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漢開國第一侯贊侯蕭何

西漢開國第一侯贊侯蕭何

  蕭何(?~公元前193年)西漢初年大臣。沛(今江蘇沛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同漢高祖起兵,為沛丞。攻克咸陽後,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蕭何卻忙於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使漢高祖得以掌握全國戶口、民情和地勢,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漢高祖被封為漢王後,蕭何勸說漢高祖以巴蜀為基地,與民休息,招納賢才,然後還定三秦,再與項羽爭奪天下,並推薦韓信為大將軍。楚漢戰爭時,蕭何以丞相專任關中事,他侍從太子,為法令約束,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楚漢相持於滎陽、成皋時,漢高祖屢遭挫敗,失軍亡眾,軍無現糧,蕭何及時調遣關中兵卒馳援,並轉漕供給軍用,保證了前線兵員糧餉的供應,促使戰局發生了根本轉機。因此,漢高祖稱帝後,以蕭何功最高,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戶,悉封其父母兄弟十餘人皆食邑。漢高祖又以原訂的三章約法不足以御奸,命蕭何重新制訂律令。蕭何采摭秦法,酌加新律,作為《九章律》。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因助呂后定計收捕淮陰侯韓信,被拜為相國。
  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沛(今屬江蘇沛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他卻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並知民間疾苦,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劉邦為漢王,以蕭何為丞相,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還定三秦。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侍太子,為法令約束,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漢代建立後,以他功最高封為「贊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戶。蕭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就章律》(《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增加《戶律》、《興律》、《廄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被拜為相國。為了避免高祖的誅殺,他以「自毀其名」的方法,以逃避被殺的危機。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謚號「文終侯」。病危時,推薦曹參繼任相國。
  蕭何本是秦末沛縣人,年輕時任沛縣功曹,這是負責縣裡某項事務的主要吏員。他平時勤奮好學,思想機敏,對歷代律令頗有研究。他性格隨和,很善於識人,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其中泗水亭長劉邦,捕役樊噲,書吏曹參,劊子手夏侯嬰,還有吹鼓手周勃,由於他們年齡相近,性格相同,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尤其是對劉邦,感情更不一般。他見劉邦器宇軒昂,風骨不凡,談吐也有別於眾人,是位大貴之相,所以對他格外佩服,並曾多次利用職權暗中袒護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豪傑雲集響應,天下大亂。