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七年戰爭之羅斯巴赫戰役

七年戰爭之羅斯巴赫戰役

  羅斯巴赫會戰是七年戰爭中普魯士與法國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在1757年11月5日的戰役。以普軍大勝作結。此戰被譽為是腓特烈大帝最輝煌的戰績,18世紀歐洲經典戰役之一。
  1740年5月30日,24歲的腓特烈威廉繼承普魯士王位,史稱腓特烈二世,又稱弗里德里希二世或腓特烈大帝。普魯士是歐洲新興的強國,因它是一個內陸國家,四周都受到敵國的包圍,在這種環境之下,為了要維持其強國的地位,就必需向外擴張。腓特烈即位後,繼續執行其父腓特烈一世的擴張政策。1740年12月16日,腓特烈借口奧地利的王位繼承問題,發兵侵入西里西亞,造成既定事實,逼得奧地利改變了過去與英國、荷蘭結盟反對法國的傳統態度,轉而求助於法、俄兩國。腓特烈則利用英國想奪取法國殖民地的企圖,同英國結盟,對抗法、俄、奧、瑞(典)和薩(克森)五國同盟。
  1756年,腓特烈獲悉俄國鼓動奧地利對普魯士開戰。他認為,若待奧地利準備好了再戰,必將於己不利,於是決定先發兵攻擊。8月27日,他親率7萬大軍,突然不宣而戰侵入薩克森,9月10日佔領了該地首府德累斯頓。歐洲各國聞訊大為震怒,決定出動50萬大軍從各方面圍剿腓特烈。至1757年10月間,俄軍已侵入東普魯士,法軍佔領了漢諾福,奧軍進入了西里西亞,而法奧聯軍也由西向柏林逼近。面對危局,腓特烈派李華爾德元帥率2.5萬人迎擊8萬俄軍;派貝芬公爵率4.1萬人對抗10萬奧軍;他自己在11月4日,率3.2萬人到達羅斯巴赫,以來迎擊法奧聯軍。
  科林戰役後普魯士戰略形勢極為嚴峻。整個歐洲都在向普魯士進逼。普魯士本土正南的薩克森、西里西亞有奧地利主力,與腓特烈的普軍主力對峙,正東有8萬俄軍進攻東普魯士,由普魯士列瓦爾德元帥擋住,但是普軍卻於9月大耶格爾斯多夫戰役慘敗於阿普拉什金元帥的俄軍。所幸阿普拉什金也吃驚不小,再加上補給困難,戰後反而向後撤,他本人因此被女沙皇解除了指揮職務。
  黎塞留公爵元帥的法軍在8月迫使英國王子威廉·奧古斯都 (坎伯蘭)(Cumberland)公爵指揮的英國漢諾威聯軍投降,柏林以西漢堡——不萊梅——漢諾威方向門戶洞開。所幸法軍作戰並不積極,黎塞留本人是個花花公子,浪費了乘勝前進的機會。腓特烈向西方向派去布倫斯威克的費迪南親王,從此以後,費迪南德一直獨當一面,僅憑著一支小小的各國聯合部隊,化解西方方向法軍的所有進攻,西方向在1757年以後,再也沒有成為腓特烈的麻煩。不能不說,布倫斯威克親王費迪南德元帥是腓特烈手下真正的帥才。另外在西南方向,黎塞留的副司令,法國將軍夏爾·德·羅昂 (蘇畢茲親王)(Soubise)會合了德意志諸侯聯軍(他們是集合在奧地利皇室神聖羅馬帝國旗下的),總兵力6萬以上,穿過薩克森前來夾擊腓特烈。腓特烈現在是四面楚歌,只是他佔有內線作戰優勢,希望可以利用各路聯軍配合上的失誤,集中兵力快速各個擊破。
