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和拉肚子
預防便祕有撇步
1. 定時排便。
2. 攝取高纖維食物:
胚芽米、麥片、韭菜、芹菜等。
3. 每天補充2,000~2,500cc的水分。
4. 勿吃宵夜,勿依賴瀉藥。
5. 按摩腹部刺激腸胃蠕動。
腹瀉時,這樣做:
1. 禁食一餐,再試流質飲食。
2. 停瀉後吃點軟質飲食:
稀飯、麵條、白吐司等。
3. 太油、太辣都不好,避免乳豆製品。
4. 喝點運動飲料蔬果汁。
腹瀉的原因及症狀為何?
1. 病源體的感染: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或黴菌的感染。
2. 腸道本身炎症:如潰瘍性結腸炎。
3. 飲食本身的炎症:對食物或牛奶過敏、乳糖不耐症….等。
4. 藥物方面:長期服用抗生素,抑制腸內正常細菌的生長,導致病菌增生。
5. 情緒因素。
症狀主要是大便次數增多,或糞便水量增加。但如有腹痛轉移至右下腹、發高燒、血便、持續嚴重腹瀉、脫水休克等情形應速至醫院。
腹瀉居家注意事項:
1. 先禁食一餐,而後試著進行流質飲食(如:開水、果汁、稀釋的運動飲料)
2. 若進食後腹瀉之情形未再發生,可開始進行軟質飲食(如稀飯、麵條、白吐司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
3. 儘量勿食有刺激性的食物,或太油、太辣的食物及乳製品、豆製品(以免增加腸胃系統之負擔)
4. 腹瀉會導致體內鈉離子和鉀離子的流失,所以應補充含有鈉與鉀離子的食物(如:運動飲料、柳橙汁、葡萄汁、蔬菜汁、香蕉等)。
便秘的定義及預防方法
醫學上對便秘客觀定義為:排便次數一星期中少於3次、或3天以上才排便、或每天糞便重量小於35公克都稱為便秘。
1. 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雖無便意,亦應每日固定時間坐在馬桶上,尤其以每日早餐後最佳。
2. 攝取充足水分及高纖維食物:如胚芽米、麥片及韭菜、芹菜等蔬菜、水果;每天補充2,000~2,500cc左右的水分。
3. 勿養成服用瀉藥的習慣:依賴瀉藥排便,久而久之會使排便功能衰退,導致無法自然排便。
4. 適當的運動、三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勿吃宵夜。
5. 按摩腹部、刺激腸胃蠕動。
消化不良的定義
臨床上通常將消化不良定義為「長期而反覆發作之上腹部不適,且無臨床、生化方面、胃鏡檢查、或超音波檢查足以証實之器質性病變」。
*所謂器質性病變包括:潰瘍、膽結石、胰臟炎、胃食道灼傷、腸躁症等
消化不良的分類
1. 類似潰瘍的消化不良:實際沒有潰瘍,但症狀和潰瘍相似「餓會痛,飽會脹」。
2. 腸胃蠕動不良的消化不良:由於蠕動不良,造成食物在腸道中時間延長,所以會有「胃糟糟」,胃悶脹之感覺。
3. 胃酸過多狀之消化不良:嘴巴逆流酸性或苦性物質,偶而胃痛,稀便
消化不良的原因
1. 腹瀉或便秘患者。
2. 特定的食物:因個人特殊體質,致使食用某些食物易造成消化不良。
3. 藥物:服用抗發炎藥,會改變腸道內的菌叢。
4. 不良嗜好:咖啡過量、飲酒過量、抽煙過量都和消化不良的發生有關。
何謂大腸激躁症?症狀為何?
指腸胃比較敏感,是一種慢性疾病,就是患者的腸道蠕動收縮比一般人還快,不僅是大腸還包括胃和小腸也會有一些症狀,因而產生腹絞痛、拉肚子、便秘及脹氣等症狀,尤其焦慮症及憂鬱症患者更為常見。
常見臨床症狀如下:
(1)腹部絞痛、脹氣。
(2)排便次數1天多於3次或1週少於3次。
(3)糞便外觀呈「羊糞狀」硬塊或稀軟便,嚴重時為水便並帶有黏液。
(4)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互出現。
(5)殘便感,排便不乾淨。
(6)排便急迫感。
(7)不舒服症狀只發生於白天,夜晚及睡眠時較不會。
(8)雖長期受腸胃症狀困擾,但體重並不會減輕,亦不會有嚴重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