此時的蕭何仍在沛縣當功曹,他和曹參、樊噲、夏侯嬰、周勃等人時常聚會,密切注視著局勢的發展,並暗中與在芒碭山中的劉邦保持著聯繫。在陳勝、吳廣起義的威懾下,許多地方官吏也感到秦的暴政不能長久,於是也想反叛朝廷,歸附義軍,保全自己。蕭何所在的沛縣與蘄州相近,沛縣縣令眼看烽火遍地,深怕丟了腦袋。於是找來蕭何、曹參等人,秘商起兵之事。蕭何建議道:「你是秦朝官吏,沛縣百姓恐難聽你的話,欲圖大事,非把逃亡的豪傑請回來不可。如此一來,沛縣自可安如泰山了。」縣令聽罷,覺得有理。蕭何就保舉劉邦,請縣令赦罪錄用。縣令最初覺得有些為難,其後轉念一想,天下大亂,劉邦雖然有罪在身,只要他肯誠心助我,倒是合適人選。於是,縣令便派劉邦的妻妹呂耍之夫樊噲去芒碭山找回劉邦,共同起義。劉邦欣然應允,立即率眾奔沛縣而來。不料,縣令見劉邦人多勢眾,擔心自己操縱不了這只隊伍,又反悔了,將劉邦拒之城外,並將蕭何等人抓了起來,押人監內。劉邦兵臨城下,見城門緊閉,便知城中有變。於是,下令將城池團團圍住,準備攻城。正在這時,蕭何、曹參越城逃到劉邦處,劉邦大喜。三人商議一番後,劉邦在帛上寫了一封告沛縣父老書,用箭射人城內。書中說:「天下百姓共同忍受秦苛政之苦已經很久了,如今父老兄弟們卻在為縣令守城。天下諸侯並起,馬上就要攻破沛縣城池了。如果沛城的百姓現在起來誅殺縣令,響應諸侯,則家室能得以保全。否則,父子都將白白地慘遭殺戮。」沛縣百姓看了劉邦的信,就聚集起來攻入縣衙,殺了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
  劉邦攻破沛縣縣城後,召集沛城父老共商大計。大家都推舉劉邦為縣令,背秦自立。劉邦卻推辭道:「現今天下紛擾,諸侯並起,沛令一席自應選擇全縣最有聲望之人。我並非自愛,實因德薄能鮮,誤己事小,倘若誤了全城父老,那就百死莫贖,還是快快另選賢能,以圖大事吧。」眾人見劉邦出言謙遜,更加悅服。於是眾人堅請劉邦擔任沛令。劉邦仍是再三推讓不就,蕭何苦勸也無濟無事。眾人無奈,便選出9位全縣最有聲望的人,連同劉邦共計10人,把10個人的姓名寫在紙上,謹告天地,拈出何人,何人即為沛縣縣令,不得推辭。蕭何見狀,忽生一計,忙對大家說:「諸位這個辦法很好,取決於天最公道。這點微勞,須讓不才來盡。」眾人聽了十分贊同,都說:「蕭功曹在縣辦事多年,做事精細,這件事情理當請蕭先生處理」一切準備就諸後,蕭何又轉身對眾人說:「劉邦最為鄉親信仰,拈鬮之事,我看就請他來擔任,以昭鄭重。」眾人齊聲叫好。劉邦只得對天行禮之後,拈出一鬮,當眾展開一看,上面恰好寫著自己的名字,看一眼蕭何,又要推辭。蕭何見狀,忙走上前去,一把將盤中剩餘的紙鬮抓起,放人口中嚼碎,然後高聲說道;「天意所歸,還有何說?」眾人聽了,歡聲雷動。劉邦無奈,只好應諾。於是,他們便在縣衙大堂舉行了儀式,誓師起事,並按楚國舊制,稱劉邦為沛公。事後,劉邦才知道原來蕭何所寫的10個紙鬮全是劉邦的名字,深知蕭何真心擁戴自己,內心十分感激。從此,蕭何緊隨劉邦南征北戰立下了蓋世的功勳。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項梁叔侄殺了會稽郡守殷通,舉起義旗。不久,便召集了20餘萬兵馬,擁立楚王第12皇孫13歲的熊心為王,並與劉邦所部會於薛城。眾將約定:項羽北向救趙,解巨鹿之圍後,從北路向西攻秦,劉邦從南路西進向關中進發。兩路人馬在擊敗秦軍後,誰先入秦都咸陽,誰當關中王。劉邦率軍勇往直前,憑靠張良等人的謀劃,避實就虛,剿撫並用,一路奪關斬將,直抵關中。蕭何身為丞督,坐鎮地方,督辦軍隊的後勤供應。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率大軍兵臨咸陽城。秦王子嬰設計殺了奸相趙高,獻出玉璽,向劉邦投降。於是,起義大軍浩浩蕩盪開進咸陽城。將士們見秦都宮殿巍峨,街市繁華,頓時忘乎所以,紛紛乘亂搶掠金銀財物,連沛公也忍不住,趁著空閒,跑到秦宮去東張西望。他看見華麗的宮室,古怪的擺設,成堆的金銀珠寶,獵狗駿馬,珍奇玩物,還有一群群的美女,不覺眼花繚亂,飄飄然起來,甚至貪戀秦宮的富貴而不忍離開。他神魂顛倒地擁著美女走進胡亥的寢宮,往龍床上一躺,便進入了溫柔鄉。突然,大將樊噲破門而入,大聲說道:「沛公想取天下,還是想當富家翁?這些奢華之物,正是秦亡的禍根。切勿迷戀於此!」與此同時,張良等人也來陳述利害,劉邦這才幡然自悟當下命兵士查封皇宮府庫,然後率眾將士返回灞上。