  面對四方大軍雲集,腓特烈留下貝費恩公爵的41,000人,命令他在西里西亞境內進行防禦,牽制住奧地利道恩元帥的10萬大軍。自己帶少量普軍,以塞德利茨為騎兵總指揮,星夜趕去迎擊西南方向的蘇貝斯。同時,腓特烈給西方的法軍黎塞留元帥送去一筆賄賂,買得他按兵不動,將費迪南德親王的部隊也抽調回來集中。正當蘇貝斯和腓特烈之間的大戰將要開始的時候,突然傳來一個消息:道恩元帥分出哈迪克(Haddik)中將的一支3,400人的小部隊,偷襲柏林得手,腓特烈連忙去救,所幸哈迪克只佔領柏林一天就撤退了,腓特烈反正趕不上救援,又回到羅昂親王指揮的聯軍正面。聯軍41,000人對21,000普軍,幾乎佔有2比1的優勢,蘇貝斯決定發動進攻,以求一戰定乾坤。11月5日,羅斯巴赫會戰開始。
  法奧聯軍由法國的索拜斯元帥和奧地利的希爾德堡豪森親王率領,共6.3萬人(其中法軍3萬人,奧軍3.3萬人),對普軍幾乎佔有二比一的優勢,所以他們是趾高氣揚。索拜斯和希爾德堡豪森決定第二天上午進攻,計劃繞過菲德烈的左翼,切斷他的退卻線,並準備在一擊之下即結束這個戰役。11月5日上11時,索拜斯命令部隊拆營,成3個縱隊前進。前衛為法國和奧地利的騎兵,中央為法國和奧地利的步兵,後衛為法國的騎兵。聯軍旌旗招展,軍樂悠揚,好像勝利遊行一樣地向普軍左翼旋轉。
  羅斯巴赫村落位於一個低緩的小丘上,從那里可以清楚的看見聯軍的營地。菲德烈派高德上尉在一高屋頂上監視敵營。下午2時,國王正在用膳,高德上尉衝進了房間,向國王報告說敵人正向普軍的左翼旋轉。菲德烈親自爬上了屋頂,看了一下馬上就明白了敵人的意圖,是想從側面和後方來攻擊他,並驅逐他離開他的交通線。於是,他當即決定將主力調往側面和後方,易守為攻。下午2時30分,他下令部隊移動。半小時後,各部隊即進入了新的陣地。普軍移營之快,使目擊者歎為觀止。一名法國軍官說:「好像是在歌劇中變換佈景一樣。」
  對於普軍的移動,索拜斯卻認為菲德烈正在全面撤退,於是充匆忙下達攻擊令,以致使自己前進縱隊的頭部已暴露給普軍。下午3點30分,普魯士的席德里茲將軍抓住戰機,率4000騎兵從正面和側翼迅猛攻擊聯軍。普軍騎兵向一把風快的鋼刀一樣,在龐大的尚未展開的聯軍之中,橫衝直撞,反覆衝殺了四次之多,驅逐著敵人向後潰退。同時,普軍炮兵的18門重炮也向潰逃中的聯軍步兵開火,在這個火力的掩護下,普魯士的亨利親王率領7個步兵營,用快步前進,攻擊領先的敵軍,以來支援騎兵。由於普軍的炮火使聯軍步兵整行的被撕開了,普魯士的火槍兵就變成了可怕的劊子手。聯軍步兵被逐回後,前後擠成一團,於是席德里茲又抓住這個機會,再度打擊在他們背上,使他們落荒而逃。
  羅斯巴赫是為數極少的腓特烈取守勢的戰役之一。戰場在薩爾河(Saar)北面,普軍防線成南北走向,面向西方。聯軍在上午11點走出營帳,列3路縱隊向東行進,意圖是插入普軍陣地和薩爾河之間。因為普軍人數佔絕對劣勢,聯軍統帥部判斷腓特烈有可能後撤避免會戰,下午腓特烈判明法軍進攻方向之後,才命令軍隊收拾營帳準備迎戰,而法軍正好以為普軍開始撤退,加緊以縱隊前進接敵。實際上,腓特烈計劃以陣線右翼(北端)前面的一列小山丘為掩蔽,悄悄集中兵力於右翼,把左翼回縮,將法軍引誘到普魯士陣地南端和薩爾河之間的陷阱,加以殲滅。