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偉大探險家 張騫

偉大探險家 張騫

西漢名外交家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不僅是我國歷史上一項外交創舉,也是漢人第一次到達中亞各國,開闢了漢代直接與中亞交流的道路,史稱「鑿空」。後來中原也經由這條道路開拓了通往歐洲大陸的「絲綢之路」。

艱辛西域行
中國北方的匈奴勢力日益強大,不僅威脅著當時的中原,也是漢朝時期最大的敵人。當時,漢武帝正醞釀著進行攻打匈奴的計劃,在無意中獲知西域有個大月氏國,他們的國王被匈奴單于殺害,並砍下他的頭製成酒器。大月氏國想復仇,但是找不到人幫助。漢武帝深思後認為機不可失,便決定聯合大月氏國以斷「匈奴右臂」;於是下詔徵求有能力者出使大月氏國。

西元前139年,張騫帶著一百多人奉命出使大月氏國,隨行的還有個匈奴人甘父當嚮導。一行人浩浩蕩蕩出發,餐風宿露,旅途倍極艱難,不幸的是到大月氏必得經過匈奴領土。張騫他們雖然小心翼翼而行,還是被匈奴騎兵發現並全都被俘;不過匈奴人沒有殺他們,只將他們分散去放羊或牧馬,並派人嚴加看管。而為了就近監視及想借機誘使張騫投降,就將一名匈奴女子嫁給張騫為妻。形同被軟禁的張騫,並沒有因此打消西行的使命,相反的他時時刻刻在尋找機會逃走。

經過十一年寒暑,匈奴人對張騫的控管也日漸放鬆,一個月黑的夜晚,他和甘父趁機騎上兩匹快馬逃走,並繼續向西前進。倉皇而逃的兩人,乾糧、水都沒有,一路上常飢渴難耐;好在甘父善於狩獵,才使兩人渡過艱難的旅程。就這樣一連的奔波趕路,吃盡苦頭,在越過蔥嶺後抵達大宛,大宛王對中原的漢朝十分嚮往,也想進一步跟漢朝建立友好關係,但苦於交通不便無法達成心願。在他得知張騫是漢朝使者,便熱情招待兩人,並經由大宛王幫助,終於順利的到達大月氏。可是,已在土地富饒的阿姆河上游安居樂業的大月氏,無意再東進攻打匈奴了。張騫只好打道回國,但歸途中路經匈奴地界,又再次被抓,扣押一段時間後,幸好碰上匈奴內亂,他才趁亂平安逃回長安。

此次西域之行,張騫歷經千辛萬苦,前後十三年才得以回國。雖無法說服大月氏跟漢朝聯手夾擊匈奴,但在西域期間,他走遍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國,獲得了大量、豐富的西域各國人文地理知識,也使漢文化傳播到西域。而漢武帝經由張騫的敘述,也激起了他拓邊的雄心。

奠定東西方友好交流
西元前119年,漢武帝借重張騫對西域人文地理的熟悉,再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任務是結盟烏孫﹙在今新疆境內﹚對抗匈奴。這次隨行有三百多名勇士,也帶了不少頭牛羊、黃金、絲織品、布匹等禮物;此時匈奴勢力已被趕出河西走廊,所以他們一行人順利的抵達烏孫。張騫備了厚禮送烏孫王,並轉達漢武帝想結合兩國兵力共同對抗匈奴之意,可惜烏孫王因不了解漢朝實力,又懼怕匈奴,再加上烏孫國有內亂,種種原因,導致這次聯盟又無法成功。目的雖沒實現,張騫也派出隨行的副使拜訪了大宛、康居、大夏、安息、身毒等國,發展漢朝與中亞各國的友好關係。

張騫兩次出使,足跡遍及中亞、西亞各國,使西域不少物產得以相繼進入中國,而中國大量的絲綢等商品也被輸往西域,他不僅是中原到西域各國的第一人,更促使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之後,漢武帝年年派使節出訪西域諸國,跟西域各國建立友好的往來關係,西域來的使節跟商人也因此逐年增加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