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
《論語》中,君子一詞共出現107次,小人24次。君子小人皆有二義,其一以有無道德區分,其二則分指貴族和平民。《論語》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義。如小人的24次,用指平民的,僅只四次。
以君子和小人作對比,約十三四次,絕大多數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週一類的簡單句子。孔子教育學生,首重德行,所以論到君子修養的地方最多,涉及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
這裡面很有趣味的一個說法,是君子不器。孔子認為君子須博學廣通,不能像器具一樣,只有單一的用途。子貢在弟子中最聰明,學業一流,為孔子所喜愛。子貢也終生敬仰老師,孔子過世,弟子依禮守墓三年,惟獨子貢守了六年。公冶長篇第四章,子貢問孔子,我是什麼樣的人,孔子說:「汝,器也。」問是何器,孔子說:「瑚璉也。」瑚璉是祭祀時盛放糧食的竹器,上頭飾以美玉,相當尊貴。孔子比子貢為瑚璉,意在讚賞他的資質美好。可是瑚璉再華麗,仍然是器呀。
有了孔子所說的不器,老子的大器晚成倒顯得小氣了。既然不器,還管它是大是小?
孔子說:「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不能找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去試探考查君子,但君子卻可以接受重大任務;相反,小人擔不了大任,小事情上卻能夠玩得滴水不漏。
孔子週游列國,閱人多矣,對於領導者層面上的君子小人,認識深刻,故曰:「君子易事而難悅也:悅之不以道,不悅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悅也:悅之雖不以道,悅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此話怎講?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討好他卻難。用不正當的方式去討好,討不了好。小人正相反。為什麼說在君子底下做事容易,在小人底下做事難呢?君子用人是量才而用,小人則求全責備。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明白,小人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決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在工作上,功夫要用來取悅上司。進一步來講,小人靠這一套若能成功,在官場一帆風順,那些被取悅的在上者,自然也都不是君子。君子小人之辯不是學問,是常識,人皆能懂,然莫能奈何。這一點,孔子已經懶得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