惟獨蕭何,進入咸陽後,一不貪戀金銀財物,二不迷戀美女,卻急如星火地趕往秦丞相御史府,並派士兵迅速包圍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然後讓忠實可靠的人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留待日後查用。因為,依據秦朝的典制,丞相輔佐天子,處理國家大事;御史大夫對外監督各郡御史,對內接受公卿奏事。除了軍權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幾乎總攬一切朝政。蕭何做官多年,當然知道這些。對此,全軍上下無不佩服,劉邦在慚愧之餘,說:「蕭何確是異才,不枉我提拔他一場。」蕭何收藏的這些秦朝的律令圖書檔案,使劉邦對天下的關塞險要、戶口多寡、強弱形勢、風俗民情等等於如指掌,為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對日後西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沒。這也足見蕭何的深謀遠慮。
  沛公劉邦率先攻人咸陽後不久,項羽也率軍人關,並在同年二月自封為西楚霸王,佔有梁楚東部9郡之地,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並背棄原來的約定,改立劉邦為漢王,轄治荒遠偏僻的巴、蜀、漢中之地,建都南鄭。為了阻止劉邦東進,項羽又把關中地區一分為三,分封給了3個秦朝降將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劉邦看出了項羽的險惡用心,憋了一肚子氣,有心與項羽決一死戰,怎奈勢單力薄,實難取勝。只好採納蕭何、張良等人的建議,隱忍入蜀,休兵養士,廣招人才,待機再與項羽爭個高低。四月,各路諸侯各自領兵回到自己的封地。劉邦按張良的計謀,偃旗息鼓,人不解甲,馬不停蹄,急匆匆地向巴蜀進發。一路上,許多來自其他諸侯王軍中的兵士自願投到劉邦的旗下,韓信就是在這個時候從楚營中逃出,投奔劉邦的。
  韓信原是項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謀,是天下無雙的軍事家。但在項羽手下卻得不到重用,於是就投到劉邦麾下。起初,劉邦讓他當了一個管理糧草的小官,韓信大失所望。一次偶然的機會,蕭何結識了韓信。在接觸過程中,蕭丞相發現韓信有膽有識,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多次向劉邦推薦,但並沒有引起劉邦的重視。轉眼間兩個多月過去了。漢軍將士不願在蜀中久駐,整天思念家鄉,念叨東歸,開小差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天,韓信見久在漢營仍不受重用,一氣之下離開了漢營。蕭何得知後,馬上放下尚沒處理完的緊急公務,親自策馬追趕韓信,連個招呼也來不及向劉邦打。劉邦正為軍中開小差的人日益增多而焦急,忽然有軍吏來報告說:「蕭丞相也跑了。」劉邦一聽大驚失色,說:「這還了得!我正要與他商議軍中大事,怎麼他也逃走了!」當下派人去找蕭何。一連兩天也不見蕭何的影子,急得劉邦坐立不安。再說蕭何為追韓信,不辭辛苦,一路問,一路追,直到天黑了,還沒追著韓信。正想下馬休息一下,忽然遠遠望見有個人牽著馬在河邊徘徊。蕭何頓時抖擻精神,快馬加鞭,大聲喊著:「韓將軍!韓將軍廠他策馬趕到河邊,氣喘吁吁地下了馬,氣呼呼地說:「韓將軍,咱們總算一見如故,夠得上是朋友。你怎麼不說一聲,就這麼走了?」韓信仍不吭聲。蕭何又說了一大堆勸他回去的話。這時候,滕公夏侯嬰也策馬趕到;兩個人苦苦地相求非要韓信回去不可。他們說:「要是大王再不聽我們的勸告,那我們三個人一起走,好不好了」韓信只好跟著他們回去。到了第三天,三人才回到南鄭。
  蕭何去見劉邦,劉邦見到蕭何又驚又怒,說道:「你為什麼也想逃跑?」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劉邦問他:「你追的是誰?」蕭何答道:「韓信。」劉邦聽後,很不以為然地說:「逃走的將軍有十多個了,也沒聽說你去追過誰,怎麼偏要去追韓信?這明明是在騙我!」蕭何說:「那些將軍都容易得到,可韓信卻是當今數一數二的傑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沒有第二個了。大王如果只想當個漢中王,沒有韓信也就算了;如果要準備打天下,那就非用韓信不可。您到底準備怎麼樣?」