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欠租金、不要臉」,是公然侮辱?還是誹謗?

「欠租金、不要臉」,是公然侮辱?還是誹謗?

「欠租金、不要臉」,是公然侮辱?還是誹謗?

67歲老婦人白○因不滿房客林○○積欠房租1年多,用粉筆在他房門上寫「欠欠租金、不要臉」,台北地院認為白婦公然侮辱犯行明確,但考量40歲的林某,壯年竟不付租,白婦追討無門,無計可施才寫字罵人,情有可原,雖有罪,但若判刑並不符社會正義,給予免刑確定,白婦不必入獄,也不必受罰。

疑義

就此,有下列貳點值得說明。

一、成立刑法第309條第1項之公然侮辱罪?還是第310條第2項之誹謗罪?

按公然侮辱罪及誹謗罪,分別於明定於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以強暴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及第310條:「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其中,刑法第309條第1項公然侮辱罪,確係以「須為公然」及「須為侮辱人」為其要件;而所謂公然,雖不以實際上果已共見共聞為必要,但必在事實上有與不特定人或多數人(所謂多數人係包括特定之多數人在內)得以共見或共聞之狀況方足認為達於公然之程度,至特定多數人之計算,以各罪成立之要件不同,罪質亦異,自應視其立法意旨及實際情形己否達於公然之程度而定(釋字第145號解釋理由書參照)。

至於誹謗罪,必以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且與公共利益有關,而非僅涉及私德者,始可不罰(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上易字第685號刑事判決參照);而所稱「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為真實者」,非謂行為人就其言論內容之真實性應負舉證責任,倘行為人不能證明其言論內容為真實,但依其所提之證據資料,認為行為人有相當理由確信其為真實者,仍不能以上開刑責相繩。至於所指「證據資料」應係真正,或雖非真正,但其提出並非因惡意或重大輕率前提下,有相當理由確信其為真正者而言;申言之,行為人就其發表言論所憑證據資料,雖非真正,但其提出過程並非因惡意或重大輕率,而有相當理由確信其為真正,且應就所提出之證據資料,說明依何理由確信所發表言論內容為真實,始可免除誹謗罪責;若行為人就其發表言論所憑之證據資料原非真正,而其提出過程有惡意或重大輕率情形,且查與事實不符,只憑主觀判斷而杜撰或誇大事實,公然以貶抑言詞散布謠言、傳播虛構具體事實為不實陳述,而達於誹謗他人名譽程度,自非不得律以誹謗罪責(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5247號判決意旨參照)。

本案67歲老婦人白○因不滿房客林○○積欠房租1年多,用粉筆在他房門上寫「欠欠租金、不要臉」,因所言「欠租金」確涉於私德,與公共利益無關,且有散布於眾之意圖,惟確屬真正,且是否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亦有疑義?以刑法第310條第2項之誹謗罪論處,自屬率斷(實際上也要視全部事實而定);但「不要臉」確係「侮辱」,且係用粉筆在林○○房門上書寫,事實上有與不特定人得以共見或共聞之狀況,以刑法第309條第1項之公然侮辱罪論處,於法並無不合。

二、免刑,可以嗎?

按依刑法第61條第1款之規定,除「犯刑法第132條第1項、第143條、第145條、第186條、第272條第3項及第276條第1項之罪,不在此限」外,犯最重本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專科罰金之罪,情節輕微,顯可憫恕,認為依刑法第59條:「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度刑仍嫌過重者,得酌量減輕其刑。」規定減輕其刑仍嫌過重者,得免除其刑。

而本案40歲的林某,壯年竟不付租,白婦追討無門,無計可施,始寫字罵人,情有可原,雖犯刑法第309條第1項之公然侮辱罪,但若判刑則不符社會正義,所以給予免除其刑,於法並無不合。


來源:台灣法律網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