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萊斯戰役
法來斯(Falaise pocket)戰役是1944年8月10~2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軍隊在法國西北部實施的進攻戰役,法萊斯戰役對盟軍是一次成功的戰役。但是,盟國儘管佔有最為有利的條件,卻由於行動不果斷和指揮失當而未能及時完成合圍並達到殲滅敵第7集團軍和坦克第5集團軍的預定戰役目的。
法萊斯戰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軍隊在法國西北部實施的進攻戰役。美軍於8月10日開始進攻。在加拿大軍隊開到之前,美軍司令部留2個師和7個炮兵營在阿爾讓唐地域防守,而將第3集團軍其餘兵力東調塞納河。8月16日起,德軍統帥部開始通過法萊斯和阿爾讓唐間40公里的通路調回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的基本兵力。美軍(第1集團軍)直到8月18日才恢復了從阿爾讓唐向北的進攻,兩天後在尚布瓦和特蘭地域與波蘭坦克第11師(加拿大第1集團軍)會合,從而完成了戰役合圍。德國8個多師(其中3個坦克師)被合圍。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其餘兵力撤向利扎羅,加塞、呂格勒地域並在這一地域設防固守,以保障整個「B」集團軍群撤過塞納河。8月20日,德國法西斯軍隊以集中於特蘭和尚布瓦以東對付合圍對外正面的5個坦克師、2個步兵師和被圍集團的坦克軍、傘兵軍實施內外夾擊突破了合圍正面。近一半被圍德軍得以撤過塞納河,其餘全部被俘。8月25日,盟軍前出至塞納河畔並攻佔了河左岸上的幾個小型登陸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於1944年8月在法國西北部實施的進攻戰役。諾曼底登陸戰役結束後,盟軍右翼美第3集團軍(司令為G·S·巴頓中將)於7月31日突入布列塔尼半島,實現盟軍最高司令D·D·艾森豪威爾上將突破德軍「B」集團軍群(轄第5裝甲集團軍、第7集團軍,司令為H.G.von克盧格元帥)防禦的企圖。8月6~7日,德軍「B」集團軍群根據A.希特勒的命令,從莫爾坦、維爾地域向阿夫朗什發起攻擊,企圖殲滅美第3集團軍。8日,盟軍最高司令部決定利用德軍向西進攻的有利時機,下令盟軍第12集團軍群(轄美第1、第3集團軍,司令為ON.佈雷德利中將)和盟軍第21集團軍群(轄英第2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司令為B.L.蒙哥馬利上將)南北夾擊,殲滅德軍「B」集團軍群於阿讓唐、法萊斯以西地域。盟軍的戰役部署是:以美第1集團軍實施正面防禦,阻止德軍突向阿夫朗什,掩護美第3集團軍的側後;美第3集團軍沿勒芒、阿朗松、阿讓唐機動,迂迴德軍側後;加拿大第1集團軍從卡昂向阿讓唐地區進攻,同美第3集團軍會師於法萊斯地域,切斷德軍退路。
法萊斯戰役盟軍司令部(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為艾森豪威爾上將)利用有利形勢(德國武裝部隊的主力被蘇軍的進攻鉗制在蘇德戰場),未待其部隊完全集中,即於7月25日在法國西北部展開進攻,企圖把德國法西斯軍隊擊退到盧瓦爾河和塞納河對岸戰爭目的是合圍並殲滅法萊斯、莫爾坦、阿爾讓唐地域的德軍集團並前出至塞納河畔。 諾曼底登陸戰役結束之後,盟軍司令部(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為艾森豪威爾上將)利用有利形勢(德國武裝部隊的主力被蘇軍的進攻鉗制在蘇德戰場),未待其部隊完全集中,即於7月25日在法國西北部展開進攻,企圖把德國法西斯軍隊擊退到盧瓦爾河和塞納河對岸。到8月10日,第12集團軍群(美國第1、第3集團軍;司令為布萊德雷上將)從南面將盟國當面守敵「B」集團軍群(司令為莫德爾元帥)的基本兵力(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重重包圍。從北面實施包圍的是第21集團軍群(英國第2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司令為蒙哥馬利上將)。德國近20個師陷入法萊斯、阿爾讓唐地域的所謂「法萊斯口袋」。盟軍至少有28個師對敵作戰,並且完全掌握了制空權。盟軍司令部利用已形成的有利形勢,決定以美國第3集團軍從勒芒地域,以加拿大第1集團軍從法萊斯以北地域對阿爾讓唐實施南北對進突擊,合圍敵法萊斯集團。
