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春秋五霸之首霸

春秋五霸之首霸

  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姜姓,名小白。他在位期間(前685年~前643年),選賢任能,改革齊政,使國富兵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齊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地處黃河下游,土質肥沃,靠山臨海,有漁鹽之利,是東方最大的諸侯國。齊國國君的始祖叫姜尚,因其祖先曾封於呂,故又叫呂尚。姜尚即人們常說的姜太公,曾為周王朝立下很大功勞,被封於齊。
  從姜尚下傳至第十四個國君是齊襄公,即小白的哥哥。襄公當政(前697年~686年)時,荒淫無道,政治腐敗。他因與其妹私通而殺了魯桓公;耗費大量民脂民膏興修宮殿,供其享受;整天狩獵遊玩,不理國政。下級官吏和廣大士兵都不免凍餓,人民的生活則更加困苦。他又賞罰不明,隨意誅殺臣下,搞得人人自危。連他的親兄弟也因害怕被殺,而逃往國外。公子糾由管仲、召忽輔佐,逃到魯國;小白這時則由鮑叔牙輔佐逃到了莒(今山東莒縣)。齊襄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秋,襄公令大夫連稱和管至父率兵戍守葵丘(今山東淄博西)。臨行前約好,今年瓜熟時去,明年瓜熟時替回。可是一年過去了,齊襄公卻不發兵替換。連稱、管至父幾次請求代換,都遭拒絕。於是連,管二人便利用戍卒的不滿情緒,聯合襄公的叔伯兄弟公孫無知,發動兵變,打回臨淄,殺了齊襄公,公孫無知立為齊君。次年,公孫無知又在雍林被人殺死。
  齊國喪君,大臣們緊張地開始策劃擁立新君。齊國正卿高俁西,自幼與小白非常要好,便暗中派人去莒召小白回國即位。同時,也有人要接年長一些的公子糾回國為君,而魯國也正準備護送公子糾回齊,並派管仲帶兵在途中攔截回國的小白。雙方相遇,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身上銅製的衣帶鉤,險些喪命。為了迷惑對方,小白佯裝中箭而死,乘一輛輕便小車,晝夜兼程向齊都駛去。公子糾及魯軍以為小白已死,穩操勝券,便放慢了回齊的速度,六天後才趕到。這時小白早已被擁立為齊君,並發兵乾時(今山引缶淄西),大敗魯軍。小白登上了齊國國君的寶座,他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一時間齊國大治。實行國野分治的方法,國都為國,其他地方為野。國中設二十一鄉,其中工商六鄉,士十五鄉。每五家為一軌,軌設軌長。每十軌為一里,里設里司。每四里為一連,連設連長。每十連為一鄉,鄉設良人。再為臣設三卿,工設三族,商設三鄉,澤設三虞,山設三衡,加強管理。對於野,以三十家為一邑,邑設邑司。十邑為一卒,卒設卒帥。十卒為一鄉,鄉設鄉帥。三鄉為一縣,縣設縣帥。十縣為一屬,屬設大夫。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屬大夫分別治理。並劃分各級官員的職權範圍,屬大夫管形獄,縣帥管劃分田界,鄉帥管一般政事,要求他們兢兢業業,不許荒廢政事,不然處以刑罰。每年正月,五屬大夫要向桓公匯報述職,桓公根據政績來進行獎懲。
  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規定士鄉的居民必須服兵役。每家出一人為士卒,每軌為一伍,伍由軌長率領。每裡五十人為一小戎,小戎由裡司率領。每連二百人為卒,卒由連長率領。每鄉兩千人為一旅,旅由良人率領。五鄉一萬人為一軍,十五鄉共三軍,桓公、國子、高子各率一軍。農閒時訓練,由戰事時出征。這樣既提高了士兵戰鬥力,也不必支付養兵的費用。另外,為解決武器不足的問題,規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贖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贖罪,犯輕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贖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屬贖罪,銅用來鑄兵器,鐵用來鑄農具。訴訟成功則要交一束箭。從此,齊國的兵器也漸漸充足起來。
  齊桓公改革之後,齊國國力大為增強,齊桓公開始走上稱霸的道路。他先是與鄰國修好,歸還給魯國以前侵佔的棠、潛兩邑,讓魯國作為南邊的屏障;歸還衛國以前侵佔的台、原、姑、漆裡四邑,讓衛國成為西邊的屏障;歸還燕國以前侵佔的柴夫、吠狗兩邑,讓燕國成為北部的屏障。桓公五年春(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另外,齊桓公還滅了郯、遂等小國。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陳歷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齊國,桓公想任命他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為工正。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莊公送齊桓公到齊境。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向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對燕無禮。」於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給了燕國,叮囑燕君學習召公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時一樣給周朝納貢。諸侯聽說此事,都擁護齊國。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薑是魯閔公的母親,她和魯公子慶父淫亂。慶父弒閔公,哀姜想立慶父,而魯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姜,將其殺死。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衛文公被狄人騷擾,向齊求救。齊打敗狄人,並為衛國築楚丘城,把衛國臣民遷到那裡。