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對話激發出相同的腦部活動

對話激發出相同的腦部活動

研究發現,說話的人與聽話的人有類似的腦部活動。

      July 26, 2010 -- 最新研究顯示,語言溝通是指說話的人以一種溫和的融合大腦過程(所謂心靈的會議)傳達給聽眾,這種過程有助於理解對方說了些什麼。
  
  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幾個實驗中,以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技術研究12位以英語為母語的聽眾、以英語為母語的說話者、以及一位以俄語為母語之說話者的腦部活動。
  
  他們發現,說話的人與聽話的人在大腦活動方面是類似的;講故事的人和聽眾在同一個區域都「亮」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Greg J. Stephens博士向WebMD表示,在研究人員的觀點,發生神經耦合就是成功溝通的基礎。
  
  這篇文章指出,所有聽眾「相似」的反應模式強調,他們以類似的方式處理進來的言語資訊。
  
  【研究】
  研究人員針對傳播者和聽眾進行腦部掃描,首先,當說話者講出一個長的、未經預演的故事。然後,說話者講出一個發生在數年前的經驗,是個新的、未經預演、約15分鐘的故事。之後再請俄國的講者以同樣的程序講一遍。
  
  Stephens博士向WebMD表示,如果你的措詞聽眾不瞭解,神經耦合就會很少。這只適用於低階的聽覺區,他們聽到俄語,但沒有任何動作。
  
  Stephens博士表示,當用俄語說的時候,結果截然不同,在聽到故事時,大腦的區域顯示不同於說話者和聽眾類似的活動,這顯示出用外國語言對話時,參與者不能「設法得到訊息」。
  
  他表示,研究人員認為,只有在你共享這個對話時才會有「耦合」出現,也就是說,要用相同的語言交談才行。
  
  此外,研究人員指出,在研究參與者大部份的大腦區域中,聽眾的大腦活動比說話者落後1至3秒。
  
  【神經耦合】
  Stephens博士向WebMD表示,這是真的,如果你注意大腦,平均來說,聽眾的活動是比說話者延遲的。這是合理的,因為需要時間處理進來的資訊。
  
  不過,他補充,當你仔細觀察動態過程,似乎在同一時間有隔離區回應。許多回應以延遲的方式,突顯某些預期方式的反應。
  
  他表示,這篇研究指出,參與交談的人神經耦合越強,溝通越好。
  
  研究人員指出,這篇研究也確認了大腦中的一個小區域,聽話者在腦部這個區域處理說話者的腦部活動。聽話者的預期反應位於跟預期反應和價值呈現有關的區域。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預期的反應可能會提供聽話者更多時間來處理他們所聽到的東西,以及更多的時間來理解有關的預測元素。
  
  Stephens博士向WebMD表示,這是有效的,因為說話者的大腦與聽話者的大腦類似,使用相同的架構下,用自己的大腦來預測另一人在說什麼是合理的。
  
  Stephens博士向WebMD表示,在大多數情況下,神經科學、神經系統、以及人類大腦都是獨立研究的。他認為,當他們解開這個約束,他們所呈現的東西是非常有益的,與我們如何跟他人互動非常有關。我們應該密切注意這種互動,很可能因此而學到很多東西。
  
  這篇研究發表在2010年7月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


出處: WebMD Health News
作者: Bill Hendrick
審閱: Louise Chang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