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娶妻之謎:唐代為何宦官娶妻之風如此盛行?
古代宦官娶妻現象的由來
宦官是所謂的“刑餘”之人,因為身體殘缺,本不具備婚娶的條件。但是,宦官娶妻現像在歷史上卻由來已久,且屢見不鮮。從現存的史籍來看,宦官大量娶妻最早出現於東漢,《後漢書·劉瑜傳》就有“常侍黃門亦廣妻娶”的記載。東漢宦官娶妻雖然比較廣泛,卻受到了當時社會輿論的批評與譴責。如《後漢書周舉傳》雲:“豎宦之人,亦復虛以形勢,威侮良家,取女閉之,至有白首歿無配偶,逆於天心。”這段文字,說明當時的人們非但不認為宦官“取(娶)女”是一種婚姻關係,反而覺得是對女性的摧殘與迫害。
唐代,宦官娶妻現象空前絕後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唐代,宦官娶妻現像已經蔚然成風。從《新唐書》、《舊唐書》、《全唐文補遺》、《文苑英華》以及唐代碑刻等有關記載可知,在唐代,凡是有官職的宦官一般都娶妻,有的還不止一個妻子。唐代宦官娶妻的普遍性,在包括東漢、明朝在內的歷代宦官王朝中,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據筆者統計,唐代宦官娶妻者,五品以上的高層宦官佔49.3%,六品以下的中下層宦官佔50.7%。中下層宦官所佔比例如此之高,是唐代宦官普遍建立婚姻關係的真實反映。從唐代有關史籍及相關資料看,還沒有發現對宦官娶妻問題提出批評和指責。這說明,當時的人們至少已經默認了宦官們所建立的婚姻關係。
唐代宦官娶妻是非常講究的。
首先,重視女方門第。碑誌資料中關於宦官炫耀妻族門第如何高貴顯赫的記載,就是這種擇偶觀念的反映。其次,重視女方德行。要求配偶“德行溫厚”、“柔順淑德”、“令淑昭著”、“溫恭允塞”等,即做到“三從四德”。再次,重視女方容貌。如高力士之妻呂氏其貌“國姝”,宦官韋某之妻宋氏“姿容婉婌”,楊玄略之妻竇氏“凝姿迴秀”,駱明珣夫人焦氏“蘊嘉柔之姿” 。此外,宦官娶妻還重視女方年齡。墓誌記述女子嫁給宦官時,多為“年洎初笄”、“笄年”、“及笄”,也就是十五歲左右。上述種種情形,均可說明宦官對配偶並非不加選擇,草草了事,而是有著諸多的高標要求。
唐代的宦官盛行娶妻有五個原因
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加以認識。
其一,唐代是一個開放性很強的時代,社會環境比較寬鬆,就連皇帝也對宦官娶妻大開綠燈,如李輔國娶元氏為妻時,就是唐肅宗做的媒。
其二,宦官娶妻後,雖然無法盡到做丈夫的義務,卻可以得到有妻有家的滿足感。
其三,宦官雖然喪失了生育能力,但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宗法觀念壓力下,通過娶妻繼而收養子女,從而實現形式上的“傳宗接代”。
其四,唐代宦官通過娶妻嫁女,實現與其他家族的聯姻,來謀求政治上的長盛不衰。
其五,唐代宦官大都比較強悍,他們或參與決策,或控制軍權,或兼併土地,或營建府宅,甚至直接操控皇帝的廢立。凡是朝官擁有的特權,他們也都同樣力爭擁有,比如娶妻成家。
宦官娶妻是一種建立在大批婦女痛苦之上,是以犧牲廣大婦女的利益為基礎的婚姻關係。青春貌美的少女,卻要陪伴閹人度過漫漫人生,不能不說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痛苦。
嫁給宦官的苦命女人有哪些?
在這些不幸的女子中,有的以死與命運抗爭,如內侍李某娶滄州饒安縣尉戴某之女為妻,但“天不降衷,當年即世”,顯然是非正常死亡。有的心灰意冷,皈依佛教,如大宦官焦希望之妻李氏,“浮圖域中,……支提鬱起,像法恆存。”內侍雷某夫人宋氏,號功德山居長,丈夫死後,“頓悟空色,了歸禪定”,遁入空門。此外,有的宦官還要求配偶從一而終,在丈夫死後要守節,不能改嫁,如宦官樂輔政死後,其夫人成氏年僅二十六歲,“守志孤孀”。這一把把辛酸之淚,無不揭示了唐朝宦官娶妻成風背後的殘酷和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