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與瓦崗軍
隋煬帝獨斷專行、自以為是,不喜歡臣下進諫,還誅殺了好些元老重臣,使朝臣們不敢講真話,統治階級內部分崩離析、眾叛親離。隋煬帝對人民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迫使人民揭竿而起,全國各地掀起了起義的浪潮。
隋煬帝第二次發動對高麗的戰爭時,派楊玄感督運糧草。楊玄感的父親楊素原是隋煬帝的親信,幫助隋煬帝奪取了皇位,後來卻遭到猜忌而悶悶不樂地死去。楊玄感因此而對隋煬帝極為不滿,很想利用天下混亂的局勢,乘機把隋煬帝推翻。
楊玄感發動運送糧草的八千個民工起義,但苦於沒有一個人替自己出謀劃策,就把老朋友李密請來當謀士。
李密的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貴族。李密少年時在隋煬帝的宮中當侍衛,因為過分機靈,隋煬帝覺得他不老實,就免了他這份差使。他回家後發憤讀書,決心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次他騎著牛出門看朋友,坐在牛背上還在看書,正巧遇到宰相楊素,兩人便交談起來。楊素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有抱負,就把李密介紹給兒子楊玄感,並對他說:「將來你碰到重要的事情,可以找李密商量。」
楊玄感起義,就找到李密請教:「我想推翻這個暴君,不知該怎麼行動?」
李密道:「從目前形勢來看,要推翻暴君,有三條計策可行。上策是:暴君正在攻打高麗,我們舉兵北上,斷他的退路,他沒了糧草,軍心波動,自然就敗了;中策是:奪取長安,把暴君的老家給砸了,如果他殺回來,我們可以憑險堅守,把關中做根據地;下策是:就近拿下東都洛陽,給暴君一個震撼。」
楊玄感急於求成,認為前兩條計策太費事,於是就選擇了下策。馬上出兵朝洛陽打去,連打了幾個勝仗,許多農民要求參加起義軍,隊伍迅速擴大到十萬人。
隋煬帝收到告急文書,立即派大將宇文述等帶領大軍分頭攻擊楊玄感,很快就把這支起義隊伍給消滅了,楊玄感也被殺。
李密趁著混亂溜跑了,但官軍搜捕得很嚴密,不久他還是被抓住了。在押往隋煬帝行營的路上,李密和其他幾個被捕者商量,把隨身的財物都送給看押他們的士兵,趁他們忙於喝酒作樂、防備鬆懈時逃掉了。
雖然暫時脫離了危險,但東躲西藏總不是辦法,李密便決定去東郡(今河南滑縣東)投奔一支比較強大的起義軍。
這支起義軍以瓦崗寨為根據地,多數成員都是擅長使用長槍的漁民和獵戶,還有一些貧苦農民,他們都很勇敢善戰。瓦崗軍的首領翟讓,作戰驍勇,而且有膽略,有氣度,在瓦崗軍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率領瓦崗軍專門打擊官府富豪,前來投奔的人越來越多,起義軍隊伍擴大到一萬多人。
李密參加瓦崗軍後,幫助翟讓整頓隊伍,還積極聯絡附近各部起義軍,說服他們與瓦崗軍聯合,聽從翟讓指揮。翟讓非常高興,對李密越來越信任。
李密鼓勵翟讓幹一番大事業,建議首先攻打滎陽,並獲得了勝利。隋煬帝派大將張須陀帶重兵來鎮壓。李密請翟讓正面迎敵,自己則在滎陽大海寺北面的叢林裡設下埋伏,把張須陀率領的官軍引進圈套,全部殲滅,張須陀也成了瓦崗軍刀下之鬼。
從此,瓦崗軍聲威大震,李密的威信也提高了。他不但要求部下紀律嚴明,而且自己能以身作則,生活也過得很樸素,從而贏得了瓦崗軍上下的擁戴。
攻打滎陽勝利後,第二年春天,李密又建議翟讓趁隋煬帝到江都巡遊、東都洛陽空虛的機會,趕緊進攻洛陽。不料被官方察覺,加強了洛陽的防禦力量。李密當即改變計劃,建議先攻打洛陽附近的興洛倉(在今河南鞏義東北),一戰而獲全勝。
興洛倉是隋朝最大的一個糧倉,瓦崗軍把它攻克後,馬上開倉賑饑。常年挨餓的百姓,從四面八方擁向糧倉,當他們領到糧食時,一個個眼中含著淚花,對瓦崗軍充滿了感激之情。
貧苦的農民紛紛參加瓦崗軍,孟讓、郝孝德等部起義軍也來歸附,瓦崗軍很快發展到幾十萬人,佔領了河南大部分郡縣。這時,翟讓感到自己的能力不如李密,就把首領的位子讓給了他。李密取得瓦崗軍領導權後,建國號為魏,被推為魏公,兼任行軍元帥,政權機構稱「行軍元帥魏公府」。
李密在整頓了內部機構的同時,發佈檄文,聲討隋煬帝的罪行,號召人民起來推翻隋王朝。他還大量起用隋的降官降將,引起原來一些起義軍部將的不滿。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李密又安排刀斧手,設計殺害了翟讓。從此,瓦崗軍內部發生嚴重分裂,開始走了下坡路。
此後,李密一邊與隋軍大將宇文化及作戰,一邊派人到洛陽朝見隋越王楊侗,受封官爵。後來與隋將王世充交戰失敗,入關投降了唐朝,不久又因反唐被殺。