劉邦說:「我當然想打出去,怎麼能老困悶在這裡呢?」蕭何說:「大王若決定出漢中,能重用韓信,他自然會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終究會離開的。」「那麼,」劉邦下決心說:「就依著丞相,讓他做個將軍,怎麼樣?」蕭何說:「叫他做將軍,他還得走。」「那拜他為大將軍怎麼樣?」蕭何說:「很好。」劉邦當時就讓蕭何去召韓信來,馬上就拜他為大將軍。蕭何直率地說:「大王平時太不注重禮儀了。拜大將軍是件大事,不是小孩子鬧著玩兒似的叫他來就來。大王真要拜韓信為大將軍,先得命人造起一座拜將台,選個好日子,大王還得沐浴更衣,親自戒齋,然後隆重地舉行拜將儀式。這樣,才能讓全體將士都能聽從大將軍的指揮,就像聽從大王的指揮一樣。」劉邦說:「好吧,我都聽你的,請你去辦吧。」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這一歷史故事的由來。幾天以後,蕭何命人已築好了拜將壇。漢王劉邦擇了吉日,帶領文武百官,來至壇前,緩步拾級而上。只見壇前懸著大旗,迎風招展,四面列著戈矛,肅靜無嘩。一輪紅日光照將壇,真是旌旗耀武,甲杖生威。丞相蕭何已將符印斧鉞,呈與漢王劉邦。壇下一班金盔鐵甲的將官,都翹首佇望,不知這顆斗大的金印,究竟屬於何人。只見蕭何代宣王命,高聲喊道:「謹請大將軍登壇行禮!」當下陡然閃出一人,從容步上將壇。大家定睛一看,原來是韓信,頓時一片嘩然。這也難怪,一個軍中不出名的小吏,如今一下子拜為大將軍,怎不令眾人議論紛紛。眾人見漢王劉邦;丞相蕭何卻是那麼畢恭畢敬,越發感到莫名其妙。後來,韓信果然沒有令劉邦失望,沒有辜負蕭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率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在垓下設十面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劉邦平定了天下。很顯然,在楚漢戰爭中,韓信軍事才能的充分發揮和運用,乃至漢王劉邦能夠最終奪取天下,從一定程度上說,同蕭何的慧眼識才,傾力薦賢是密不可分的。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率軍悄悄離開南鄭,採納了張良、韓信所獻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揮師東進,留下蕭何負責徵收巴蜀之稅,供給軍糧。漢軍將士人蜀後,思念家鄉,東歸之心甚切,一旦東歸,個個如猛虎下山,奮勇爭先,直殺得雍王章邯的兵馬丟盔卸甲,落荒而逃。漢軍一路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便佔據了三秦之地。劉邦令蕭何坐鎮關中,安撫百姓,同時負責兵員和糧餉的籌措與補給,自己則率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向彭城進發。由於幾經戰事,這時的關中已是滿目瘡痍,殘破不堪,秦都咸陽被項羽放火燒了3個月,已成一片瓦礫。蕭何留守關中後,馬上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全力收拾關中的殘破局面。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經散亂的統治秩序,另一方面對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僅頒布實施新法,重新建立漢的統治秩序和統治機構,修建宮廷、縣城等等。另外又開放了原來秦朝的皇家苑囿園地,讓百姓耕種,賜給百姓爵位,減免租稅等等。他還讓百姓自行推舉年齡在50歲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們為「三老」,每鄉一人;再選各鄉里的三老為縣三老,輔佐縣令,教化民眾,同時免去他們的徭役,並在每年的年末賜給他們酒肉。這樣,由於蕭何辦事精明,施政有方,頒布利民法令,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復,建立了穩固的後方,保障了前線的需要。