8月8日,美第3集團軍發起進攻,其第15軍於次日佔領勒芒,12日佔領阿朗松,13日進抵阿讓唐。佈雷德利擔,心第15軍越過與第21集團軍群的戰鬥分界線將引起混亂,遂令其停止北上,等候加軍到來;但此時加軍遭德軍頑強抗擊,推進速度極慢。14日,佈雷德利誤以為德軍已逃脫,命令第3集團軍留3個師在阿讓唐等候加軍,其餘部隊向東北方向迂迴德軍。15日,盟軍發現德軍尚未東撤。16日,德軍開始撤退,並猛攻阿讓唐地區的美軍。17日,加軍經苦戰後佔領法萊斯,18日佔領特蘭。19日,美軍與加軍在尚布瓦會師,將德軍12個師(其中5個裝甲師)包圍。由於盟軍兵力不足,約4萬德軍於20~21日在特蘭和尚布瓦地區突圍。21日 1944年7月諾曼底登陸戰役結束後,美軍坦克以驚人的速度挺進,在7天內佔領了整個布列塔尼半島。8月6日,希特勒急令展開「列日作戰」,德軍8個裝甲師向莫爾坦地域的美軍發起反擊。8日,盟軍最高司令部決定利用德軍翼側暴露的有利形勢,下令美軍第7、第15和第5軍協同英軍第8、第30軍和加拿大第2軍,從南北兩面實施鉗形夾擊。當日,蒙哥馬利指揮加軍和英軍沿卡昂至法萊斯公路及其西側發起突擊,代號為「總體作戰」,同時,巴頓指揮的第15軍等部隊調頭北進,形成合圍之勢,從此,二次大戰西線戰場著名的「法萊斯口袋」之戰拉開序幕。在這次戰役中,雙方的裝甲兵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圍攻戰和突圍戰進行的異常慘烈,盟軍和德軍均蒙受重大傷亡。第12集團軍群(美國第1、第3集團軍;司令為布萊德雷上將)從南面將盟國當面守敵「B」集團軍群(司令為莫德爾元帥)的基本兵力(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重重包圍。從北面實施包圍的是第21集團軍群(英國第2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司令為蒙哥馬利上將)。德國第7集團軍和第5裝甲集團軍近20個師(含5個裝甲師)約28萬人陷入法萊斯、阿爾讓唐地域已形成包圍態勢的「口袋」。
盟軍至少有28個師對敵作戰,並且完全掌握了制空權。盟軍司令部利用已形成的有利形勢,決定以美國第3集團軍從勒芒地域,以加拿大第1集團軍從法萊斯以北地域對阿爾讓唐實施南北對進突擊,合圍敵法萊斯集團。美軍於8月10日開始進攻。在美第15軍主要方向上作戰的兵團8月13日進抵阿爾讓唐地域,但按照布萊德雷的命令並經艾森豪威爾同意在此停止前進,因為這兩位司令官擔心第15軍越過同第21集團軍群的分界線會導致美國軍隊同加拿大軍隊的混合,從而失去對軍隊的指揮,遂令巴頓的先頭部隊第5裝甲師停在阿讓唐,等待加軍到來,但加軍遭德軍頑強抗擊,於17日才佔領法萊斯,18日攻入特蘭。
於是,「法萊斯口袋」東端缺口竟因盟軍將領的重大誤斷而開放了一個星期。8月19日美軍與加軍在尚布瓦會師,終於封閉了缺口。德國8個多師(其中3個坦克師)被合圍。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其餘兵力撤向利扎羅,加塞、呂格勒地域並在這一地域設防固守,以保障整個「B」集團軍群撤過塞納河。8月20日,德軍以集中於特蘭和尚布瓦以東對付合圍對外正面的5個坦克師、2個步兵師和被圍集團的坦克軍、傘兵軍實施內外夾擊突破了合圍正面。近一半被圍德軍約4萬人突圍得以撤過塞納河,其餘全部被俘。21日,戰役結束。到8月25日,盟軍前出至塞納河畔並攻佔了河左岸上的幾個小型登陸場。
法萊斯戰役對盟軍是一次成功的戰役。但是,盟國儘管佔有最為有利的條件,卻由於行動不果斷和指揮失當而未能及時完成合圍並達到殲滅敵第7集團軍和坦克第5集團軍的預定戰役目的。8月8日上午,德軍最著名的王牌坦克手、波卡基村血戰中的主角魏特曼,率2輛「虎」式坦克向法萊斯撤退途中,突遭盟軍伏擊,車體炸毀,炮塔掀翻在地,魏特曼即刻斃命。8月16日午後,加拿大軍終於突入法萊斯城,但到第二天仍有50~60名德軍黨衛隊第12裝甲師的士兵頑強戰鬥到最後1人。德國黨衛隊第12裝甲師在「法萊斯口袋」突圍戰中,臨危受命,為掩護主力逃出包圍圈發揮了重大作用。當時,該師只有40輛「黑豹」式坦克和13輛Ⅳ型坦克,但士兵都是狂熱崇拜希特勒的青少年,面對盟軍600輛坦克的進攻,勇猛頑強地進反擊,據稱至少擊毀盟軍250輛坦克。該師的許多裝甲步兵身負炸藥跳上盟軍坦克與其同歸於盡。
1944年7~8月,巴頓中將的軍旅生涯正當如日中天之際。8月初成立的美軍第3集團軍在巴頓的率領下,勢如破竹地長驅直撲法萊斯戰場,在圍殲德軍的作戰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波蘭第1裝甲師於1944年初在由流亡到英國的波蘭人組成,誓死復仇的精神使他們在戰鬥中異常英勇彪悍。該師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成功地圍殲了大量撤退途中的德軍。該師師長馬柴克將軍被稱頌為二戰中波蘭最傑出的坦克指揮官。在聖蘭伯特的1輛「黑豹」坦克擊毀了14輛M4中型坦克。最後,1名年輕的中尉拚死爬上「黑豹」,向炮塔內扔了個手榴彈,才讓這隻「黑豹」閉上「嘴」。在這次戰役中,加拿大步兵乘坐一種稱為「袋鼠」式的裝甲輸送車,在坦克之後向前推進。這種車是用「拉姆」輕型坦克底盤臨時改裝的,實戰證明,它為步坦密切協同行動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條件。