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台北市 四喜肉粽 湖州香飄40年

台北市 四喜肉粽 湖州香飄40年

四喜肉粽 湖州香飄40年


「別拍了啦,都買不到了還拍!」提著剛出爐肉粽的一位老伯伯,忍不住笑著對我們嚷嚷,就怕太多採訪,讓他們這些老客人吃不到「四喜湖洲粽」。

這是位在台北信維市場2樓的四喜食品行,肉粽飄香40年,好手藝傳承三代從未改變。

鮮肉粽 40年同一味

四喜湖洲粽是台北老字號外省粽,招牌鮮肉粽賣了40年,仍是老饕最愛。第二代接班人陳麗蘭靦腆笑說:「我們就是自己做,比較放心。」貫穿三代的堅持,講究每一道細微步驟,每天現醃現做,讓肉粽簡單就是好吃。

「湖洲粽就是要吃原味。」陳麗蘭說,湖洲粽材料簡單,以糯米包覆豬肉,為得就是吃食材的原味。用料得特別講究,一入口就能見高下。


「鮮肉粽」是招牌,溫體梅花肉油脂豐,化進糯米中香Q帶勁。45元。(記者陳再興/攝影)


第一代張士根爺爺創辦四喜時,堅持用溫體梅花豬肉,少了冷凍腥味,也去掉五花肉油膩口感,油花恰如其分化進糯米中,創造豐勻Q彈的口感。

「新鮮現做」是四喜的好吃秘訣,陳麗蘭每天7點就上市場買肉,回到店裡從醃肉浸米、洗粽葉、洗米,接著全家人趕著包粽,一路忙到晚上9、10點。

在四喜,這樣的日子,40年如一日。

陳麗蘭說:「每一個步驟都很重要,環環相扣。」看似簡單的洗米,也會影響口感。她將糯米比喻成海綿,不能洗太久,一但水泡太久,海綿吸飽後,醬汁就滷不透,容易太軟爛;至於洗多久、沖幾次等是製作秘方,這些陳麗蘭口中的「手感」,全來自日復一日的歲月經驗。

張士根 家鄉粽一砲紅


「鮮肉蛋黃粽」自行醃漬的鹹鴨蛋,綿潤不乾澀。55元。(記者陳再興/攝影)


四喜第一代的張士根原本就是大廚,當年為了躲避戰火,轉投鐵路局後遷居台灣。張士根掛名鐵路局員工,但其實從小在上海大使館習廚的他,全局都知道他燒得一手好菜;年屆退休後,鐵路局局長莫衡念著家鄉味,乾脆拜託他留在家中燒菜。

半退休的張士根,本只想開書報攤、安靜平淡過完下半生,恰巧那年碰上端午節,局長太太央求他做些家鄉粽,打算分送給親朋好友。張士根想著母親的手藝,講究地上迪化街選料,找合適的圓糯米、梅花肉,自己抓醃製比例、水煮時間,就這麼包出湖洲鮮肉粽。端午過後,張士根的家鄉粽大受歡迎,局長太太趕忙慫恿他開店。

民國60年,張士根的四喜,在台灣落地生根。

張士根有著老一輩的堅持,認為「自已做,最放心」,陳麗蘭說早年豆沙粽,都是張爺爺從紅豆開始煮起,自己去殼、翻炒。每一項材料,都是張士根親身試過、嘗過,覺著味道最好才拿來入菜。開店至今,四喜的食材從未更改,都是40年前爺爺的老味道。

三代傳承 肉粽續飄香

「爺爺本來不想要我接這間店。」第三代的張皓傑和媽媽陳麗蘭一樣有著靦腆地笑容,張皓傑說:「爺爺認為包粽子太辛苦了,去當工程師或老師比較好。」不過兜了一圈,三年前他正式接班,成了四喜第三代老闆。

從小就在店裡打滾,即使大學跑去念資訊,張皓傑決心回家幫忙時,倒也接得十分順手。他說:「不懂我就問,什麼都問就對了。」原本他連包粽都不會,還得靠爸爸在旁提點,如今他拿起粽葉,熟練地折粽葉、抓米、放肉,不到一分鐘就能包好一個。

現在不僅張皓傑樂得當煮夫,連弟弟都回來幫忙,兩人成日跟著媽媽陳麗蘭在店裡忙進忙出,全家人一同守著爺爺對於包粽的步步講究,成就四喜安穩走向下個40年。


店址:台北市信義路四段60之46號2樓
電話:02-2707-2530
營業時間:09:00~21:00
消費:排骨粽、鮮肉蛋黃粽與八寶紫米粽現場數量較少,建議先打電話預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