  漢二年,劉邦乘項羽大軍東征之機,乘虛而入,攻佔了項羽的老巢彭城(今江蘇徐州)。漢軍進駐彭城後,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麻痺大意,放鬆的警惕,不久便被項羽率3萬精兵繞道殺回,將劉邦團團圍困於彭城靈壁(今安徽濉溪市南)。幸虧陳平獻「金蟬脫殼」之計,才得以帶著數十騎殘兵敗將逃回滎陽。這時,關中的壯丁多數已被征發,蕭何便調撥老弱及不到服役年齡的少年到滎陽增援,韓信也收兵與劉邦會師,劉邦這才得以重振旗鼓,與項羽大軍相持於滎陽、成皋一帶。當時,蕭何坐鎮關中,征發兵卒,運送糧草,供應漢軍;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規章,建立宗廟秩序。有關事項每次報呈劉邦,劉邦總是同意,允許照辦。即使來不及報告,蕭何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先行執行,等漢王回來再作報告。劉邦幾次戰役,棄軍逃跑,當時蕭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劉邦於死地。可蕭何每次都征發關中兵,補足漢軍缺額,劉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轉危為安。公元前203年,項羽也由於連年戰爭,陷入了兵盡糧絕的困境。而劉邦的部隊,卻由於蕭何坐鎮關中,不斷地向前方輸送糧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強糧多的好形勢。後來,劉邦越戰越強,終於逼得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
  消滅項羽、平定楚地後,諸侯聯名上《勸進表》給劉邦,推舉他為皇帝。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眾諸侯及太尉長安侯盧綰等300多人,恭聽了劉邦即帝位的詔書。劉邦稱帝後,在洛陽南宮大宴群臣。席間,觥籌交錯,君臣共飲。劉邦顯得特別高興,他說:「你們都說實話,我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項羽又為什麼會失去天下?」群臣眾說不一。劉邦最後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用他們,所以能得天下。項羽只有一個范增還不能重用,因此最後敗在我的手中。」不難看出,劉邦認為張良、蕭何、韓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這三人亦被稱為「漢初三傑。」其後,劉邦論功行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酆侯,食邑最多。許多功臣心裡憤憤不平,私下裡議論不休。他們說自己跟隨劉邦輾轉南北,身經百戰,而蕭何只不過坐在家裡發發議論,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無戰功,為什麼他的食邑反而比我們多呢?劉邦聞知此事後,就對他們說:「你們知道獵人嗎?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獵狗,而指示行蹤,放狗追獸的是人。如今諸位只是能獵獲野獸,相當於獵狗的功勞。至於蕭何,他能放出獵狗,指示追逐目標,那相當於獵人的功勞。況且你們只是一個人追隨我,多的也不過帶兩三個家裡人,而蕭何卻是全族好幾十人跟隨我,這些功勞怎麼能抹殺呢?」眾人聽罷,都無言以答。諸侯分封完畢,接著是排位次。群臣都說:「平陽侯曹參跟隨陛下南征北戰,身受70餘處戰傷,攻城掠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劉邦已經壓過大家一次,重封了蕭何,對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說什麼,不過他心裡仍然認為蕭何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君說:「在楚漢戰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麼能把像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見,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鄂君的這番議論,正中劉邦下懷,於是順水推舟,把蕭何排為第一,准許他穿鞋帶劍上殿,並封了蕭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
