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8-12-22 11:08 只看該作者
牛奶是生鏽的脂肪
事實上,說牛奶是最不易消化的食物絕不為過,牛奶呈液體狀,不少人在口渴時用它取代飲用水來喝,這是很大錯誤。
牛奶所含的蛋白質,其中八成為酪蛋白,進入胃中後立即凝固,非常不易消化。
而且市售的牛奶成分都經過均質化。所謂均質化,是指為了使剛擠出的牛奶的脂肪成分均等化而進行攪拌。在攪拌時,空氣會混入牛奶,使脂肪成分變成過氧化類脂物。
所謂過氧化類脂物,顧名思義,就是「氧化過度的脂肪」。更簡單明白地說,即「生鏽的脂肪」。這與活性氧同樣,對身體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這種生鏽的牛奶,會再以一百度C以上的高溫來殺菌。酵素不耐熱,在48-115度之間就會死亡。也就是說市售的牛奶
不但未含有重要的酵素,而且脂肪氧化成為過氧化物,蛋白質也因高溫而變質,在某種意義上,變成是非常不好的食物。
若用市售的牛奶取代母牛的牛乳來餵小牛,據說小牛四、五天就會死亡。所以未含酵素的食物是無法維持生命的。
[牛奶是小牛的飲料]
牛奶原本是提供小牛喝的飲料,因此所含的成分也適合小牛的成長,小牛成長所需的養分,對人類未必有用。
`
自然界中,沒有一種動物成年之後仍在喝奶。這是自然法則。只有人類才會將不同種類動物的乳汁刻意加以氧化來引用。
換言之,這違反了自然法則。
若有人以為牛奶與人類的母乳相似,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排列出牛奶與母乳的養分,兩者都含有蛋白質、脂肪、乳糖、鐵分、鈣質、磷、鈉、鉀、維生素等,確實讓人感覺相當類似。
但是他們的質與量完全不同。
牛奶所含的蛋白質,只要成份為酪蛋白,如前面所述,這是人類胃腸很難消化的物質。牛奶中還有能提高免疫機能的抗氧化物質「乳鐵蛋白」,母乳中的乳鐵蛋白含量約0.15%,遠超過牛奶的0.01%。
乳糖是僅存在哺乳類的「乳」中的糖。本來乳就是僅供剛出生的嬰兒喝的。即使是乳梅?普遍不足的日本人,在嬰兒時期,只要身體健康,依然有充分的乳酸?。而且母乳中所含的乳糖量約7%。牛奶則只有4.5%。
我認為人類嬰兒時期能夠喝到含有較多乳糖的母乳,但是成長之後分解乳糖的酵素會逐漸消失,這是成長之後就無須再喝母乳的大自然的規則。
因此,愛喝牛奶的人最好改喝未經均質化的低溫殺菌牛奶,而且偶爾喝就好。原來就不喜歡牛奶的人或是小孩則無須勉強。
因為,牛奶對人體沒有任何好處。
事實上,我從沒有見過一個每天都喝優酪乳,仍能擁有良好腸相的人。大多數美國人每天都飲用大量牛奶,但是卻有非常多的人為骨質疏鬆症所苦。日本人每天喝富含兒茶素的綠茶,胃相也不佳。擔任茶道老師等工作,每天大量喝茶的的人,有不少人出現胃癌前驅症狀的萎縮性胃炎。胃相、腸相不佳的人不能稱為健康的人。
那麼,為什麼會使胃相、腸相惡化的作法,卻被認為對健康有益而在坊間流行呢?我認為可能是大家只看到食物中某一種成分的效能吧!
