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獨自成功
15世紀,在德國紐倫堡附近的一個小村子裡住著一戶人家,家裡有18個孩子。光是為了糊口,當金匠的父親丟勒幾乎每天都要幹上18個小時。儘管家境如此困苦,但丟勒家年長的兩兄弟都夢想當藝術家。不過他們很清楚,父親在經濟上絕無能力把他們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紐倫堡的藝術學院去學習。
經過夜晚床頭無數次的私議之後,他們最後議定擲硬幣--輸者要到附近的礦井下礦四年,用他的收入供給到紐倫堡上學的兄弟;而勝者則在紐倫堡就學四年,然後用他出賣的作品收入支持他的兄弟上學。結果,阿爾勃勒喜特贏了,於是他離家到紐倫堡上學。阿爾勃勒喜特很快引起人們的關注,他的銅版畫、木刻、油畫遠遠超過了他的教授的成就。到畢業的時候,他的收入已經相當可觀。
當年輕的畫家回到村子時,全家人在草坪上祝賀他衣錦還鄉。“現在,艾伯特應該倒過來了。你可以去紐倫堡實現你的夢,而我應該照顧你了。”阿爾勃勒喜特以這句話結束了他的祝酒詞。
而餐桌另一端的艾伯特坐在那裡,淚水從他蒼白的臉頰流下,他連連搖頭嗚咽著再三重複:“不……不……不……”艾伯特把手舉到額前,柔聲地說:“不,兄弟!這對我來說已經太遲了。看一看四年的礦工生活,使我的手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吧!每根指骨都至少遭到一次骨折,而且近來我的右手被關節炎折磨得甚至不能握住酒杯來回敬你的祝詞,更不要說在羊皮紙或者畫布上畫出精緻的線條了……”
為了報答艾伯特所做的犧牲,阿爾勃勒喜特苦心畫下了他兄弟那雙飽經磨難的手:細細的手指伸向天空--那幅愛的貢品、聞名世界的傑作《祈求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