惡劣的天氣使盟軍飛機無法出動,德軍趁機朝著「口袋」缺口外奔逃。8月17日天氣放晴,盟軍攻擊機蜂擁而出,進行猛烈空襲,德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G·S·巴頓Patton,George Smith(1885~1945)美國陸軍上將。加利福尼亞州聖加夫列爾人。生於1885年11月11日,卒於1945年12月21日。畢業於西點軍校和陸軍軍事學院。早期在騎兵部隊服役。1916年參加美軍對墨西哥的武裝干涉。1917年,在駐法美國遠征軍中從事美軍第一支坦克部隊的組建工作,並參加聖米耶勒和馬斯-阿貢訥戰役。1940~1942年參加北非作戰,先後擔任坦克兵旅長、師長和軍長 。1943 年7月升任第七集團軍司令,參加西西里島登陸戰役。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率第3集團軍轉戰法國、德國,進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邊境。德國投降後,任第15集團軍司令兼巴伐利亞軍事行政長官。重視坦克作用,強調快速進攻。
D·D·艾森豪威爾Eisenhower,Dwight David(1890~1969)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歐洲戰區)盟軍最高司令,美國總統(1953~1961)。幼時家貧,西點軍校畢業後任少尉,駐紮在得克薩斯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指揮坦克訓練中心,擢升為上尉,獲服務優異獎章。1924年被選派到參謀學校學習,1926年已是少校的艾森豪威爾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2年後又在陸軍學院完成學業,1935年隨麥克阿瑟將軍去菲律賓,重建菲聯邦陸軍,晉級中校。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從菲律賓回國。1941年3月升為上校,任第3軍參謀長。在一次有50萬人參加的軍事大演習中,他的計劃調度能力受到參謀長馬歇爾將軍的賞識。1941年12月美國參戰,馬歇爾任命他負責作戰計劃處。1942年3月晉陞為少將,擔任國防部作戰處長,6月馬歇爾遴選他為駐歐美軍司令。1942年7月升為中將,受命指揮盟軍在北非進行的「火炬作戰方案」。1944年2月晉陞上將。1943年12月24日就任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官,1944年6月6日以4000艘艦艇和100萬大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8月25日巴黎光復,1945年5月7日德國投降。1944年12月艾森豪威爾晉級為五星上將。1945年6月凱旋歸國,杜魯門總統任命他為陸軍參謀長。1948年5月退役,改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是年秋他寫的《歐洲十字軍》一書出版,暢銷一時,使他成為富翁。1950年秋杜魯門任命他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最高司令。1952年參加共和黨總統競選獲勝。在任內他結束了朝鮮戰爭,建立東南亞條約組織,簽署國會通過的宣佈共產黨為非法的法案。1956年連任總統,1957年1月向國會提出後稱之為艾森豪威爾主義的法案。根據這個法案,中東國家的政府受共產黨顛覆威脅時,美國可以派軍隊支持該國政府。著有《授權變革》、《爭取和平》、《在悠閒時刻講給朋友們聽的故事》等。
法萊斯戰役德軍趁機朝著「口袋」缺口外奔逃。8月17日天氣放晴,盟軍攻擊機蜂擁而出,進行猛烈空襲,德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法萊斯戰役對盟軍是一次成功的戰役。但是,盟國儘管佔有最為有利的條件,卻由於行動不果斷和指揮失當而未能及時完成合圍並達到殲滅敵第7集團軍和坦克第5集團軍的預定戰役目的。8月初成立的美軍第3集團軍在巴頓的率領下,勢如破竹地長驅直撲法萊斯戰場,在圍殲德軍的作戰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波蘭第1裝甲師於1944年初在由流亡到英國的波蘭人組成,誓死復仇的精神使他們在戰鬥中異常英勇彪悍。該師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成功地圍殲了大量撤退途中的德軍。
此役,德軍「B」集團軍群遭沉重打擊,被俘5萬人,死亡1萬人,重裝備丟失殆盡;盟軍乘勝解放法國大部,並進軍比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