  劉邦論功行賞、分封諸侯後,定都的問題又迫在眉睫。起初,打算定都洛陽,後來戍卒婁敬面見劉邦,建議依借關中的險要形勢,定都咸陽(今陝西長安縣西北)。劉邦徵求張良的意見後,當即決定定都咸陽。並封婁敬為奉春君,賜姓劉。於是,劉邦暫居櫟陽,命丞相蕭何營建咸陽。公元前199年,皇宮竣工,蕭何奏請御駕往視。劉邦於是從櫟陽到咸陽,蕭何接駕,導入遊觀。最大的一座,叫做未央宮,周圍的有二三十里。東西兩方,闕門最廣。殿宇規模,亦皆高敞,尤以前殿最為豪華壯麗。武庫、太倉,分建殿旁,氣象巍峨。劉邦巡視一番後,嫌宮室過於壯麗豪華,責備蕭何道:「朕之起義,原為救民。現今天下初定,民窮財盡,怎將這座宮殿造得如此奢華?」蕭何見漢帝責怪,不慌不忙地說:「正因為天下剛剛安定,才好藉機會多征發些人和物來營建宮室,況且天子以四海為家,宮室壯麗才能顯出威嚴,也免得子孫後代再來重建。」劉邦見蕭何回答的如此得體,便轉怒為喜道:「如此說來,朕未免錯怪你了。」蕭何聽漢帝在安慰自己,接著說:「微臣此事雖蒙陛下寬宥,但來日方長,難免有誤,尚望陛下有以教之。」漢帝微笑著說:「你做事頗有遠見,朕記得當年攻破此地時,諸將乘亂人宮,未免有所攜取,惟汝只取書籍表冊而去,目下辦事有條不紊,方便多了。」蕭何亦笑道:「臣無所長,一生為吏,對於前朝典籍,視為至寶,平日得以借鑒。今為陛下一語道破。陛下天資聰慧,事事留意,真非臣下可及萬一也。」漢帝聽了大喜,便指著未央宮的四周,對蕭何道:「此處可以添築城垣,作為京邑,就叫長安吧。」從此,咸陽便更名為長安了。至此,西漢建都長安,歷時200餘年,蕭何成為該城的最早規劃和設計者。
  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做了皇帝以後,為了鞏固新興的西漢政權,便開始了逐一地翦滅異姓王的鬥爭。他見韓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權,便首先從他身上下手。其實,早在韓信為大將軍後,劉邦便對韓信有所疑忌。他一方面巧妙地利用韓信攻城略地,為漢王朝的開創立下了赫赫戰功;另一方面,待自己羽翼豐滿、實力雄厚之後,便開始一步步地排擠、貶低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當韓信在北線破魏平趙,收燕伐齊後,便虛撫韓信,封他為齊王;待漢軍兵圍楚軍於垓下、最後消滅項羽後,劉邦旋即改封韓信為楚王,使其遠離根基深厚的齊地;其後又借巡遊雲夢澤之機,設計擒住韓信,並以謀殺罪將其押回京都,軟禁起來,同時削去了韓信的兵權,最後將其降為只有虛名的淮陰侯』。
  公元前197年,陽夏侯陳稀舉兵謀反,自立為王。劉邦親率大軍前去征討。當時韓信推說自己有病,沒有隨同前往。誰知,韓信手下的人上書告發,說陳稀造反是韓信的主意,韓信與陳稀秘密約定,裡應外合,由韓信做內應,準備在一天夜裡,假傳聖旨,釋放囚在牢裡的所有奴隸和犯人,幹掉呂后和皇太子劉盈,然後共取天下。呂后一聽事關重大,便急忙秘密召見丞相蕭何,商量對策。二人商定對策後,由蕭何去執行。
  蕭何回到家中,心中百感交集,依計派出一名心腹,打扮成軍人模樣,偷偷繞到北邊轉了一圈,回來故意稱是皇上派來報信的,說陳稀已全軍覆沒,皇上就要凱旋回朝。眾臣聽到捷報,都來宮中賀喜,只有韓信稱病不出。第二天,蕭何就派人請韓信到相府赴宴,誰知韓信自稱有病,婉言謝絕了。於是,蕭何便親自來到韓信府上,以探病為由,直接進入韓信的內室。韓信見蕭何已經來了,再也無法推托,只得與蕭何寒暄一番。蕭何說:「我和你向來是好朋友,請你去赴宴,是有話對你說。」韓信忙問有什麼話。蕭何說:「這幾天皇上從趙地發來捷報,說征討大軍大獲全勝,陳稀已經逃至匈奴。韓信稱有病不上朝,已經引起人們的懷疑了。所以我來;勸你同我一起進宮,向呂后道賀,消除人們的懷疑。」蕭何說的很有道理,不由韓信不信。何況蕭何是他原保之人,更是深信不疑,便跟著蕭何來到長樂殿向呂后道賀。豈不知宮裡早已埋伏著刀斧手,呂后一見韓信中計。喝令刀斧手將韓信綁翻在地。韓信見事不妙,急忙呼叫:「蕭丞相快來救我!」哪知蕭何早已避開,哪裡還呼喊得應?呂后坐在長樂殿上,盡數了韓信如何與陳稀暗約謀反,如何欲害她和太子等罪,也不容韓信申辯,便令刀斧手把他拖到殿旁鐘室中殺死。隨後,呂后又下令將韓信的父、母、妻三族一古腦捕殺淨盡。蕭何輔助呂后,誅殺韓信,很符合漢帝「固根基」的方略,是為劉邦除去了一塊心病。劉邦對蕭何更加恩寵,加封五千戶。這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語的由來。