以綠茶為例。綠茶中的豐富兒茶素,確實有殺菌效果和抗氧化作用。因此而產生出多喝綠茶可以長壽,或能夠預防癌症的說法。其實我很久以前就對這種「兒茶素神話」抱著疑問。因為如前面提到的,有臨床資料顯示,「有大量飲茶習慣的人許多人胃相不佳」。
茶中的兒茶素,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的一種。但是數個兒茶素結合,就會變成名為「丹寧」的物質。
丹寧是植物中帶有的「澀味」成分,柿子的澀味就是這種丹寧。丹寧非常容易氧化,與熱水或空氣接觸,很容易變化成「丹寧酸」。丹寧酸會使蛋白質凝固,推測就是茶中的丹寧酸對胃黏膜產生不良影響,而使胃相惡化。
事實上,常喝富含丹寧酸的茶(綠茶、中國茶、紅茶、咖啡、魚腥草茶、杜仲茶等)的人,用內視鏡來觀察他們的胃部,常可發現黏膜變薄的萎縮性變化。已知萎縮性變化或萎縮性胃炎很容易成為胃癌。
二○○三年九月,三重大學的川西正和教授(衛生學)等在日本癌症學會中發表兒茶素會造成DNA損傷的報告,可以證明這種理論。
茶帶來的危險還不止如此。因為,現在市面上銷售的茶葉,栽培過程中大多使用了農藥。
考慮殘存農藥、丹寧酸以及咖啡因等的影響,我並不建議用茶來取代水作為飲料。愛喝茶的人應使用無農藥栽培的茶葉,並避免在空腹時飲用,以減輕對胃黏膜的負擔,而且一天最好以二、三杯為限。
很多人會誤信上述資訊,我想是因為今天的醫學並沒有從整體來觀察人類身體之故。人體所有部位都密切關連。對某一個部位能發揮正面作用的成分,對整個身體未必有益。有一句成語「見樹不見林」,食物也是如此,僅看其中的某一種成分,並不能判斷它對身體好或不好。
「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應該是這樣)香港討論區 btzonebt.comtA(V%QPM4@p`Y
作者是在美國工作的日本醫生 專長是腸胃科
細節就不寫了 把想到的重點寫一下:
1. 所有的藥都有毒.這點大家都知道,不過真的不吃藥的人應該不多吧.西醫的理論很奇怪,你高血壓就叫你吃降血壓的藥,
那就像叫正在運動的人吃心臟慢慢跳的藥.高血壓是身體調節的機制,反應你身體某地方有問題.吃西藥不能治本,反而讓身體內毒素越來越多越不健康.
2. 疾病大多從飲食習慣引起.一般野生動物很少生病,生病很容易就死去,但人為什麼那麼常生病?因為我們吃的東西有問題,吃錯東西,吃錯份量,所以容易生病(當然也有其他原因啦,壓力,運動…etc.)
3. 癌症反應出你的身體狀況.這我不只在一本書看到了,癌症表示你全身都處在很糟的狀況,會長出癌細胞是身體為了適應環境,就像酷斯拉住在核爆地點越變越大隻.癌細胞不會轉移,會擴散是表示,你身體的環境適合癌細胞生長,並不是所謂感染.
4. 食物的比例 米 蔬菜水果 肉,大約5010.米很重要,不要吃白米,白米不會發芽是死的東西,糙米會發芽是活的東西.不喜歡糙米至少吃胚芽米.
5. 不要喝牛奶.也不只在一本書看到了.美國人喜歡把牛奶當開水喝,結果很多人得骨質疏鬆.牛奶雖然有很多鈣質等營養成份,但牛奶很難被分解消化,喝多了讓身體變酸生,就會從骨頭裡析出鈣質,而多喝的鈣質會排出體外.另外他說只有人類過嬰兒期還在喝奶,表示喝奶是違反自然的.
6. 酵素決定你健不健康.身體裡的酵素用來分解食物修補組織,多吃新鮮的食物可以補充酵素.吃東西盡量咬爛再吞(一口咬爛了進入胃比較好消化,多餘的酵素可以去修補身體受損的地方.
7. 多吃天然食物.反正就是有機萬歲啦!