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遊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聽,晃個不停。齊桓公出船,大發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國也不高興,把蔡姬又嫁給別人。桓公發怒,興兵討伐。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齊桓公帶領魯、宋、陳、衛、鄭、許、曹七國諸侯伐蔡,蔡國臣民反叛。又討伐楚國,楚成王起兵迎戰,問:「為什麼來到我國?」。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對我國先君太公說:『你要討伐諸侯,輔助周室。』給我們先君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的土地。楚國沒有進貢包茅,使周王祭祀時沒有用來縮酒的東西。周昭王南征沒有回來。是因為這些來責問。」楚王說:「沒有進貢,實有此事,這是寡人的過錯。昭王南征沒有回來,你問漢水去吧。」齊軍打到陘。夏,楚王派屈完帶兵抵禦,齊軍退回召陵。屈完對桓公說:「你講道理就算了。如果不,那麼楚用方城山作為城牆,長江漢水作為護城河,和你決戰。你還能打贏嗎?」於是和屈完講和退兵。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周襄王派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諸侯朝服之車),不要桓公下拜受賜。桓公想不拜,管仲說:「不可。」,於是桓公還是下拜收賜。秋,又和諸侯會於葵丘,周派宰孔參加。桓公越來越驕傲,諸侯有不少背叛的。宰孔對晉侯說:「齊桓公太驕傲了。」這年,晉獻公死,晉國發生內亂,秦穆公立公子夷吾為晉君,桓公也出兵平亂。這時周朝式微,只有齊、晉、楚、秦強大。晉國內亂,秦國偏遠,楚王以蠻夷自居,齊桓公成為中原的霸主。桓公說:「寡人向南打到召陵,望見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才返回。諸侯不要違背寡人。我三次聯合諸侯出兵,六次和諸侯會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說以前三王偉大,現在我和他們有什麼兩樣嗎?我想在泰山封禪。」管仲勸說,桓公不聽。管仲又說,要得到遠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禪,桓公才不考慮這事。
  齊桓公做了國君,心記一箭之仇,常想殺死管仲。當發兵攻魯之時,鮑叔牙對桓公說;「您要想管理好齊國嗎?有高候和我就夠了。您如想稱霸,則非有管仲不可!」桓公胸懷大度,放棄前嫌,當即接受了鮑叔牙的意見,並派他親自前往迎接管仲,厚禮相待,委以重任。由於桓公求賢若渴,在他周圍聚集了許多象管仲、鮑叔牙、高候、隰朋一類的傑出人物。特別是得到管仲之後,桓公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找到了幫他振興齊國的人。管仲在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
  春秋福年,周天子威信大不如前,再也不能號令諸侯了。各國諸侯,為了爭奪勞力、掠奪財富和兼併土地,都企圖做天下霸主,迫使所有諸侯國俯首納貢。這樣,大國爭霸的鬥爭就不可避免地提上了歷史的日程。齊桓公在國力強盛之後,便在諸侯之間積極展開了爭霸活動。公元前684年,首先起兵進攻西南方的魯國,魯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北)應戰。魯莊公採納曹劌的建議,等齊軍氣衰之後,進行反擊,大敗齊師,使其爭霸受挫。但此後,桓公接連三次出兵伐魯,都取得了勝利,奪取了魯國不少土地。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召魯莊公在柯(今山東阿城附近)舉行會盟,並按約歸還了魯國的失地,使桓公在諸侯中贏得了很大聲譽。在短期內,齊桓公還接連征服了郯(今山東郯城西北)、遂(今山東肥城南)、莒、徐(今江蘇泗洪東南)、萊(今山東黃縣東南)等國,據說臣服於齊的小國達三十一個。公元前679年,齊桓公召集宋桓公,陳宣公,衛惠公等在鄄(今山東鄄城北)會盟,諸侯們共推齊桓公為霸主,齊國開始稱霸。
  春秋以來,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山戎和狄族的勢力強大起來,並經常騷擾燕、邢、衛等國。齊桓公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聯合燕國打敗山戎,又聯合宋、曹等國制止了狄人的擾害,為邢國和衛國築起了新的城邑,使「邢遷如舊,衛國忘亡」,在諸侯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齊桓公爭得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後,進而向南發展勢力,要使南方的楚國也承認齊國的霸權。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齊、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八個諸侯國聯軍,首先討伐依附楚的蔡國,蔡人望風潰逃。於是乘勝向楚國進軍。楚成王見齊軍來勢甚猛,一面親率大軍迎戰,一面派大夫屈完與齊講和。齊桓公見楚方無隙可乘,便在召陵(今河南郾城東)與楚訂立盟約,使楚承認了他的霸主地位。此後,齊桓公幾次大會諸侯,還有一次擁立周襄王,尊崇周天子的活動。公元前651年,葵丘之會,周天子也派人參加了,齊桓公的霸業達到了頂峰。
  公元前645年,管仲、隰朋相繼死去。桓公任用易牙、開方、豎刁三個阿諛諂媚之臣執政,政治漸漸腐敗。公元前643年,威武一世的齊桓公病死。他的五個兒子為爭君位互相攻擊,無暇顧及桓公喪事,致使齊桓公屍體存放了六十七天,腐爛生了蛆。從此,齊國的霸業也驟然衰落了。齊桓公一生顯赫,是一位有治國才幹和雄圖大略的統治者,他在自己的國內實施了一些整頓和改革,收到了富國強兵的效果,在春秋列國中成為第一個霸主。雖然爭霸戰爭對社會經濟有很大破壞,勞動人民對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對中國的統一和各民族的融合,對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