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地院以「社經地位」判決我賠償100萬,合理嗎?

地院以「社經地位」判決我賠償100萬,合理嗎?

地院以「社經地位」判決我賠償100萬,合理嗎?

按「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因侵權行為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有侵權行為時起,逾十年者亦同。」分別為民法第195條第1項、第197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於知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二年內或自有侵權行為時起十年內,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惟所謂「相當」,法院自應以實際加害情形與其人格法益影響是否重大,及被害者之身分地位與加害人經濟狀況等關係定之,是地院苟將「社經地位」納入考量與其他因素綜合判斷之,本文認為尚難率斷其不合理,但苟僅以「社經地位」為唯一判斷標準,自是未洽。

另依民法第195條第1項、第197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係以「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為其要件,並未將「刑責是否判決有罪或無罪在案」列為其要件,是刑事庭雖判決恐嚇部分無罪,惟苟符合「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之要件,法院非不得依被害人之請求,依實際加害情形與其人格法益影響是否重大,及被害者之身分地位與加害人經濟狀況等關係定相當之賠償金額,併予敘明。

來源:台灣法律網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