◎書名: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你的健康好不好,從腸與胃的長相就可看出」,活躍於美、日的胃腸內視鏡外科醫師新谷弘實整理45年臨床經驗,教讀者追求不臥病的長壽,才是真健康。
「健康的人,胃腸漂亮,不健康的人,胃腸醜陋,」活躍於美國、日本醫療第一線的胃腸內視鏡外科醫生新谷弘實,
在他的新書《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中寫道,「人有面相,胃、腸也有胃相和腸相,胃相、腸相好的人,身心都健康」。
投身醫界45年來,儘管外科醫生的工作耗費體力和精神,新谷除了在19歲得過流行性感冒之外,從來沒看過醫生,R1m
因為他有一套自己發明的健康法:早上6點醒來,先輕輕地動一動手腳,下床打開窗子深呼吸幾口新鮮空氣,再回到床上,以仰臥姿態交替舉手、交替抬腳、再做一些伸展運動,幫助血液和淋巴液的流通順暢,等到血液循環暢通,下床後再做空手道,左右手各往前推100下,配合收音機的體操音樂5分鐘體操。接著把 500~750cc約20度的水,慢慢喝下,等20分鐘後,喝下的水進入腸內,才吃一些有豐富酵素的水果,30~40分鐘後用早餐。
早餐以糙米加上5~7種的雜糧穀類,配燙青菜、納豆和海苔,一小撮泡水還原的裙帶菜。
早上11點過後,喝500cc的水,30分鐘後吃水果,因為含有豐富酵素的水果,在飯前吃,可幫助胃腸蠕動,也能將血糖提高,防止飲食過量。
用餐時,儘量先從沙拉等未經加熱的食物先吃,比較好消化,如果燙青菜,以短時間燙泡最佳,避免酵素的流失,午餐後休息20~30分鐘,讓體內酵素(Enzyme)能全力供給身體疲倦的部份。4點半左右,先喝500cc的水,30分鐘後吃水果,30~40分鐘後用晚餐,內容與早餐並無太大不同,注意細嚼慢嚥。
吃晚餐時,基本上不說話,要說話時先吞下口中食物,一方面考慮用餐禮儀,另一方面可防止嗆到或把空氣一起吃進肚子理。
飯後不喝用化學肥料栽培的茶。6點~6點半左右吃完晚餐後,到睡覺前的五個小時,基本上不喝水也不吃東西,夏天容易口渴的季節,則在睡前一個小時,喝一小杯水。
他不但自己身體力行,還推介給自己的病人,效果顯現在「從醫45年來,從來沒有開過死亡證明書」。
飲食、生活習慣影響大
新谷診斷過美、日30萬個以上胃腸病例,他問診時要求病人填寫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從龐大的臨床資料中發現胃相、腸相好者與壞者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飲食和生活習慣的不同。
胃相、腸相良好的人,平常食用含有大量酵素的新鮮食物,而胃相、腸相欠佳者,過的則是消耗大量酵素的生活,例如嗜菸、酒,暴飲暴食、常吃有食品添加物的東西、生活壓力大、常用藥品等。
酵素是產生於生物細胞內的蛋白質觸媒的總稱,人體內有5000種以上,每一種酵素只有一種功能,例如唾液中稱為Amylase(澱粉)的消化酵素,只對碳水化合物有反應。
一般來說,當人體某一部份大量消耗某種酵素時,體內其他部份的酵素會發生供給不足的現像,例如大啖啤酒之後,肝臟內分解酒精酵素會消耗很多,此時,胃腸內用於消化吸收的酵素就呈現不夠用的情況。
針對這個現象,新谷假設人體內並不是先個別生產好5000種不同功能的酵素,而是先生產一種「雛形酵素」,他稱之為「神奇酵素」(Miracle Enzyme),可依照身體需求轉換成各種不同功能酵素。
新谷認為,如果要「胃相、腸相好,健康活到老」,就要攝取補充神奇酵素的食物,並培養不浪費神奇酵素的生活習慣生活。
新谷飲食健康法
所以新谷在書中推出「新谷飲食健康法」:
■以穀類和青菜為主,儘量少肉、少魚、少蛋等動物性食物,攝取比率「85:15」為最佳。
■穀類50%、青菜水果35~40%、肉類10~15%
■穀類最好選擇未經精製的。
■肉類儘量選擇比人體體溫低的動物,如魚類。(牛、豬、雞的體溫比人高,一進入體內就油脂硬化,造成血液黏濃)
■儘量不喝牛奶、不吃乳製品(有乳糖不耐症或過敏的人,應完全停用)
■避免食用乳瑪琳(Margarine,人造奶油)及油炸食物。植物性油在常溫呈液體,因為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含有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性油在常溫則呈固體,植物性油的乳瑪琳在常溫下,能保持固體,因為加入氫,將不飽和脂肪酸人工轉變為飽和脂肪酸,加上原來乳瑪琳的原料的植物油,經過抽取過程,成為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不但增加壞膽固醇(LDL),更是癌症、高血壓和心臟病的原因。
■注意細嚼慢嚥,八分飽。
新谷認為大部份的日本人,是處於「未病」的狀態,不算是健康,但也沒有生病,其中不少人長年便秘、腰痠背痛或經常失眠,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SOS訊號,如果輕忽不管,可能鑄成大病。
日本平均壽命年年升高,新谷卻認為平均壽命不能反映「健康狀態」,有人百歲,身體健康,有人百歲,卻臥床不起,差別就在於他們百年之間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他以英文的一句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什麼決定你會如何),提醒讀者,先想想自己10年後的健康狀況,再決定晚餐是否要吃一頓烤肉大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