  蕭何計誅韓信後,劉邦對他更加恩寵,除對蕭何加封外,還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土作相國的護衛,真是封邑進爵,聖眷日隆。眾賓客紛紛道賀,喜氣盈庭。蕭何也非常高興。這天,蕭何在府中擺酒席慶賀,喜氣洋洋。突然有一個名叫召平的門客,卻身著素衣白履,昂然進來弔喪。蕭何見狀大怒道:「你喝醉了嗎?」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東陵侯。秦亡後隱居郭外家中種瓜,味極甘美,時人故號東陵瓜。蕭何入關,聞知賢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計議,獲益非淺。今天,他見蕭何仍來領會他的意思,便說:「公勿喜樂,從此後患無窮矣!」蕭何不解,問道:「我進位丞相,寵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謹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說道:「主上南征北伐,親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與戰陣,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見淮陰侯韓信的下場嗎?」蕭何一聽,恍然大悟,猛然驚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早晨,蕭何便急匆匆入朝面聖,力辭封邑,並拿出許多家財,撥人國庫,移作軍需。漢帝劉邦果然十分高興,獎勵有加。
  同年秋天,英布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征討。他身在前方,每次蕭何派人輸送軍糧到前方時,劉邦都要問:「蕭相國在長安做什麼?」使者回答,蕭相國愛民如子,除辦軍需以外,無非是做些安撫、體恤百姓的事。劉邦聽後,總是默不作聲。來使回報蕭何,蕭何亦未識漢帝何意。一日,蕭何偶爾問及門客,一門客說:「公不久要滿門抄斬了。」蕭何大駭,忙問其故。那門客接著說:「公位到百官之首,還有什麼職位可以再封給你呢?況且您一人就深得百姓的愛戴,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百姓都擁護您,您還再想盡方法為民辦事,以此安撫百姓。現在皇上所以幾次問您的起居動向,就是害怕您借助關中的民望有什麼不軌行動啊!試想,一旦您乘虛號召,閉關自守,豈非將皇上置於進不能戰,退無可歸的境地?如今您何不賤價強買民間田宅,故意讓百姓罵您、怨恨您,製造些壞名聲,這樣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會對您放心。」蕭何長歎一聲,說:「我怎麼能去剝削百姓,做貪官污吏呢!」門客說:「您真是對別人明白,對自己糊塗啊!」
  蕭何何嘗不明白,對於一般的小官吏,漢帝並不怕他們有野心。所以一有貪贓枉法行為,必遭嚴懲。對於自己這樣的大臣,漢帝主要是防止他們有野心,對於貪贓枉法那些小事,反不足輕重了。為了釋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蕭何不得已違心地做些侵奪民間財物的壞事來自污名節。不久,蕭何的所作所為就被人密報給了劉邦。果然,劉邦聽後,像沒有發生什麼事一樣,並不查問。當劉邦從前線凱旋歸來時,百姓攔路上書,控告蕭相國強奪、賤買民間田宅,價值數千萬。劉邦回到長安後,蕭何去見他時,劉邦笑著把百姓的上書交給蕭何,意味深長地說:「你身為相國,竟然也和百姓爭利!你就是這樣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謝罪去吧!」劉邦表面上讓蕭何向百姓認錯,補償田價,可內心裡卻暗自高興,對蕭何的懷疑也逐漸消失。