法軍還蒙在鼓里,三路行軍縱隊還沒有等到展開,就遭到普魯士前鋒塞德利茨4,000騎兵的迎頭痛擊,先鋒被擊潰。但是塞德利茨初戰告捷並不窮追,收攏部隊,因為法軍畢竟勢大,一旦把敵人擠壓得太緊,反而容易形成僵持。真正的打擊來自普魯士步兵主力,他們已經完成了旋轉運動,把向西的正面改為向南,在高地上18門重炮掃射的掩護下,腓特烈的弟弟,普魯士亨利親王率領7個步兵營殺進亂成一團的法軍,而經過休整的塞德利茨騎兵同時迂迴到法軍背後,把戰鬥變成一場屠殺。激戰中,德國北方騎兵用方言喊出的呼號「Gah To」,竟然被法軍錯聽成法語「蛋糕」的諧音,官兵更加摸不著頭腦。羅斯巴赫戰役下午3點半才開火,到下午4點30分的時候,會戰的勝負已經完全決定了。普軍在炮火掩護下,全面向崩潰中的聯軍攻擊。聯軍的退卻變成了潰散,在周圍40里以內的地區中,到處都是敗兵。由於紀律的廢馳,這些敗軍變成了烏合之眾和驚弓之鳥。菲德烈卻未展開追擊,其原因是黑夜已經快到了,而菲德烈又急於趕回情況危急的西里西亞。但是一個半小時之內,法軍已經潰不成軍,死傷3,000人,被俘5,000人。其中包括8名將官和300名軍官。另有火炮67門,7對國旗,15面軍旗和許多行李。而普軍卻只損失了541人(死165人,傷376)。但是塞德利茨中將也在受傷之列,回國修養,沒有能參加下一場洛伊滕會戰。
  羅斯巴赫戰役是一場一邊倒的勝利,經此一戰,路易十四朝和路易十五朝早期法軍勇敢善戰的形像被毀壞殆盡,路易十五竟然還在戰後授予羅昂親王法國元帥軍銜,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當年杜倫尼和孔代屢次入侵德意志,予取予求的時代,給德意志諸邦留下痛苦的記憶,而這次勝利大大振奮了德國人的民族精神。而且羅斯巴赫戰役是腓特烈斜線式戰術完美的表演之一,今天被美國西點軍校選作那個時代的經典戰役,以大模型重現在它的軍事博物館陳列中。 後世拿破侖評價腓特烈大帝的時候說:「越是在最危急的時候,就越顯得他的偉大,這是我們對於他能說的最高的讚譽之詞。」
  此戰,聯軍未能得到聖日爾曼部隊的支援而失敗,戰役中損失近7000人(主要被俘),火炮67門,軍旗22面和全部輜重,倉皇退向愛爾福特和愛森納赫。普軍損失500餘人,羅斯巴赫戰役為腓特烈二世奪取西里西亞打開了道路。普軍以少勝多,還因為聯軍不重視偵察和警戒。普軍騎兵實施突襲和充分利用槍炮齊射起了重要作用。
  羅斯巴赫會戰是斜行的攻擊序列,但一個是最壞的,而一個是最好的。在羅斯巴赫會戰中,那是毫無將道之可言,法奧聯軍的指揮官根本沒有計劃,他們對於這種運動完全是外行,好像是對於一個並不瞭解的體系,照樣硬抄一樣,他們在普軍完全可以看見的情況下前進,越過普軍的側翼。而聯軍步騎炮三個兵種之間,根本無合作可言。在魯騰會戰中,菲特烈是運動、集中、奇襲,然後再打擊。三個兵種的部署和合作都可以說是盡善盡美。此外,他的部下對於他的將才具有深刻的信心,這也是菲特烈獲勝的原因之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