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常踩高跟、厚底鞋婀娜多姿腳抗議

常踩高跟、厚底鞋婀娜多姿腳抗議

穿夾腳鞋、涼鞋出門,一定要記得為雙腳擦點防曬乳,美國足科醫學會(American Pod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前理事長克里斯汀‧羅伯透里(Christian Robertozzi)提醒,多數人只記得在腿部擦防曬乳,卻忽略足部也需要防曬。穿涼鞋時,涼鞋鞋帶間的肌膚會暴露於外,受陽光曝曬,建議穿鞋者記得在這些部位塗抹防曬乳液,以免足部肌膚曬傷,徒增不適。


新竹馬偕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冠文建議,選擇涼鞋,最好選擇包覆性強的鞋子,且足跟處軟一點,鞋跟不要太高,最好在二公分左右,這樣較能保護足部健康。


美國足科醫師也提醒,不只夾腳鞋、細跟高跟鞋可能傷腳,穿平底鞋、船型跟鞋過於頻繁,或在錯誤場合穿錯鞋也會傷害到足部,引起腳痛。舉例來說,需要跑步、運動、長時間走路時,就必須選擇專門鞋款。醫師警告,如果每天穿同一雙鞋,從六月一路穿到九月,就算穿的是低鞋跟、寬帶狀涼鞋,還是可能對腳造成傷害。


平常穿鞋,要多穿堅固的鞋子,堅固的鞋可充分支撐腳跟、足弓。足科醫師瑪莉貝絲‧克萊恩(Marybeth Crane)在「今日美國報」(USA Today)指出,一個人拿起涼鞋、平底鞋,若能將鞋子扭成一顆小球,這是一個警訊,表示這雙鞋子根本無法每天穿,也無法承受足部每天拉扯。


選擇鞋子的時候也要注意鞋跟、鞋底厚度,穿船型跟鞋時,鞋底厚度一樣高,雖比同樣高度的高跟鞋穩定,不過這種鞋子對足部、膝蓋和髖關節所造成的壓力不比高跟鞋少。


美國足部外科醫師約翰‧安德森(JohnAnderson)說,許多人認為,剛開始穿新鞋多少都會有點不太舒服,只要多穿幾次,多花點時間適應,情況就會好轉,這種說法是一種謬論,大錯特錯。試穿鞋子時如果感覺不舒服,那就千萬不要買,以免花錢受罪。


穿高跟鞋時,膝蓋內壓力會上升廿六%,長期下來容易造成關節退化。署立雙和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吳錦文表示,穿高跟鞋太頻繁,不但會傷害膝關節,腳趾、足部神經,甚至腰椎都會受到衝擊。建議女性在脫掉高跟鞋之後,可以做點小腿伸展運動,就是讓腿部呈弓箭步伸展,舒緩肌肉壓力,幫助小腿肌肉不會那麼緊繃。


吳錦文解釋,穿高跟鞋雖然需要常抬頭挺胸,看起來體態比較漂亮,但穿鞋時間過長、鞋跟太高,或楦頭太短、太尖都會增加足部負擔,常見高跟鞋傷害為姆趾外翻,不過高跟鞋傷害甚至可能殃及腰椎,造成腰痛。鞋子太緊的話,趾頭間神經過份受刺激,也可能出現周邊神經病變,像二、三趾之間,或三、四趾之間神經大受刺激,就會產生疼痛症狀。


當鞋子太短、太緊,趾頭長期受擠壓,也容易出現「槌狀趾」,英文叫「Hammertoe」,就是腳趾外觀變形,呈槌子狀,患者穿鞋的時候,腳趾會疼痛、受到刺激,有時感覺好像灼傷一般,由於腳趾關節部位容易摩擦鞋子,導致破皮、受傷機率大增,有時會長出雞眼、長繭,患部也可能發炎、紅腫,甚至腳趾攣縮。小孩子如果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家長也要隨時留意、變更小孩鞋子尺寸,以免足部受到傷害。


醫師建議,試穿鞋子時,站起來楦頭應該還有一、二公分空間,楦頭不致擠壓到大拇趾、小趾頭,鞋跟最好也不要超過五公分。另外,也可選擇柔軟、品質良好的鞋墊,以減經地面反作用力。


如果穿高跟鞋時,不慎扭傷、跌倒,受傷急性期要先冰敷,醫師應該會以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幫助減緩不適。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