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補鈣才對
治療骨質疏鬆症,有一個最新「打針」的方法,衛生署通過注射的新藥,跟過去口服藥的效果差不多,但是好處是-副作用變少了,口服要每星期吃一次,針劑只要每三個月施打一次就可以,費用大約在4000~5000元。
針劑主要是打磷酸鹽的部分,同時也必須搭配鈣片的服用;目前還有其他針劑的劑型,作用的方式是不太一樣的,例如一個成分類似,合成的副甲狀腺素,直接是抑制蝕骨細胞的作用,所以效果也是不錯的。
葡萄糖胺:很多人以為它可以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關念,基本上,它可以補充的是「關節軟骨」的部分,比較適用於關節炎患者。
骨頭有三個部分:
成骨細胞-製造固定的量。
蝕骨細胞-吃掉固定的量。
骨細胞-功成身退,休眠狀態。
小時候因為成長的關係,成骨細胞分泌的成分比較多,蝕骨細胞比較少,所以可以累積骨本,大約到了25~30歲左右就達到平衡,可是之後蝕骨細胞的功能就會比較強,壓過成骨細胞,這時骨頭就會越來越空洞。
有三個部位,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用來判斷骨鬆造成骨折最重要的部位:
1. 手腕。
2. 胸椎與腰椎交接點的部分。
3. 髖關節。
一. 造成骨質疏鬆症的原因
1. 體內雌激素濃度降低:除了更年期之外,另外像是卵巢摘除的病人。
2. 鈣的攝取量減少。
3. 維他命D不足:平日在戶外活動,有接受陽光照射的話,皮膚就會產生活性的維生素D,若常期不曬太陽的人,維生素D也會不夠。
4. 身體運動量減少:骨頭沒有接受到正常的負荷、剌激,間接也會造成骨質流失。
5. 酗酒或飲食習慣不良。
6. 婦女停經。
7. 甲狀腺或副甲狀腺功能抗進。
8. 長期臥床。
9. 類固醇服用過多所引致。
2008年2月-最新紐西蘭的研究指出:尤其更年期女性,鈣質攝取過多,他們認為可能會沉積在血管當中,造成中風,或者是心血管疾病。
年紀增長時,血管肌肉代謝的能力變差,特別是對於70歲以上的婦女,當血中的鈣濃度偏高時,血管壁的肌肉受到鈣離子高濃度的剌激,就會造成血管肌肉的硬化或鈣化,這就是所謂動脈或血管硬化的問題,尤其在年長時,肌肉細胞差,代謝也變差,就更容易造成硬化的情況。
骨質檢測:50歲以上的婦女,健保每年免費提供一次,若是自費就需要花約600元。
二. 每日鈣的建議攝取量
1. 碳酸鈣:是最普遍也是技術最成熟的,大部分可以在醫院拿到的都是碳酸鈣,
優點:價格便宜,單顆鈣的含量比較高。
缺點:因為是碳酸,所以會造成脹氣,很多人吃了肚子會不舒服,甚至還有便泌的現象。
2. 檸檬酸鈣:是最新的產品。
優點:標榜是最容易吸收。
缺點:價格最貴,單顆含鈣量只有碳酸鈣的一半,所以要吃比較多顆。
孩童:1歲至3歲 500 mg
4歲至10歲800mg
10歲至18歲1200mg
成年人:停經前的婦女1000mg
停經後的婦女1500mg-停經的前後五年內,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黃金時期,要盡早做骨質密度檢測。
男士1000mg
懷孕期/哺乳中的婦女1000mg
PS:六歲以前的小孩,若要提供任何營養補充,可以詢問小兒科醫師,六歲以後到青少年時期,可以至藥房或藥妝店購買「兒童綜合維他命」,一天一顆即可,其中就含有鈣質,不需再額外的補充,成人也是服用「綜合維他命」,內也含有鈣質,也不需再另外多加;如果擔心自己是否骨質疏鬆,就到醫院去做檢查,若證據顯示你產生了骨質疏鬆,立刻就醫請骨科醫師開立處方,不要自己胡亂補充。
三.鈣在哪些食物裡?
每100公克(g)鈣含量
小魚乾1700毫克(mg)。
黑芝麻1241毫克(mg)白芝麻鈣含量,約是黑芝麻的四分之一。
乾酪 970毫克(mg)。
酵母粉 348毫克(mg)。
海菜 311毫克(mg)。
黃豆 216毫克(mg)增加造骨細胞活性,同時抑制蝕骨細胞。
番薯葉 153毫克(mg)。
豆干 120毫克(mg)。
鮮奶 114毫克(mg)。
空心菜 94毫克(mg)。
豆腐 90毫克(mg)。
青江菜
綠花椰
大骨湯:鈣質粘在骨頭上非常的紮實,再怎麼煮也煮不出太多的東西;在台灣有比較小型的研究,發現其實大骨湯裡的鈣質是很低的,多吃一些含鈣食物,才是鈣質比較好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