  鎮國家、撫百姓的蕭何,違心地幹了侵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心中很不安,總想找機會補償百姓。不久,蕭何看到長安一帶耕地狹小,百姓缺衣少食,可是天子的上林苑中卻有許多閒著的荒地用來放養禽獸。蕭何覺得太浪費了,便上奏請皇上把這些荒地分給百姓去耕種,收了莊稼留下禾桿照樣可以供養禽獸。漢帝劉邦當時正在病中,見此奏章,又恨蕭何取悅於民,一怒之下,下令將蕭何逮捕入獄。滿朝文武以為蕭何必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怕連累自己,都不敢替他申辯。幸虧有一個名叫王衛尉的人,平日素敬蕭何的為人,在侍衛劉邦時順便向劉邦探問:「蕭相國犯了什麼大罪?」劉邦餘怒未消,道:「休要提他?提起他朕就生氣。當年李斯為秦相時,做了好事都歸君主,出了差錯就攬在自己身上。現在蕭何受了商人的許多賄賂,竟要求我開放上林苑給百姓耕種,這分明是想取悅於民,自己得個好名聲嗎?不知道把我看成是什麼樣的君主了!」王衛尉聞言奏道:「陛下未免錯疑丞相了。臣聞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相國為民興利,化無益為有益,正是丞相調和鼎鼐應做的職務。民間百姓感激,斷不會感激丞相一人,因為有這樣的良相,必是賢明之君主選用的。還有一層,丞相如有野心,當年陛下在外征戰數年,他那時候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坐據關中,何至反以區區御苑,示好百姓,而去收買人心呢?」王衛尉見漢帝認真在聽,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前秦滅亡,正因君臣猜忌,才給了陛下機會。陛下若疑忌蕭丞相,不但淺視了蕭何,也看輕了陛下自己呀。」劉邦聽了,心裡雖然不大高興,但想想王衛尉的話畢竟有些道理,於是揮揮手,當天就命人放了蕭何。
  蕭何當時已是60多歲的老人了,見劉邦開恩釋放了他,更是誠惶誠恐,謹慎恭敬。雖然因為全身帶上刑具,害得他手足麻木,連路都快走不動了,而且蓬頭赤足,污穢不堪,但又不敢回府沐浴再朝拜天子,只得這樣上殿謝恩。劉邦見蕭何如此狼狽,也覺得有些過意不去,便安撫蕭何道:「相國不必多禮!這次的事,原是相國為民請願,我不允許。我不過是夏桀、商紂那樣的無道天子罷了,而你卻是個賢德的丞相。我之所以關押相國,就是要讓百姓知道你的賢能和我的過失啊!」劉邦的這段話雖然言不由衷,但對蕭何的廉政為民,終於還是默認丁。從此以後,蕭何對劉邦更是誠惶誠恐,恭謹有加了。劉邦也照例以禮相待,但蕭何從此對國事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漢高祖劉邦病逝於長樂宮,享年62歲。同年,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惠帝。蕭何繼任丞相。不過這時,蕭何年事已高。這期間,蕭何在「約法三章」的基礎上,參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當時社會情況的內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這是漢朝製作律令的開端。蕭何制定的漢律九章,刪除了秦法的苛繁、嚴酷,使法令更為明簡。公元前193年,年邁的相國蕭何,由於常年為漢室操勞,終於臥病不起。病危之際,漢惠帝親自前往探望,並趁機詢問:「丞相百年之後,誰可代之?」接著惠帝又問:「曹參如何?」蕭何聽了,竟掙扎起病體,向惠帝叩頭,道:「陛下能得到曹參為相,我蕭何即使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恨了!」
  蕭何死後,曹參繼任丞相,一切公務悉照舊章,照例而行,清靜治民,樂在其中。長此以往,一些朝臣便在惠帝面前參奏他因循苟且,惠帝也疑心他倚老賣老,便召見曹參問其緣故。曹參反問惠帝道:「陛下自思聖叨英武,能及先帝嗎?」惠帝被問得漲紅了臉,答道:「朕年未成冠,且無閱歷,如何及得先帝!」曹參又問:「陛下視臣及得蕭丞相嗎?」「朕看來似乎也不能及。」惠帝答道。「陛下說的正是!伏思先帝以布衣起家,南征北討,方有天下。若非大智慧,大勇毅,焉能至此。蕭丞相明訂法令,中具規模,行之已久,萬民稱頌。今陛下用臣為相,只要能夠奉公守法,遵照舊章,能繼舊業,已屬幸事。若自作聰明;推翻成法,必致上下紊亂,恐欲再求今日之太平,已無可得矣!」惠帝恍然大悟。就這樣,曹參位相3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