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日本戰國名將明智光秀

日本戰國名將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1582年6月,眼看就要完成“天下布武”夙願的織田信長在本能寺因部下明智光秀的反叛,被迫舉火自焚。他的野心和他的霸業在那一瞬間湮滅。面對明智光秀的反叛,織田信長留下了一句話:“天下是不可能竊取的。” 對明智光秀而言,這句話不幸而言中了:他雖不惜背上殺害主君的汙名,成功取得天下。可是他所得到的天下也維持了不過十天。十天一過,便成爲失敗者,在失意時遭人殺害。形容短命政權的"三日天下"即是由此而來。
  明智光秀是織田信長手下五大將之一,深得織田信長重用。然而,本來奉命支援羽柴秀吉而向山陽道出兵的光秀突然下令:"敵人在本能寺",回師京都,進攻君主織田信長正投宿的本能寺。結果日本戰國的霸主、“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於熊熊烈火中自殺。這次政變最後雖不如光秀所想,但卻大大的改變了日本以後的歷史。
  明智光秀的出身一向有爭論。比較流行的說法來自“明智軍記”:明智光秀是織田信長的妻舅。織田信長的岳父齋籐道三的第三位夫人便來自美濃名家-明智家。這個家族是美濃豪族土歧家的支族,武田氏流派的子孫,父親爲光綱。因爲父親早亡,寄養在叔父明智光安城裏,而明智光安的女兒嫁給了齋籐道三。在齋籐義龍和齋籐道三的戰爭中,明智家被齋籐義龍滅掉。明智光秀被迫逃亡,周遊諸國。(注,該說法在歷史上不被承認。美濃確實有個名爲明智莊的莊園,但史料中卻毫無任何有關明智家存在的證明。另外,“明智軍記”寫明智光秀遊歷的很多名城在當時還未建成,而那些提到的諸侯又早已死去。)
  明智光秀可以確定的事跡出現在永祿十一年(1568)七月。當時,由於足利義輝將軍被三好三人衆和松永久秀殺害,其弟足利義昭逃往越前朝倉家,希望借助朝倉家的力量奪回將軍職位。但是,朝倉家實力不足,拒絕了他的要求,足利義昭便頻頻要求曾經向將軍家示好的上杉,武田,織田等有力大名上洛。 這時,在朝倉家仕官的明智光秀通過細川籐孝接近足利義昭,以他和信長有血緣關係,及和信長有共同敵人(齋籐氏)爲理由,說服籐孝讓義昭投靠信長。(但此宗譜是光秀爲目的而假造也未可知。) 光秀之後因籐孝介紹,成爲義昭近臣。之後辭去朝倉家臣,以足利義昭的家臣身分仕於信長手下。 由忠臣不仕二主的道德觀來看,這種情況實屬異常。但實際上,這是江戶時代常有之事,在戰國時代並非那麼不可思議。義昭是未來的將軍 ,由名份看來,信長也是義昭臣子。換句話說光秀是個"客員部將",因而和信長有複雜的主從關係。 此一時期的光秀是服侍二君的忠臣。
  織田信長行動快速。九月七日率領六萬大軍由歧阜出發,永祿十一年(1568)九月二十六日奉義昭入京。但只寄宿城外寺廟中。 而信長的士兵也相當嚴謹,因爲士兵害怕信長的嚴厲軍法。所以京都附近一直很平靜。 三好軍在數日後,從京都附近撤退。信長大軍逼近京都,而三好方的有力武將都不在京都之中,三好家中和松永久秀父子也早和信長串通。於是三好餘黨便帶著十四代將軍義榮逃往阿波了。於是,義昭便於十月十八日就認爲十五代將軍。
  光秀的夢想,也由朝倉氏轉至信長身上,並且短短兩個月就實現了。 足利義昭於十月二十三日邀請信長參加盛宴及觀賞"能樂"。 十月二十六日,信長僅留下了五千士兵於京都,並交由佐久間信盛等人指揮,而返回歧阜。 然而翌年正月五日,三好突然攻進京都,包圍了義昭所住之地。不過,總算於隔天被光秀和籐孝擊退。 事變後,信長見京都不安全,於是在京都修築了二條城。  明智光秀遷移至二條城,擔任信長的京都奉行的職務。同時,木下籐吉郎(秀吉)也同時擔任。有時兩人還必須以信長代理人的身分連署於義昭的判決狀上。 然而,光秀不僅是義昭的近臣,也是織田信長的部下。京都處於信長和將軍的雙重政權之下,而天皇的意向也曖昧不明,因此光秀的立場是既微妙又辛苦的。
  元龜元年(1570)正月二十三日,信長令義昭發出誓書。文書上蓋有義昭的黑印及信長的"天下布武"的朱印。而誓書內容裏面,共有五條誓言,大部分是要求義昭以信長的意見爲主,凡事都要信長同意方能執行。 不滿於大權旁落的足利義昭頻頻向諸侯寄送禦內書。命安藝的吉川元春討伐四國的三好餘黨,命越後的謙信和甲菲的信玄和好,有意開始建立反對織田的勢力。
  元龜元年四月末,淺井長政破壞同盟,歸附朝倉一方。在金崎的織田信長軍頓時腹背受敵,信長只好讓木下籐吉郎殿後,死裏逃生的穿越了朽木穀而返京。此一戰敗消息助長了反信長的勢力。信長雖於六月在德川軍支援下大敗淺井。朝倉聯合軍於姊川,卻無法以決定性的勝利收尾。 期間,朝倉,淺井,三好,本願寺等反信長聯盟由北和西夾擊信長,逐漸形成了著名的“信長包圍網”。織田信長軍在京畿地帶和淺井,朝倉,一向宗屢屢交戰,但是卻並不見得處於有利的地位。後來在天皇調停下,雙方和好。 光秀在這些合戰裏,雖有參加,但並沒有立下太大的功績,還是以京都奉行的職務爲主。不過在此之後,他於元龜二年征討延曆寺後,受賜阪本新城,並著手建設。於是他便由三千貫文的知行升爲五萬石的諸侯。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