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興蹴鞠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從諫如流,勵精圖治,國家興盛,百姓樂業。經濟發展帶來文化繁榮。詩賦、音樂、雜技等逐漸興起來了。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蹴鞠遊戲,也進入了鼎盛時期。
話說長安城百業興旺,唐太宗李世民看到這一切,心中十分得意。有時間還微服出宮,一邊體察民情,一邊觀看民間娛樂。一日,在東郊廣場,看到一夥人在蹴鞠,爭搶激烈,便駐足觀看。這時,場上一壯漢飛起一腳,把鞠蹴進了鞠門,並直奔唐太宗腳下。唐太宗用腳將鞠停住,低頭看了看,覺得這鞠的外形粗糙,有礙觀瞻。於是他萌生了改造鞠的念頭。
回宮以後,太宗召見大將軍李靖,並讓他把軍中訓練用的鞠帶了一隻來。李靖將鞠呈上,太宗看了看,這鞠是用兩塊獸皮縫製成的,裡面塞滿獸毛,外邊用繩網兜勒,顯得很笨重,彈性也很差。
太宗問道:「李愛卿,我大唐軍中訓練用的鞠,都是這樣的嗎?」。
李靖答道:「是的,陛下。」。
太宗說:「這鞠從春秋戰國,到秦、漢、晉、隋,再到我朝,歷經近千年,可是仍然沒有多大改觀。我想,當今我朝一派繁榮昌盛,再看這鞠,與盛世景象不相協調,應該改造一下。再則,遊戲的方法也要改革,方顯出我盛唐特色。」。
李靖回道:「陛下所言極是,臣馬上著人落實。」。
李靖回去後,立即組成兩個班子。一個班子研製新鞠;一個班子研究蹴鞠新法。並在全國徵集蹴鞠改革方案。一個半月,新鞠改造完成,蹴鞠新法出台。上呈皇上御覽後,太宗對這兩項改革十分滿意,當即獎賞了大將軍李靖。
新鞠的製作與舊鞠有很大不同,改用八片尖狀獸皮縫成圓團形的殼,其形體更圓了;裡面不再充塞獸毛,而是放置豬尿脬等動物的膀胱,作為氣囊,再用風箱充滿氣。不僅美觀,而且重量減輕,彈性良好。
遊戲方法做了更大的改革。兩個球門改成一個,立在了蹴鞠場地中央,高三丈,上部張掛繩網,網中間留出一個闊五尺的圓洞。蹴鞠雙方分列在鞠門兩側,身體不再相互接觸了。一方要將鞠高高蹴起,穿過網洞;另一方必須不使鞠落地,並數次用腳傳遞,再蹴過網洞。鞠落入己方場地為失誤,蹴鞠網洞不過為失誤。最後以蹴過網洞次數多的一方為勝。
這一改革,促進了蹴鞠活動的廣泛開展。
由於鞠體變輕,蹴鞠的技藝也有了新的發展。除了雙手外,身體的其他部位都可以接觸鞠體。以蹴得高而准為技藝高超和精彩。
也由於對抗雙方陣容獨立,不再身體接觸,女子也可以蹴鞠了。而這女子蹴鞠,也成了大唐國都長安城的一道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