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梁啟超三拒美女求愛凸顯真愛深意

梁啟超三拒美女求愛凸顯真愛深意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光緒舉人等。漢族,廣東新會人,他不僅是民初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聞報刊活動家,更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他還是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他的文章富有獨特的歷史視角,令人深思,啟蒙思想。
  1899年底,梁啟超應康有為之請,赴美國檀香山辦理保皇會事宜。一日,檀香山一位加入保皇派的何姓僑商設家宴招待梁啟超。因有西洋人參加宴會,僑商讓二十歲女兒何蕙珍擔任梁啟超的翻譯。
  賓主落座,何蕙珍便挨著梁啟超坐下。席間,何小姐頗為活躍,她廣博的學識、不凡的談吐,尤其是她對梁啟超著述的熟稔,使在座者大感意外。飯後,何小姐說,非常欣賞梁先生的才華,同時大膽地表達了自己的愛慕。梁啟超婉言拒絕了,原因一是他的家中有妻,二是作為維新派的主要人物之一,續絃肯定不是很合適。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打消何蕙珍的追求,她看到梁啟超如此重情重義,更是決定非此人不嫁。後來,何小姐將她在報上替梁啟超辯護的文章原稿拿來給他看。接過何小姐的手稿,梁啟超才大吃一驚:原來,梁啟超剛到檀香山時,到處奔走演說。清廷駐檀香山領事館買通了一家當地的英文報紙,不斷寫文章攻擊梁啟超。梁啟超心中不服,苦於不懂英文,不能回擊。不料此後不久,竟出現一樁怪事,另一家英文報紙上連續登載了一系列為梁啟超辯護的文章,文字清麗,論說精闢。顯然,作者對梁啟超的經歷和著述瞭若指掌,但文章未署作者姓名。今日真相終於大白,原來那些為自己辯護的文章,竟都出自眼前這位華僑小姐之手。
  鑒於這份深情,數日後梁啟超將自己的幾張照片贈與何小姐以表謝意,何小姐也回贈了親手織繡的兩把精美小扇。梁此時已墜入情網,幾近癡迷。按理來說,擁有高學歷的何蕙珍該是梁啟超事業上的好幫手,然而此刻梁啟超的頭顱價值漲到了十萬,隨時有生命危險,自己妻小尚且不能照顧,怎麼可以再連累何蕙珍?
  那期間,梁啟超陸續寫了24首情詩,以記述對何蕙珍的讚美、思念和無奈之情,把對何蕙珍的深深愛慕融入詩篇之中。其中有一首這樣寫道:「頗愧年來負盛名,天涯到處有逢迎。識荊說項尋常事,第一知己總讓卿。」但最後,他還是狠心地再次拒絕了對方。萬般無奈,何惠珍只好離開,臨走時無不動情地說:「先生他日維新成功後,不要忘了小妹。但有創立女學堂之事,請來電召我,我必來。我之心惟有先生懂。」
  1924年,梁啟超的妻子病逝,悲痛萬分。何蕙珍得此消息遠道而來,勸他節哀,也找機會希望能重續前緣。這一次,梁啟超又以「年邁不想再婚」為由,第三次拒絕了她。梁啟超的這一做法,對何蕙珍來說似乎有點薄情。然而,誰能說清楚,完美的愛情就該有個完美的結局呢?其實,彼此心裡的感受,早變為美麗的印象延伸到永遠了。
  何謂愛情?不同個體、不同閱歷、不同年紀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但愛情所表示的內涵是幾乎一致的、相通的。我們說,愛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嚮往,以及無私專一併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換句話說,愛不是佔有、不是取得,更不是交換與回報。
  一般認為,戀人間的「愛情」是純真、純正的,至善至美的,體現為雙方在各自內心形成的對對方最真摯的仰慕,並有著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生伴侶的強烈願望。愛是生命的渴望,情是青春的暢想。愛情的意義在於:讓智慧和勤勞釀造生活的芳香,用期待與持守演繹生命的樂章,用真誠和理解還有包容和信任去譜寫人生的信仰。
  梁啟超與何蕙珍兩人之間的感情,不正是如此譜寫出的一段美麗動人的樂章嗎?他們雖然沒有最終走入婚姻,但他們的愛情卻無不深深銘刻在彼此心底,伴隨著他們的心跳澎湃在生命的每個空間。
  相比之下,我們今天社會裡,那些或把感情當兒戲、把婚姻當跳板;或用青春換財富擁有、用身體換名利地位;或拿美貌做砝碼、拿虛情做幌子的人,難道不會在梁啟超與何蕙珍的真情真愛面前,感到無顏汗顏嗎?在筆者看來,無情無義的結合,那怕得到了許多夢寐以求的東西,也難以維繫長久;虛情假意的婚姻,那怕佔有了許多至尊無比的東西,也難以白頭到老。愛的真諦,不是教科書上說的天花亂墜,而是在人生旅程中實實在在感受到並努力實踐的深刻道理。
   我們從梁啟超對待感情的真摯、何蕙珍對待感情的堅守的故事裡,應當可以受到啟發,得到啟迪。筆者私以為,深愛不在於是否最終得到,關鍵在於是否值得付出、值得堅守。在人心浮躁、感情如風已是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今天,我們還有多少人在尋找、維護、堅守、發展這種真愛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