈性;另一方面,當時人類已選擇某些洞穴居住,並為死者選擇葬地,這種選擇活動可以稱為"相地"。

    這兩方面合在一起,可以說是風水之濫觴。隨着社會進步和農業的發展,人們逐步定居下來。《墨子•辭過》說:"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可見這時人類對居住環境的選擇已進了一步,已不再依靠天然的洞穴,而是選擇山丘挖穴而居,大約如今日陝北之窯洞。再往後來,人為已掌握了建造房屋的技術,便離開洞穴,架屋而住。從大量的考古發掘來看,早在四五千年前,人類已不是漫無目的地擇地架屋,房址大多是距離河流較近的、有一定坡度的、土質乾燥堅實的臺階地,且房屋大多坐北朝南。背坡臨水、子午向,這些原始人就已堅持的造房原則,後來構成風水術的最基本的理論。進入階級社會以後,選擇建築物的基址成為一項越來越複雜的活動。現存甲骨文中有言"宅丘"者,說明殷人仍有居丘(指河流的台階層帶)之俗。最能反映當時人之相宅活動的,當推《詩•大雅•公劉》,

茲節引如下,並附譯文:

篤公劉,公劉忠於周之大業,

於斯原,前往豳地察看原野。

既庶既繁,從者眾多,浩浩蕩蕩,

既順乃宣,順適和樂,心情舒暢,

而無永歎。沒有長歎,沒有悲傷。

陟則在,觀察地勢,登上孤山,

複降在原。又下孤山,來到平原。

何以舟之?身上佩帶什麼裝飾?

維玉及瑤,是那寶玉和美石。

容刀。玉飾刀鞘,光輝映日。

篤公劉,公劉忠於周之大業,

逝彼百泉,先去察看百泉彙集,

瞻彼溥原;再去視察平原大地;

乃陟南岡,他又登上南面岡陵,

乃於京。京地沃野盡在望中。

京師之野,京師郊野,廣建屋宇,

於時處處,周民於是樂業安居,

於時廬旅,周民於是暫寄暫居,

於時言言,於是融融笑語喧嘩,

於時語語。於是融融喧嘩笑語。

    公劉率領族人自邰遷豳是先周史上的大事,該詩即專為詠敘其事而作,上引兩章,一章主要描述公劉率領族人來到豳地後,他登山曆原,察看地勢;另一章描寫他在分別察看了山岡、原野、水源之後,最終確定了基址,建立屋室,定居下來。後世的風水師在具體操作技術方面雖然複雜得多,但對山川地勢的總體勘察過程,與公劉卻極相似。

    先秦時期,人們的地理學知識日見豐富,地理學文獻續有增加,也為後世的風水學提供了依據和素材。從甲骨文和先秦典籍來看,其時人們對地形和水文有了明確的劃分,如陸地分成山、阜、丘、陵、岡等,水域分為川、泉、河、澗、沼、澤、江、汜、沱等,河床地帶分為兆、廠、渚、滸、淡等。

   《尚書•禹貢》全文雖僅1200字,卻是我國古代文獻中公認的一篇具有系統性地理觀念的作品,它以少數山川和海把疆域分為"九州",即九個大的自然區,影響很久。《禹貢》中有"導山"一段,記載了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流域間的20餘座山嶺,其方式是列舉山名,由西而東分為三列,帶有偏東北或偏東南的走向,這成為後世風水家所謂的"龍脈"的依據之一。《山海經》是先秦的另一部著名的地理文獻,但其幻想成份較多。其中《山經》又稱《五藏山經》,把疆域區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部分,分別敍述了各部分中的山脈,南、北二區各有三列,西、東二區各有四列,中區多達十二列。很顯然,《五藏山經》將《禹貢》所列的山的行列複雜化了,但由於並非建立在實測基礎上,故多屬想像之辭。

   書中列舉了許多神怪和神秘的山穴,渲染了山的神秘性。《管子》一書中也有幾篇地理文獻,其與風水關係最密者,一是對草木茂盛的山較為重視,有"苟山之見榮者,謹卦而為禁,有動卦山者,罪死而不赦"之說,二是提出"五土配五音"的觀念,如謂:"其木宜蒼與杜松,其草宜楚棘。見是土地,命之曰五施(施為度量單位,長七尺),五七三十五尺而至於泉,呼音中角。其水倉(蒼),其民強,赤臚(在土質黑中帶紅)曆強(堅),五種無不宜。"這種觀念被後世風水術發展成為"五音五行"理論。

     此外,先秦古籍還有"土宜"之說,與"天時"相對應,《逸周書•度訓》說:"土宜天時,百物行治。"《周禮•大司徒》所言稍詳:"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鳥獸,以毓草術。"所謂"十有二土"就是與十二次相對應的分野,我們在上章星象學一節中已介紹過。

  《周禮》的說法給風水術以很大啟示,使他們在"相地"的時候,也注意"觀天",以求得天地對應。再者,先秦營建城池宮室除先行相地外,還要占卜,甲骨文中有"口子蔔,賓貞:我乍(作)邑?""乙卯蔔,爭貞;王乍邑,帝若?我從,之唐。"這是商王修建城邑需占卜以定吉凶的明確記錄。又《詩•大雅•綿》記載古公父率族人遷到歧山之下,"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即占卜之兆顯示可以在此居住,才築室定居。  

    《尚書•召誥》記武王克商後,欲遷九鼎於洛邑,於是"太保朝至於洛,卜宅"。《尚書•洛誥》記周公欲營建洛,"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澗水東,水西,惟洛食。我又卜*水東,亦惟洛食。來,以圖及獻蔔",經過反復占卜才最終確定下基址。

       埋葬死者也要占卜,《周禮•春官•小宗伯》的職掌中有王崩後"蔔葬兆"一項,據註疏:"王喪七月而葬,將葬,先蔔墓之塋兆,故雲蔔葬兆也;雲甫者,既得吉而始穿地為壙"。可見,墓址需由占卜決定,挖掘墓穴也要占卜得吉才能開始進行。

來源:福山堂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